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丽萍内分泌科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第一章总论1.了解:激素分类与生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防治原则。2、理解:内分泌系统系统的反馈调节。3、掌握: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原则。4、本章重点: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难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学习目的和要求概论-几个基本概念(了解)内分泌学定义是研究生命机体内以化学递质对生命进行联系和调控的一门科学。Internalsecretion(内分泌)狭义的内分泌是指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激素释放入血循环而作用于靶细胞。广义的内分泌还包括邻分泌、并列分泌、自分泌、腔分泌、胞内分泌、神经分泌。同时一种激素也可以几种方式发挥作用。内分泌系统解剖学结构包括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心血管、肺、肝、胃肠、肾和脑(特别是下丘脑)等。内分泌系统功能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一道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运动、衰老和病态等生命现象。激素的定义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腺/组织/细胞)产生,释放入血循环,转运到靶器官或组织,发挥一定效应的微量化学物质。内分泌—激素释放入血,运送到全身发挥效应。旁分泌—激素由细胞释放后,作用于周围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自分泌—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本组织。胞内分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直接作用在自身细胞。激素传递方式生殖生长和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能量的产生、利用和储存激素的功能一种激素:多种作用一种功能:多种激素激素的相互作用激素作用必备条件•有识别微量激素的受体。•与受体结合后,受体立体构象改变,进而通过第二信使在细胞内进行信号放大和转导,促进蛋白质和酶促反应,表达其生物原活性。1、腺体内分泌学研究2、组织内分泌学研究3、分子内分泌学研究内分泌学发展三阶段腺体内分泌学研究经典内分泌学研究,局限于大的内分泌腺体水平,如甲状腺、肾上腺等。组织内分泌学研究非经典内分泌学研究。达到了对激素的精确测定及定位研究,识别激素分泌细胞,显示细胞器、细胞核构象,了解细胞功能。分子内分泌学研究内分泌学研究日益深化,从细胞水平已进入分子水平研究,如激素基因、受体克隆、基达表达、转录和翻译的调控等。激素分类与生化(了解)激素分类已知激素与化学介质150种,根据其化学特性分为四类:肽类激素:PTH、INS、CT、TSH、GH、FSH、LH等胺类激素: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氨基酸类激素:T3、T4类固醇激素:皮质醇、醛固酮、性激素、维生素D激素降解与转化:1、激素通过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而转运到靶细胞部位发挥作用,并经肝、肾和靶细胞代谢降解而灭活。2、肽类激素半衰期短,3-7分钟。非水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类固醇激素)与转运蛋白的结合其半衰期长,游离型激素可进入细胞内发挥生物活性。血浆激素浓度=激素分泌率(SR)/代谢清除率(MCR)。激素的作用机制根据激素受体所在部位不同,可将激素的作用机制分为两类:(1)作用于细胞膜受体:肽类激素、胺类激素、细胞因子、前列腺素。(2)作用于细胞质或核内受体:类固醇激素、T3、维生素D、1,25(OH)2D3。受体的主要功能1、识别微量激素。2、与激素结合后将信息在细胞内转变为生物活性信号。细胞膜受体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可以通过磷酸化和非磷酸化途径介导各种生物反应。激素-受体复合物可使Gs(兴奋性G蛋白)或Gi(抑制性G蛋白)的α亚单位与鸟苷三磷酸(GPT)结合到激素-受体复合物,从而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促使或抑制ATP转变为cAMP(第二信使),cAMP与cAMP依赖性调节蛋白激酶的调节亚单位结合,从而激活蛋白激酶,进入细胞核后,使转录因子磷酸化并激活,促进mRNA和蛋白合成,产生相应生物反应。激素-受体复合物→受体变构→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激活蛋白激酶→蛋白磷酸化而发挥生物作用。激素-受体复合物可使受体构象变化,从而产生第二信使,如cAMP、cGMP、Ca2+、IP3(三磷酸肌醇)、DAG(二酯酰甘油),PKC使细胞蛋白质磷酸化,使DNA和mRNA表达,从而引起细胞代谢改变和细胞生长分化。核受体和细胞质受体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可直接进入细胞质或细胞核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形成活化的受体复合物,促使DNA基因转录和mRNA翻译而产生蛋白和酶,改变细胞的生物作用。膜受体激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生长因子含内在激酶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丝氨酸激酶苏氨酸激酶蛋白磷酸化生长激素催乳素细胞因子肽类激素神经递质前列腺素神经递质氨基酸与激酶连接的受体G蛋白偶联的受体配基把闸离子通道受体外酪氨酸激酶底物腺氨酸环化酶鸟氨酸环化酶磷酯酶C第二信使cAMP,cGMP,Ca2+,IP3,DAGCa2+,Na+,K+Cl-非磷酸化介导的生物作用蛋白磷酸化蛋白磷酸化磷酸化介导的生物作用酶活性增强活抑制;DNA或RNA合成蛋白合成;膜功能:葡萄糖、氨基酸转运;细胞生长和分化类固醇细胞核受体激活的类固醇受体复合物类固醇—受体复合体类固醇反应元件染色质DNAmRNA前体mRNAmRNA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蛋白合成生物反应结合和转位受体结合细胞核细胞质核受体、细胞质受体作用机制----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理解)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内分泌系统直接由下丘脑调控下丘脑含有重要的神经核,可以合成、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细胞对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对靶腺→如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经过神经足突进入神经垂体贮存并释放入血。内分泌的功能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如神经递质可影响激素的分泌,反之,激素的变化亦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也有直接调节其功能的作用。促激素靶腺激素靶组织靶细胞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靶器官(组织)下丘脑激素腺垂体细胞垂体激素靶腺/组织靶腺/组织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分泌细胞生长激素(GH)肝、骨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3、T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性腺(睾丸、卵巢)睾酮(男性)、雌二醇、孕酮(女性)、抑制素生长抑素(SS,SRIF)生长激素分泌细胞生长激素多种细胞多巴胺(DA)催乳素分泌细胞催乳素(PRH)乳腺、性腺下丘脑、腺垂体及靶腺激素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靶腺激素CRHACTH皮质醇TRHTSHT3、T4GnRHLH、FSH睾酮、雌二醇、孕酮GHRH、SRIFGH多巴胺(DA)PRL黑色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激素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与靶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激素可刺激→腺垂体分泌相应促激素,升高的促激素又可兴奋相应靶腺分泌靶腺激素,而升高的靶腺激素反过来抑制下丘脑释放激素和垂体促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靶腺激素的分泌,维持三者的动态平衡,这种先兴奋后抑制达到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的机制,称为负反馈。反馈控制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调节机制,使相处较远的腺体之间相互联系,彼此配合,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并克服各种病理状态。反馈调节现象也见于内分泌腺和体液代谢物质之间,例如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之间呈正相关,血糖升高可剌激胰岛素分泌,而血糖过低可抑制胰岛素分泌;负反馈通过先兴奋后抑制达到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的机制,称负反馈;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调节机制。低血糖A细胞下丘脑垂体+胰高血糖素血管加压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ACTH交感神经神经递质产生增多+葡萄糖异生糖原分解肾上腺素+交感神经活性抑制胰岛素分泌心输出量(1)肌肉血管舒张(2)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1)升高血糖水平血液分流到大脑、肌肉及肝脏正反馈除负反馈调节外,还有正反馈机制,如卵泡刺激素刺激卵巢使卵泡生长,通过分泌雌二醇,它不仅使促卵泡素分泌增加,而且使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共同兴奋,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这是一种相互促进,为完成一定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反馈控制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调节机制,使相处较远的腺体之间相互联系,彼此配合,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正反馈在月经周期中既有负反馈,又有正反馈。•垂体黄体生长卵胞生长排卵E2+FSHLH卵巢P+LH的受体↑甲状旁腺所分泌甲状旁腺素也受血钙浓度所调节,低血钙可剌激甲状旁腺分泌,高血钙可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血浆渗透压增高可以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以降低血浆渗透压到正常范围。应激时,血管加压素可促使ACTH、GH和PRL分泌增加。而全身性疾病时则可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产生低T3、低T4综合征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下丘脑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免疫和神经三系统间形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环路。•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淋巴细胞膜表面有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受体,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其递质或激素与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介导免疫系统的调节。如糖皮质激素、性激素、PGE抑制免疫.而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ulin)促进免疫。•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反向调节作用:免疫应答的信息和免疫新生物(抗体、细胞因子等)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IL-α可通过增强基因表达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PRL、TSH、ACTH或LH、FSH、GH等激素的转移。•内分泌系统在自身免疫中起作用:内分泌系统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桥本(Hashimoto)甲状腺炎、Graves病、1型糖尿病、Addison病等。在人类,自身免疫病好发于育龄女性,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也说明内分泌激素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了解)内分泌系统疾病分类功能亢进①按功能分功能减退功能正常②按部位分原发性继发性③激素的敏感性缺陷④非内分泌组织恶性肿瘤致异位激素过多⑤因医疗预防而应用药物或激素致医源性内分泌疾病功能减退的原因内分泌腺的破坏:可由自身免疫病(如1型糖尿病、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卵巢功能早衰、多内分泌腺衰竭综合征)、肿瘤、出血、坏死、炎症、手术、放射损伤等。内分泌腺激素合成缺陷:如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缺失或突变、胰岛素基因突变、甲状腺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酶基因缺陷均可使激素的正常合成障碍。内分泌腺以外的疾病:如肾脏病变,不能对25-羟维生素D3进行羟化,有活性的1,25(OH)2D3形成减少,不能形成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①内分泌腺肿瘤如垂体各种肿瘤:ACTH瘤、GH瘤、PRL瘤、TSH瘤、促性腺激素(Gn)瘤、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瘤、胰岛素瘤、胰升糖素瘤、醛固酮瘤、嗜铬细胞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②多内分泌腺瘤1型、2A型、2B型;③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乃由非内分泌组织肿瘤分泌过多激素类激素所致;④激素代谢异常如严重肝病患者血中雌激素水平增加,雄烯二酮在周围组织转变为雌二醇增多;⑥医源性内分泌紊乱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缔组织病,出现库欣综合征。①内分泌腺肿瘤如垂体各种肿瘤:ACTH瘤、GH瘤、PRL瘤、TSH瘤、促性腺激素(Gn)瘤、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瘤、胰岛素瘤、胰升糖素瘤、醛固酮瘤、嗜铬细胞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②多内分泌腺瘤1型、2A型、2B型;③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乃由非内分泌组织肿瘤分泌过多激素或类激素所致;④激素代谢异常如严重肝病患者血中雌激素水平增加,雄烯二酮在周围组织转变为雌二醇增多;⑤医源性内分泌紊乱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缔组织病,出现库欣综合征。功能亢进的原因激素的敏感性缺陷表现为对激素发生抵抗,主要有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涉及的激素很多,有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