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表现技巧: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用典、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对比、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修辞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赏析表达技巧:①直抒胸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②借景抒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抒情方式:(一)象征(托物言志)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传情达意?古人惯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以天地愁惨之状,水寒刺骨之感,衬托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的.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句,选择一个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色作为分离的背景,必然倍增离恨,所以“别亦难”。《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之句,从景物写起,选取了几种具有深秋特色的景物:黄花、西风、归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绘出了一派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人们无限的离愁别绪,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张生与莺莺的话别作了铺垫。更加重了别离的愁苦。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暮霭沉沉”、“冷落清秋节”、“晓风残月”,作者笔下的景已蕴含着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和内心的凄苦,融情于景,抒发了词人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深感前途暗淡,读来令人黯然销魂,凄怆不已。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排云”、“碧霄”展现出一幅意境宏大开阔,色彩绚丽的画面,寄托了诗人高旷、豪迈的胸怀。②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明媚的美好景色反衬别离之悲。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第一句是用美景衬哀情。借用典故抒情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借古讽今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荊杞。(这首诗假托汉朝汉武帝,实际上是揭露唐玄宗的穷兵黩武政策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假托玄宗朝杨贵妃的故事,讽刺了敬宗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景物为实,情感为虚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化虚为实,以实写虚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去马蹄香间关莺语花底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眼前情景为实,设想情景为虚王昌龄“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将眼前的情景推开,别开生面,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孤月高照,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使人难以成眠吧,因而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再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设想将来,朋友没有知己陪伴,将是何等凄凉的景况,而劝朋友趁现在痛饮美酒。杜甫的《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通过设想陪妻子看月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白居易《邯郸冬至归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虚构家人如何思念自己,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该诗将久旱(以致“桑条无叶土生烟”)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农夫祈雨,朱门望晴,这种对立的心理来源于贫富之悬殊。深刻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表现对百姓生活的同情,给人印象深刻。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观祈雨(李约)对比手法: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驿(袁枚)对比突出百姓妻离子散的深重灾难。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歌颂戍边战士舍生忘死、为国效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愤怒地指斥将领的无能和腐败,对比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咏怀五百字》运用了对比手法,鲜明地反映了封建时代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美人的面孔和绯红的桃花相互映衬。又用去年和今年对比,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第四句从听觉上给人以动静对比,以动衬静,使人更觉“春涧”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以动衬静也是诗歌常用的反衬手法,又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衬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赤壁杜牧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说:沉默在沙中的断戟还没有被销蚀,磨洗掉锈迹还可以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郎克敌的方便,东吴的二乔定是被深锁在铜雀台里了。以小见大宋《许彦周诗话》首先非议之云:“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赤壁》,则是以小见大,借细事以增议论诗趣的典范之作。若孙权之妻大乔、周瑜之妻小乔,均为曹操所得,而“锁”之于其所筑之铜雀台,则东吴政权早已不保了。修辞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比喻: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借代)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春雪韩愈新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