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专题之一李白李白其人其诗“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字句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南宋·严羽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算不得那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未必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谈不上特别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总之,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地吼出了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不愿被踩进泥坑,却又无力抗争的人,敢悄悄的直一直腰,在心灵深处,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以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梦游天姥吟留别(游仙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古体诗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吟”即古诗的一种。•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主要包括律诗(五言、七言,八句)、绝句(五言、七言,四句)、排律(五言、七言,十句以上)。预习检查1.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2.入梦原因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道士吴筠推荐,李白奉诏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施展才能,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排挤,他只居住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梦游天姥吟留别问题设计1.本诗的线索是什么?结构层次如何?2.本诗的诗眼是哪句?表现怎样的主旨?3、举例分析本诗的语言风格及艺术特色。写瀛洲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仙山,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高山,可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铺垫。品读诗歌通过对比、夸张写天姥山高大雄伟。景——神奇巍峨情——景仰向往浪漫主义的非凡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品读诗歌1.诗中写一夜飞度、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可以看出?“飞、送”体现诗人急切兴奋和轻松愉快心情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景物有何特点?特点:幽——湖、月、溪、猿吴越幽景——湖月、溪、猿登山快景——著、忽、登夜间奇景——咆、吟、殷、栗、惊仙界盛景——浩荡、照耀、纷纷、如麻梦境梦醒长嗟——长、惟、失品读诗歌诗眼指统率全诗内容的词句。就这首诗而言,主体写梦游经历,梦游过程其实就是现实的曲折反映,现实的黑暗丑恶被浓缩在最后两句诗里,是“”的写法。卒章显志品读诗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和一般游仙诗的不同并非真正依托虚幻,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描述中寄托感慨,抗议激烈,对现实的愤激和不满使他愤然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实乃天外飞来之笔,点亮全诗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他唱出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那“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也掩不住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气概。反而平添了几许妩媚和缠绵,一个立体的诗人站在我们面前,他仰天长叹,痛心疾首,义无返顾骑鹿而去,留给我们望眼欲穿的感叹。读余光中《李白》,仿写给李白的诗课外阅读《唐诗韵·诗仙李白》创作关于李白的对联上联:(征下联)下峨眉上莲花梦游天姥都云作者痴我叹诗仙山水志学生活动设计《将进酒》问题设计1、为什么全诗要从奔涌不息的黄河写起?用一去不返的流水悲叹人生短暂、易逝.开篇两句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流露出极有气势的感伤.2、开篇的气势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意象是奔涌壮阔的黄河,画面恢宏;运用夸张手法将青丝变白发放入朝暮之间,极言人生短暂;运用排比句式,气势铺排而下。全诗感情基调:悲慨不平3、结合我们对李白身世的了解,谈谈诗人在开篇为什么要抒发一腔悲情?知人论世:李白“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余愤未消。4、怎样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哪两个字要重读?李白虽有不平之气,但并不消沉,仍有施展抱负的愿望.他不是醉生梦死之人,而是自信旷达之人。5、怎样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一句?对于压制自己的权贵,李白是极其蔑视的,但又深感无力改变现实,只能采用消极买醉的方式反抗。6、结合诗境说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中“圣贤”指谁?他们为什么寂寞?诗人引曹植典故用意何在?“圣贤”指所有远大抱负无处施展的贤士,李白以曹植自比,抒发自己不得志满腔郁愤。7、如何理解全诗结尾一句?与开头的悲情呼应,诗人不仅悲叹时光飞逝,也慨叹贤者寂寞,以“万古愁”深化自己怀才不遇的愁情。8、整理全诗的抒情脉络.悲——乐——愤慨——狂放——愁(豪放是外壳,愤激是内核)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磻溪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自己乘船经过日月,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期待。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传达进退失据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二句,经过前面反复回旋后,境界顿开,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充分显示黑暗污浊政治现实对诗人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诗人内心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表现诗人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的强大精神力量。行路难(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wěi),拥篲(huì)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市井无赖嘲笑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遭大臣灌婴、冯敬等忌妒,后遭贬逐。李白借韩信、贾谊典故写在长安时他受嘲笑轻视,当权者忌妒打击。这两句写他的不得志。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wěi),拥篲(huì)折节无嫌猜。战国燕昭王为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在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招揽贤士。乐毅、邹衍、剧辛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他们言听计从,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感慨很深,也很沉痛。这首诗表现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困顿中仍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行路难,归去来”,只是愤激之词,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不等于消极避世,且也不排斥同时他还抱有它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与夏十二登岳阳楼P33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1、诗人着力描写岳阳楼的高,而全诗不着一“高”字,请简要赏析.诗人首联用“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形象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衬托楼高。颈联写在岳阳楼上休息、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夸张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尾联写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这样写委婉含蓄,真切可感,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与夏十二登岳阳楼》2、第二联的“引”和“衔”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并指出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引”是指雁儿高飞,带走诗人忧愁苦闷之心;“衔”是指君山衔来团圆美好之月。两者对仗、映衬,使用拟人手法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该联写出作者遇赦放还后的喜悦心情,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3、这首诗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色彩,请从三方面简析。宏大意象,如首联的“岳阳尽”、“洞庭开”。奇特想象,如颔联的“雁引愁心,山衔好月。”巧妙夸张,如颈联的“云间下榻,天上行杯。”袁行霈认为李白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艺术风格。“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标举李杜诗学不同的艺术风格。所谓飘逸,诚如袁行霈先生诠释的那样:“如春烟,如秋溟,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在封建时代,凤凰是祥瑞。昔日凤凰来游象征王朝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长江水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永恒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金陵。诗人感慨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荒芜,东晋风流人物早已进入坟墓。一时烜赫在历史上未留下有价值的东西。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从六朝帝都金陵看到唐都城长安。这两句诗寄寓深意。长安是朝廷所在,日是帝王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十分沉痛。“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登金陵凤凰台》(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诗人什么样的感慨。颔联写六朝古都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自然风物;寄寓自然永恒、人事沧桑、六朝兴废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伤时。《越中览古》P191、诗前三句写吴越战争后的场景,请简要概括。越国胜利战士穿锦越王享乐2、第二、三句“尽”“满”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尽”指战士都穿上御赐锦衣,写战士胜利后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满”指宫殿里宫女到处都是,写越王回国后荒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