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西方心理学史绪论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及具体见解,关于心理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发现、成就,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以及心理学与基础科学、临近科学在发展上的联系,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及传统特点)第一章西方心理学史的起源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倒古代希腊,甚至更早,那时人们通过神话对宇宙进行描述和解释,对人性的传说则是未来的心理学。古希腊早期哲学孕育了两种重要的理智张力——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存在主义与形成主义。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主要围绕本体论(世界是什么)、认识论(能否及如何认识世界)问题探讨心理现象,通过冥想辨认出并解释了一系列突出的课题,并得出一些心理学理论。所处时期姓名主要观点意义古希腊早期米利都学派泰勒士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即始物/基,认为灵魂是运动的因由,灵魂或者思维是人类行为的来源,它的运动方式是内在的自然力量驱使,而非超自然力量,开辟了批判传统对宇宙的理解从宗教的或精神的解释转向事物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它们如何活动的自然主义解释,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始古希腊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假设物质的、抽象的两个世界,在心理学上把灵魂和身体决然分开,提出了灵魂不死和轮回说,认为灵魂分为理性、智慧和情欲,且动物没有理性,认为数及其关系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古希腊早期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认为存在的只是可以思维的东西,不可思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认为人以体内与万物相同的元素感知体外的物体(以同知同)存在哲学的伟大代表,也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提出“能思维的和能存在的是同一的”,是古希腊哲学中最早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门徒芝诺芝诺悖论用逻辑推论支持了巴门尼德的观点古希腊早期爱弗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宣称始物是火,万物都是在一种永恒流变的状态,无物存在于对立的两极之间,变化是万物唯一的常性,但它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即逻辑形成哲学的伟大代表,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古希腊早期西西里医学派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四根构成,并由爱与恨使之运动变化。认为思维是血液的作用,相信灵魂转世说。赞同以同知同,认为人身上的一种根感知外物中的同一根经验主义的创始人古希腊早期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世界只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永远存在、运动的,其数目是无限的,认为物质本来就永远活动,是完全机械的最后一位宇宙发生论者,以感觉为基础的知识观,认为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主观的,提出了原子论猜想2作用古希腊繁荣时期普罗泰哥拉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真理依赖知觉者而不是物理实在,同一人对不同事物的知觉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不同。文化影响人们的知觉,一个人是自己经验的最好评判者,要理解一个人所认为的真理,就要先认识这个人最早提出美德可以教化,最早从自然研究转到人事问题,是古希腊的第一个“智者”古希腊繁荣时期苏格拉底认为万物之后必有其本质,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是设法把人所固有的知识引出来。辩证法,从推论中获取知识。灵魂不灭古希腊繁荣时期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才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灵魂也来自理念世界,进入身体支配身体活动,人体死亡,灵魂回到理念世界,所以灵魂是永生不灭的。把人分为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对应三种灵魂:理性、意气和情欲。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学习就是在教学的帮助下对先天知识的回忆,即理念回忆说理性主义观点,最早提出了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古希腊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生活的动力、生命的源泉,是身体的形式,灵魂与身体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灵魂意气总体性发挥作用,认为灵魂是有层次的,并具有认识和动求功能。把感觉定义为辨别的官能,认为运动是感觉产生的原因。“亚里士多德错觉”马克思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对古希腊的学术思想做了全面总结,并有所发展,是欧洲历史上对心理现象做过全面系统描述的第一人。其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最早提出了联想主义心理学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怀疑学派(皮浪、爱那西德谟)感觉和理性所得到的只是都不可靠,认识客观世界是不可能的,甚至客观世界是否存在也是可疑的。人对一切事物最好都采取怀疑的态度,保持沉默,不要轻易下断语追求心神怡静是人生的目的。恬静来自怀疑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犬儒主义学派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拥有的善,追求简单、避世、平凡的生活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卢克莱修)接受原子论,认为原子构成的人类并没有丧失其自由意志,认为人死魂灭,没有来世,认为思维依赖感觉。同时认为人是趋乐避苦的,满足最基本、简朴而节制的生活,努力生活使其默默无闻(享乐主义)恬静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古希腊晚期斯多噶学派世界既是物质也是理性的,灵魂是物3和古罗马时期(芝诺、塞涅卡、安东略)质的,是世界理想的一部分,所以人应顺从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人的一切知识来自感觉,由多数感觉渐渐形成概念,理性也从感觉发展而来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一切知识来源于上帝,接受者必须净化心灵,感觉经验阻碍了知识的获得。认为世界有两极:神圣之光与完全的黑暗中世纪奥古斯丁宣扬“上帝创世”和“原始罪恶”说,认为灵魂和身体同为上帝创造,又各自独立存在,灵魂是非物质的,分布于全身,支配身体,管理人的一切。提出内省法,认为知识有两种来源——感官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和来自灵魂对内心经验的反省第一位富有影响的基督教哲学家,是教父哲学的最高权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是灵魂的主要官能,被认为是后来官能心理学的起源中世纪阿奎那提出“二重真理论”,将哲学和神学分开。认为灵魂是尘世中生物的内在生命原则,灵魂不灭。细分了心理功能——生长性的、有感知力的和理性的。认为有两种智力—可能智力和代行智力经院哲学体系的完成者,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官能心理学的消极方面,把心理学改造成神学的婢女,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强调感觉的作用,认为一切认识都从感觉开始,没有感觉就没有思维,没有认识活动,并确定了影响远近知觉的五种因素在认识论上基本是唯物主义的,反对二重真理论,认为科学才是真理近代笛卡尔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理性,理性的演绎法是唯一正确方法。主张天赋观念论,并提出了反射论思想(机械原理)。认为灵魂与肉体是分开的,而心灵与身体这两个实体可以互相影响,即心身交感论反射论思想是西方生理学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所描述的反射论模式。笛卡尔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近代斯宾诺莎认为世界只有一个实体,即无限永恒的自然界,人只认识这无限属性中的两种,即心与物,认为他们属于同一实体(心身一元论)。把知识分为三种: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和直观知识,只承认理性的可靠性,否定感觉的可靠性荷兰伟大的唯物主义唯理论者和无神论者近代莱布尼茨认为世界是由单子(无限、可不分割和能动的客观精神实质)构成,提出了“预定和谐”的心身平行论,认为灵魂单子和身体单子是互不影响的,其间没有因果关系,按各自规律活动。认为人具有天赋的理性能力和理德国近代哲学的始祖、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是客观唯心主义者4性原则,感觉经验不是知识的来源,而只是起到媒介作用。认为统觉是由微觉聚积形成的近代康德先验论哲学,认为统觉是人先天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悟性、理性三种形式统觉学说对冯特的创造性综合原则有直接影响近代赫尔巴特提出意识阈(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须跨越一道界限,即意识阈)与统觉团(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会被排斥,这个观念整体称为统觉团)观念,提出心理机械论,认为观念本身具有力,相互吸引或排斥第一次明确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提出意识、无意识等观念,阈限观念对费希纳的影响,也影响了冯特统觉观念的形成近代培根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且必须以感觉经验为依据,认为知识和观念来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并提出了经验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被马克思成为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近代霍布斯用机械论观点观察一切,认为人是自然物体,与其他自然物体没有本质区别。心理不是灵魂的活动,而是脑的物质的细微运动,否定人有自由意志,反对天赋观念论,主张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觉,但也重视演绎/推理的作用近代洛克主张白板说。认为观念来源于经验与反省,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认为经验有两个来源:感觉和反省,我们能感知到简单观念,而后形成一个复杂的观念,并伴随有痛苦与快乐两种基本情绪。并把感觉经验分为两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质英国近代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近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主观唯心主义。断定经验来自视觉、肤觉的客体、方位、大小和形状。同意洛克人的一切观念都是来自经验的看法,但不同意洛克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质学说,认为只存在第二性的质近代休谟不可知论,人们只知其感知,至于是否有客观事物存在则是知道怀疑,也是无法知道的,对感觉印象和观念做了区分。提出了相似律和接近律两条联想律近代哈特来认为N是实心的传导体,当外在刺激应用唯物主义观点建立联想主义心5引起神经冲动时,神经就会振动,沿着神经脉络向大脑传导,引起脑神经的振动,从而产生观念。承认洛克的经验主义思想,承认知识来自经验,但在解释经验来源时,他不同意洛克反省的说法,认为感觉接受外界刺激而生感觉,因感觉而生观念,而感觉和观念之间关系之建立,则是由于联想。理学理论第一人,生理心理学先驱近代詹姆斯·缪勒提出心理力学说,认为人的心理以同一的机械方式起作用,外来物理力使它启动,内部物理力使它运转近代约翰·缪勒提出心理化学说,关于心理的主动化合的观点近代拉美特利人的心灵对人的机体组织特别是对人脑的依赖,把大脑看作精神或心灵的所在地批判继承了笛卡尔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是机器”近代孔狄亚克一切知识、能力来自感官,否认反省是观念的来源。感觉过程总是伴随愉快和不愉快近代爱尔维修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记忆、判断等心理作用都只是感觉。认为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第一性,宇宙是发展的,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反对天赋观念,认为人的智慧是后天教育的产物教育万能论二、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1、医学与心理学希波克拉底加仑2、天文学与心理学唐德斯提出人差方程式复合实验与反应实验3、物理学与心理学韦伯定律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4、生理学与心理学关于脑机能的研究加尔的颅相学、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局部切除和刺激法)、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关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贝尔—马戎第定律(传导感觉刺激和运动冲动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担)、赫尔姆霍兹对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测定(使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过程是可以进行实验和测量的,从而打破了心理或灵魂不可实验和测量的神话)关于感觉生理学的研究赫尔姆霍兹的视觉三色说、听觉的共鸣说,海林四色说第二章内容心理学意识的组成一、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个体/实验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6冯特把心理学从哲学体系中独立出来,但是认为心理学同哲学关系密切,认为心理学源于哲学。冯特反对把心理现象还原为生理现象,认为心理学并非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心身平行论)。冯特认为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二其他科学研究间接经验。实验内省法1、冯特设想的心理学的任务是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结合,并探讨心理复合的规律。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情感三维说、意志情感说)心理元素的结合:联想(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统觉(吧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选择性注意)、心理复合(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对比原则)。2、冯特的民族心理学组成民族心理的三要素:语言、神话和风俗。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发展阶段:原始人阶段、图腾崇拜阶段、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