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内涵解读》心得体会张莹今年9月底,我们有幸听到了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著名的崔成林教授关于深度学习的讲座,讲座相当精彩,引人入胜,使我们受益匪浅!崔教授从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深度学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提出:深层学习与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提高质量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只有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学生最喜欢的教学策略,是让主动权在学生们中间不断传递,并含有大量的辩论和讨论机会。只有瞄准核心素养才有生命力,“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深度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具有高层次思维能力学生课堂表现:1.对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见解。2.解答问题时,学生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3.在讨论时能向同伴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其次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批判理解、内容整合、问题解决、迁移运用、知识建构。深度学习所强调的整合,还包括新旧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它提倡将新学内容与已知概念、原理联系起来,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对新知识信息的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知识建构是指个体在某特定社会环境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念、理论或假设等智慧产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审视真伪、理性推论的思维方式。不仅包含“独立思考”,还包含“真理多元”。最后是深度学习的实施途径。先要凝炼优质问题。最好的学习发生在教师停止讲授的时候,这取决于:1、好的问题或活动。2、合适的策略。3、清晰的时间安排。有预设、可操作、分步骤。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但传统课堂存在着知识碎片的问题,如经常会听到教师的提问“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某某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等等。这种片断和分散式的学习只适合对基础知识的考核,不利于知识的深入推进。还要嵌入评价设计。思维碰撞”课堂是以思维差异为资源,多维对话为载体,交互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的公民课堂。所谓有效学习就是要把学生头脑中正确的、不正确的,或者不全面的、不深刻的都暴露出来,经过“碰撞”,再进入学生的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