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程标准(2011年版)ARTGENERALITY总学时数:32学分:2适用专业:艺术类专科、本科生、研究生;其他本科专业的公选课执笔者:宋艳华编制日期:2008年课程编号:5011001先修课程:美术史、工艺美术史、文学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艺术学概论既可供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院系学生作为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供普通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之用,还可供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着作为参考书的。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开阔眼界、增长学识、提高精神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门艺术教育课。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的脚步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艺术总论、艺术种类、艺术系统这三部分的基础知识、概念及相互关系;认识到本书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同时认识到物质生产理论与精神生产的密切结合及相互关系,以加深对艺术系统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经典作品的读解与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本门课的这上、中、下三编是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的,其中中编可作为重中之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于艺术概论的基本理论,如艺术生产理论、艺术起源理论、艺术系统理论,以及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和五大艺术种类的分类、特征等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艺术作品赏析活动,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读解,掌握到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三、说明1、本课程是美术设计系的专业核心课,课时设置为32学时,学分为2学分;但是在其他系部属素质教育方向课,课时设置为X学时,学分为X学分。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上编--艺术总论;中编--艺术种类;下编—艺术系统。2、采用理论讲授与作品解析相结合的授课方式。3、考试采用作业与试卷相结合的方式。四、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编艺术总论(8课时)中编艺术种类(16课时)下编艺术系统(8课时)五、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包括课堂讨论、赏析绘画作品、赏析音乐和影视作品、作业、考察、考试等环节。课堂讨论应提前作好准备,阅读、观看指定书目、电影,写出讨论提纲。考察应带着考察报告的进行,做到结合课堂教学、深化拓展知识的目,以加深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用撰写考察报告的方式完成作业。考试形式为闭卷,赏析、论述等综合应用与理解、识记相结合,达到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全面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通过多看多听多读,达到陶冶性情,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美术史、工艺美术史、文学史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22第二章艺术的起源22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22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22第五章实用艺术314第六章造型艺术314第七章表情艺术22第八章综合艺术314第九章语言艺术22第十章艺术创作314第十一章艺术作品22第十二章艺术鉴赏22总计32八、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主教材:《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辅助教材:《艺术学概论》,杨琪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1]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叶朗:《现代美学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7]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8]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