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解决途径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解决途径及完善建议——AMC等处置不良资产透视其法律解决途径内容摘要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如97年东南亚国家发生的金融风暴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以及加强我国金融机构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环境下与外资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1997年11月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从而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最后实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融资、改善资本结构的目的,完成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国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AssetManagementCorporation,简称AMC)分别接收了四大国有银行剥离出来的巨额不良资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相应不良资产后,承担起两方面的重任,一是追求不良资产个案处置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承担着政府赋予的政策性任务。面对中国国内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相应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且缺乏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和方法,若按传统的模式处置不良资产显然不适应不良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可借鉴国外不良资产处置方法的先进经验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环境又不成熟。因此,笔者认为为了使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益最大化,应整合现有可行的处置方法,大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不良资产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不良资产的处置个案,及时修改和完善与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思想,选择最佳的法律途径解决不良资产存在的具体问题。关键词:不良资产;法律解决途径;完善建议第一章不良资产处置的概述中国有着庞大的不良资产市场。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末,中国商业银行的总体不良贷款余额约13,000亿元人民币(1,600亿美元)。这还未包括资产管理公司所拥有,也是目前所知的中国银行体系内唯一可对投资者转让的不良贷款。目前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只公布1999年14,000亿人民币(1,7000亿美元)政策性拨离不良贷款的处置情况,而不会披露2004或2005年间从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贷款所接收的处置数据(总结媒体的报道,预计其总额约12,250亿元人民币,约合1,530亿美元);因此,估算资产管理公司手上还有多少待处置的不良资产极为困难。最近有报道指出,截至2006年6月未,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了1999年接收的不良贷款余下的2,310亿元人民币(300亿美元),以及之后剥离的12,250亿元人民币(1,530亿美元)不良贷款中的部分未知数目的余额。1[①]无论如何,资产管理公司帐面还存在庞大的不良资产需要处置。再有中国农业银行即将剥离大量的不良贷款,以及银行业在今后的经营中所产生的不良贷款等等,都说明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及其研究是一个经常性、持续性的问题。第一节不良资产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要了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首先要了解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对不良资产概念了解后,结合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各个时期的运营特点去分析也就了解中国不良资产形成的特有原因。一、不良资产的概念1[①]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2006年中国不良资产投资者调查—关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不良资产的投资战略、偏好与期望的调查[EB/OL].(一)银行资产的风险类别划分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商业银行的资产包括国外资产、储备资产、对中央银行的债权、对企业和居民的债权以及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银行贷款是银行资产的主要方面,其占银行的大部分资产,这是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所决定的。因此银行业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应改变中国银行业单一业务结构,借鉴国外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模式,以加强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上同行业的竞争力。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实践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贷款大体上有三种分类方法。每一种分法的核心标准是贷款偿还的可能性。传统的有“一逾两呆”的划分办法主要是以时间作为划分的标准,而且时间跨度不尽合理(如逾期贷款与呆滞贷款的区别是1年以内或以上),所以不能准确把握贷款风险,而五级分类法较“一逾两呆”则有所改进,也是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一种贷款分类和风险控制方法。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2[②]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范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关于组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66号)第四条的规定,不良贷款剥离范围是按当前贷款分类办法剥离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其中待核销呆帐以及1996年以来新发放并已逾期的贷款不属此次剥离范围。本文所阐述的不良资产处置主要是指AMC及其他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对从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所做的处置。(二)不良资产的概念不良资产是指银行承担风险的到期未收或预计难以收回的信贷资金本金及孳生的利息,及已经或预计将由商业银行垫款的垫款本金及垫款利息,其主要包括:各类表内不良信贷资产本金(含贴现)及其欠息(含应收利息、催收利息及挂帐利息),表外信贷资产(含银行承兑汇票、保证业务、信用证等)垫款及其垫款利息(含应收、催收利息)等。一般讲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定义为银行信贷资产中难以按期2[②]于冰.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5.2.收回的各种贷款,其中包括:已经过期的、借款人延期未还的逾期贷款;借款人短期内无偿还能力、但有相应资产作保证的呆滞贷款;经过确认,借款人已无法偿还的呆账贷款。3[③]银行不良资产包括不良贷款以及属于银行所有的但有瑕疵的问题资产。银行不良资产是指无法给所有者带来收入的资产。这种类型的资产无法保证银行能够按时收息,甚至连资产本金的收回也会发生困难。金融界对于这类资产的称谓很多,比如“不良资产”、“不良债权”、“不良贷款”、“呆账坏账”等,这些称谓在概念上存在差别,不能等同。4[④]不良贷款是不良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有问题贷款。为避免引起歧义,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以下所提及的不良资产概念特指商业银行中的不良贷款。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现状(一)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对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的分析,有利于使不良资产处置做到有的放矢,使不良资产的处置快速、准确、效益最大化。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是复杂的,既有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为政企不分和相关金融方面的法制不健全原因,也有经济体制原因;既有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也有国人的信用素质问题;既有受国际金融大环境的影响,也有银行自身的治理水平的原因。具体说,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主要与下列的因素有关。1、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企不分以及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原因。银行要获得发展,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业性运作,银行发放贷款,应根据贷款的条件进行严格的考核,而不是依据政府的政治、经济需要或者人际关系的好与坏。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有一部分贷款是依据政策规定,或者是否有领导打招呼,或者根据人际关系的好坏以及是否有好处进行放贷等等,导致银行资金财政化,甚至关系化。在此种畸形3[③]恽铭庆.金融不良资产处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5.4[④]李雪莲.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效应及不良资产反弹的可能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山东:山东大学2006.7.的信贷放款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因此,政府指令性贷款(也称政策性贷款)5[⑤]、强制性贷款、关系贷款、强制性担保、未经批准的企业债券发行这些现象在中国成为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6[⑥]另一方面,我国的主要金融法律直到1995年才颁布实施,同时一系列与信贷制度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仍未出台,金融市场不完善和极不规范,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由行政干预的原因,许多法律法规并未得到切实贯彻。7[⑦]2、在特定历史时期市场经济不发达导致金融配置不合理。特别是在国家确定改革开放以后至1995年规范银行业法律法规颁布之前所形成的贷款,由于在这个时期,中国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原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银行作为中国政府的“第二财政”思想仍未得到转变,许多贷款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银行的贷款不是依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资本配置,从而导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地方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地方和行业进行大量的资本投入,造成了一些仅看到资金的投入未看到资金的收回,只看到建工厂未看到出产品的这种怪现象。3、银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银行业要发展不仅要具备法人治理结构,而且要有高素质的银行从业人员。先进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银行的内控,防止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以及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相反,若银行本身治理混乱,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下,主观上不按照信贷条件进行放款,客观又无法辨别每笔信贷的风险,必然会使信贷项目注定变为不良贷款。因此,银行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且适宜本土化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验。4、银行业自身以及债务人或保证人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水平和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银行业自身未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缺乏先进的管理水平,导致信贷人员,放关系款、人情款、收受贿赂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使银行的贷款在放款时就注定是一笔不良贷款,难于收回。而作为债务人或保证人未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缺乏先进的管理水平,会导致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的资产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营,对于从银5[⑤]政策性的贷款其主要包括扶贫贷款、移民建镇贷款、农业开发贷款、技改贷款等。6[⑥]谢如东,熊胥龙.不良资产清理的法律分析[J].经济法制(法学篇),2001,(11):63.7[⑦]郑斌.关于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若干思考[J].时代金融,2007,(346):49.行贷来的款项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运营,以至于亏损严重,没有能力归还银行的贷款。因此,公司的法人治理至关重要。公司法人治理的本质是妥善处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信托、代理关系,即股东与信托人——董事会之间的关系、董事会与代理人——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董事会如何忠实于股东并勤勉尽职,董事会如何有效激励和监督经理,以及如何平衡公司各相关者利益关系的问题。8[⑧]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认为:“公司治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控制权的配置与行使;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的监控以及对他们工作绩效的评价;三是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9[⑨]5、社会信用体系差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我国缺乏信用体系的建立,对于赖帐、利用银行贷款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等企业或个人未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经济体制,信用是维持企业间正常借贷关系的重要保证。企业坏帐、银行不良贷款、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假帐等,都是企业缺乏诚信所造成的恶果,这些现象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全社会建立和健全信用监督体制,才能根本上降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10[⑩]而建立和健全信用监督体制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借鉴美国的经验,利用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在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老板,向银行借贷的企业倒闭,其另外的一家企业生意红火,有的为了逃避银行债务甚至将另外一家企业的股东和法人都变成自己可控的人,而整个企业实际是由其控制。有的企业是从开始申请贷款至使用贷款都在欺瞒银行,造成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极为不对称,结果银行未能对有风险的贷款及时采取措施,最终未能全部收回贷款。(二)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中国政府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