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院:国内商业保理纠纷案件相关10个最新法律适用典型问题分析(2016)|摘要:国内保理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缓解了企业特别是缺乏优质资产满足抵质押要求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作为新生事物,国内保理业务开展并无专项立法可循,相关纠纷裁判尺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国内保理纠纷并案审理、管辖标准、案由确定、债权重复转让优先性原则、同一债权转让与出质引发的权利冲突处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统一纠纷裁判尺度,确立行业规则,推动保理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帮助。关键词:国内保理应收账款审判实务保理业务衍生于国际贸易,近年来被引入国内贸易并得到广泛运用,但我国尚无针对保理业务的专项立法,导致司法实践中关于国内保理纠纷法律适用问题存在诸多争议和疑问,亟待加以厘清。一、国内保理界定及纠纷概况(一)国内保理概况国际保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三个规范性文件,即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制定的《国际保理公约》、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制定的《国际保理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贸易应收账款转让公约》。《国际保理公约》第1条第2项规定,供应商(债权人)可以或将要向保理商转让由供应商与其客户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保理商应至少履行两项下述职能:为供应商融通资金,包括贷款和预付款;管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账户;托收应收账款;防止债务人拖欠付款。《国际保理通则》第1条规定,保理合同是供应商(债权人)与保理商之间存在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契约,供应商将可能或将要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其目的可能为获取融资,或为获得保理商提供的下述服务中的至少一种:分户账管理;账款催收;坏账担保。《国际保理通则》第12条“转让”规定,以账款作为抵押亦被视作账款的转让。就国内保理而言,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未作相应界定和规范,但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出台过相关规范性文件。开展国内保理业务的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商业保理公司两类,针对前者的监管规范、行业规范包括银监会《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规范》、《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自律公约》。针对后者的监管规范包括商务部《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商业保理试点实施方案的复函》、《关于做好商业保理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已有规范看,国内保理业务范围与国际保理相似,均属于综合金融业务,保理商至少应当提供保理融资、坏账担保、账款托收、账款管理等服务中的至少一项,但国内保理业务开展前提则不同于国际保理,限定为应收账款转让,不包括应收账款抵押。〔1〕[例如,银监会《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6条规定:“保理业务是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坏账担保及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债权人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向其提供下列服务中至少一项的,即为保理业务:应收账款催收、应收账款管理、坏账担保、保理融资。以应收账款为质押的贷款,不属于保理业务范围。”又如,商务部《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第1条“试点内容”规定:“设立商业保理公司,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保理业务按照不同标准可以作多种划分,审判实践较多涉及的保理分类包括,一是按照保理商无法偿付应收账款时能否向债权人反转让应收账款、要求债权人回购应收账款或归还融资,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有追索权保理中,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保理合_同约定的其他情形发生时,保理商可以要求债权人回购应收账款归还融资。实践中,部分保理商还要求债权人提供其他担保,担保供应商履行回购义务或归还融资。无追索权保理中,保理商只能向购货方行使付款请求权。二是按照是否将应收账款转让事实通知债务人划分为明保理和暗保理。三是按照是否包含保理融资服务划分为融资性保理和非融资性保理。国内保理以融资性保理居多,进入诉讼领域的保理纠纷也主要是融资性保理。国内保理的现实价值在于,一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加速普惠金融进程。当前在国内外贸易中,赊销已成为主流交易方式,除资源型垄断企业外,80%以上企业都赊销经营,给企业造成现金流压力,〔2〕[参见曹崧:“前海商业保理企业占全国六成”,载《深圳特区报》2015年5月6日第T04版。]保理、应收账款质押等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应运而生。对于企业特别是缺乏优质资产满足抵质押融资要求的中小企业而言,保理融资可谓是加快货款收回、优化财务报表、提高收益利润的重要途径。〔3〕[目前,全球使用保理服务的上百万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保理服务也已覆盖各个行业。参见张迎东、张玉:“国内保理法律风险浅析”,载《河北金融》2012年第4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应收账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企业资金压力将不断增加,保理业务将持续高速增长。二是有利于提升企业守信意识。保理业务以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源,可以促进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并促使企业选择实力强、信用好的客户进行合作,最终改善诚信环境。(二)江苏法院保理纠纷概况通过“无讼案例”大数据查询,自2011年至2014年,江苏法院共受理保理案件32件。其中,2011年1件、2012年1件、2013年8件、2014年22件。按法院层级划分,基层法院13件、中级法院16件,高级法院2件。除连云港、淮安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受理保理案件。〔4〕[该网站的查询基础数据库是“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提供的检索方式是在裁判文书内查找关键词。我们查询保理纠纷输入的关键词分别是“江苏”、“保理”以及“年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保理合同名称除直接使用“保理”字样外,还包括“商业发票贴现协议”、“收据贴现协议”等,因此,我们的查询可能并不完全覆盖所有保理纠纷。]基于上述32件案件裁判文书的分析,江苏法院受理的保理案件特点包括,从主体情况看,保理商均为商业银行,无商业保理公司;从有无追索权看,均为有追索权保理;从担保情况看,大部分案件债权人均提供第三人保证担保;从争议焦点看,大部分案件无争议,少部分案件存在争议,包括刑民交叉程序处理、主合同和担保合同效力认定;保理商对虚假商业发票是否尽到审查义务、担保人能否据此免责等。二、国内保理法律关系分析保理业务存在基础合同及保理合同两个合同关系,债权人(供应商)、债务人(购买方)、保理商三方主体。其中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形成买卖、服务等基础合同关系,并基于该基础关系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合同,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债权人提供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形成保理合同关系。可见,保理合同关系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理商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开展保理业务的商业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二是保理法律关系应当以债权转让为前提,包含债权转让法律关系;三是保理商应当提供应收账款催收、应收账款管理、坏账担保、保理融资等至少一项金融服务。鉴于综合性保理服务存在多种组合,对于保理合同关系的法律定性,应当区别情形予以判断,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信托法》等关于债权转让、借款合同、买卖合同、信托的规定作具体认定和法律适用。例如,对于“债权转让+保理融资”模式,应认定为“有偿债权转让法律关系+金融借款法律关系”,其中对于有追索权保理,追索条件的约定可以认定为债权转让所附解除条件。又如,对于“债权转让+管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账户”模式、“债权转让+应收账款托收”模式,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符合信托法律关系构成要件,应认定为信托关系。三、国内保理纠纷法律适用若干问题分析(一)应收账款基础关系与保理合同关系能否并案处理及相关管辖问题《合同法》第82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可见,债权同一性并未发生变化。据此,保理商同时主张债务人清偿应收账款、债权人履行回购义务的,既涉及作为应收账款基础的买卖、服务等法律关系,又涉及保理融资法律关系,而保理融资法律关系又包括债权转让关系与借款关系。对于后两者,因并存于同一合同关系中,当事人亦相同,并案审理应无争议。应收账款基础关系与保理融资法律关系能否并案审理,则存在争议。我们认为,可以合并审理。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法[2011]42号)规定,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应当依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案由,均为诉争法律关系的,则按诉争的两个以上法律关系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可见,基于不同法律关系的多个诉讼请求并案审理有法可依。其次,基础法律关系与保理融资关系因保理业务而形成关联,并案审理,便于查明事实,也便于判决主文表述,避免“双重受偿”问题。最后,并案审理可以减轻当事人讼累,提高审判效率。并案审理带来的问题是,各方当事人对管辖未作约定的,应当依据哪一法律关系确定管辖法院。我们认为,基础合同关系与保理融资关系均属于合同关系,而合同纠纷管辖一般原则是合同履行地和被告住所地,就保理融资法律关系而言,融资是目的,债权转让是手段,故应当依照借款关系确定管辖法院,除保理合同就管辖法院或履行地另有约定外,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条关于合同履行地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情形下确定履行地的规则,合同履行地往往指向被告所在地;就基础合同关系而言,对应的管辖法院包括债务人住所地及合同履行地两类。基于上述分析,从各方利益衡平角度考虑,我们倾向认为可以按照基础法律关系确定管辖法院。(二)国内保理纠纷案由确定从我们对江苏法院保理纠纷调研情况看,案由认定并不统一,包括借款合同、债权转让合同、保理合同等。首先,“债权转让合同”案由能够体现保理合同以债权转让为前提,但保理合同还包括保理融资等其他综合金融服务事项,“债权转让合同”案由并不能准确反映保理合同法律关系特征和保理融资的实质。其次,“金融借款合同”案由能够揭示国内保理业务重在资金融通的特征,〔5〕[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苏审二商申字第0281号民事裁定书判决说理部分载明:“科立特公司与建行太仓分行签定的系有追索权国内保理合同,属于附条件的债权转让,实质是以债权质押为担保的借贷合同。”]但并未揭示保理融资以应收账款为第一还款源且包含债权转让法律关系的特征。再次,“保理合同”案由能够全面反映纠纷特征,也有助于相关案件的司法统计与分析,但并无司法解释规范依据。可能正是基于上述分析,少数法院另辟蹊径,将保理纠纷案由表述为“(保理)债权转让合同”、〔6〕[参见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2013)澄商初字第0329号民事判决书。]“金融借款合同(保理合同)”。〔7〕[参见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镇商初字第95号民事判决书。]我们认为,现阶段,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的规定,依据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确定案由,均为诉争法律关系的,按照两个以上法律关系确定并列案由,并以括号形式注明“保理合同”字样,以便类案统计分析。(三)债权人提供虚假应收账款情形下保理合同效力认定融资性保理以应收账款转让方式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尽管《担保法》对此类担保未作明确规定,但可以依据债权转让法律关系予以认定,保理合同并不当然无效。存在争议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真实贸易往来、串通形成虚假贸易文件,或者债权人伪造债务人签章形成贸易文件,提供虚假应收账款进行保理融资的,效力如何认定。有观点认为该保理合同无效。我们认为,尽管债权人存在虚伪意思表示,但作为保理合同另一方的保理商如果并无通谋意思表示,则不应以此为由认定保理合同无效。同时,债权人因上述行为构成骗取贷款或贷款诈骗犯罪的,保理合同效力评价仍应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进行,在合同法上,刑事诈骗对应的是欺诈行为,保理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上述情形下,保理合同关系应区别处理,对于债权转让关系,因应收账款并不真实,应认定债权人违约履行;对于借款关系,则应根据借款发放及返还情况作出处理。此外,司法实践中,保证人往往以保理商未尽审查义务,未能审查出应收账款虚假为由主张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