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环县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一.背景近年来,甲流、普通流感、麻疹、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以及食源性、水传播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年在学校有爆发,从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情况看,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台州市学生体检中患病率最高的五种常见病依次为视力不良、龋齿、沙眼、营养不良、肥胖、学校食物中毒、水污染事故等时有发生,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二.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浙江省学校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工作目标1、建立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保障儿童身心健康。2、普及健康知识,尤其是普及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3、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4、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科学、有效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四.工作原则2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辖区内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辖区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负总责。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五.适用范围1、本规范的学校:大中小学校、公立以及私立幼儿园、各级各类培训班。2、本规范所指传染病: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传染病以及各种新发或输入性传染病。六.组织管理3(一)教育行政部门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局长或分管局长任组长的教育系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平态时设立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分管局长或局长亲自参与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具体职责如下:1.在玉环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协调学校的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开展经常性的督导,督促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落实并做好学校卫生工作。3.监测、汇总和收集辖区内学校、幼托机构、培训班学生的发病信息和突发事件的信息和防治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教育系统防治工作形势,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防治突发事件的对策。4.统一规定,将健康知识和传染病知识纳入教学范围,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5.协调卫生部门与学校,实现疫情处置无缝对接。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二)各级各类学校职责1.建立由校长、园长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传染病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项防控措施,视学生数量,根据有关条例设立保健科以及保健老师等。42.制定学校内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及时修订存在的不足。3.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4.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学期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的传染病疫情形势,增加相关方面的课程,普及传染病和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教育学童勤洗手,衣被经常暴晒。5.建立学生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早期症状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6.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7.有住宿和就餐的学校,应提供安全、卫生的饮食服务和供水服务,防止出现食源性或水传播性疾病。8.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9.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有关传染病的培训。10.开展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和预警平台建设,启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警工作。5七.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1.根据不同季节以及不同的传染病疫情形势,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利用校内板报、校内刊物、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开展学校教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将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普及化,让师生真正掌握传染病的防治方法,消除突然发生传染病疫情时造成师生恐慌心理。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向学生家长进行扩展,使家长也能掌握传染病的有关防治知识。2.落实晨检制度。传染病的发病季节不同,因此在各个时期都会有传染病,落实晨检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蔓延与流行。晨检应在学校保健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对传染病流行期间要开展午检工作。晨检工作中,应对校内所有的教职工进行筛查,包括后勤人员。3.建立与家长的信息互通机制,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4.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根据卫生部门提出的措施,落实管理、6监测、预防服药、应急接种等。5.做好教室内的消毒工作。在正常教学秩序下,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降低教室内的细菌或病毒浓度。出现传染病疫情时,根据不同的传染病开展地面、桌椅、教学用具、门把手等位置的消毒,消毒时要针对不同的病种进行。学校建立督查制度,开展开窗通风的经常性督导检查以及消毒过程。6.病人的隔离治疗。针对不同的传染病,督促学生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直到治愈后才能返校。7.严把返校关。所有经过诊断的传染病病人必须经过治疗并超过隔离期才能返校上课,否则将引起健康学童的感染。8.经常开展爱校卫生活动,逢周末开展全校的卫生清理工作。特别是做好厕所粪便等消毒工作。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9.提供安全卫生的饮食以及水源,保证学生吃放心饭、喝放心水、住放心宿舍。10.开展学生的免疫接种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免疫史的调查、摸底、登记汇总以及报告,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学生的查漏补种工作,完成学生的免疫程序,让学生享受国家规定的免疫策略。11.严格校内外人员进出管理制度,防止处于传染期的病人进入学校。12.落实停课措施,根据传染病疫情的不同级别,对班级或学校落实7停课。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网上授课、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掌握学生校外活动以及健康状况。1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14.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举行大型活动,如需举行,尽量将活动安排在室外。八.监测与报告程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8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等无症状或体征校医或保健老师不能排除传染病医院诊断诊断为传染病排除传染病隔离治疗正常上课治愈或无传染性人数较少人数较多报当地卫生院健康教育教室宿舍通风必要的消毒报CDC监测疫情分级逐级上报启动应急预案关停措施强化消毒风险沟通校门口和教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