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的失败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导入人民英雄纪念碑——辛亥革命浮雕《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日重。而“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进入20世纪,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会遇到怎样的危险,在危险中又会出现怎样的转机呢?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军事上:日俄战争英国入侵西藏经济上:通商行船、铁路、矿权、投资办厂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时间:1904、2--1905、9(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地点:中国东北•交战双方:日本、俄国•交战原因:双方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性质: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的战争。•结果:日本获胜,日俄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俄战争俄军在旅顺口设立的地堡抗击英军的藏兵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一场骗局一次倒退清末新政及其破产慈禧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变法一事,关系甚重……朝廷立意坚定,志在必行。”“尔中外臣工,须知国事至此,断非苟且弥补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着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义和团档案史料》1905年赴欧考察各国宪政的五大臣及其随员在罗马合影•日俄战争证明日本立宪政体成功。梁启超与革命派的辩论•五大臣出洋考察。载泽的报告。•各方认同立宪,但目的不一•1906年9月机构改革,重整之后,汉人在政府高曾中占据了不足三分之一的职位,地方上设财政局和新军,削弱汉人督抚的权力。•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九年后生效。《大纲》实质是加强皇帝的权力•太后死,皇族内阁成立,证明是一场骗局•《宣告全国书》:“没有希望啦!”宣统帝和摄政王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旁立者),中坐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溥仪的弟弟溥傑。•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掀揭屋顶而打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观上却成为时势假手不愿改革者而实现的一场改革,历史常会使动机与效果大相异趣。•清政府原想借此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但新政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加速了他的灭亡。他推行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新式学堂中还是留学生中,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通于传统的知识分子群体,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清政府在全国各省扩编新军原本是想借此来弹压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变乱,却又给革命党人在各省以发展革命势力的机会。新军绝大多数成了王朝的“叛兵”。奖励实业,原想借此以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却导致了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所有这一切,都走向了预想的反面,何以会如此?——《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清政府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那黑暗反倒是加了几倍。——陈天华《警世钟》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基础和骨干力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吸取进步思想的留学生(1)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工商业:棉纺织业:1905—1910,新增9家。采矿业:1895—1913,22073000元。1906—1909,13381000元,60%。商办银行:1897,上海中国通商银行;1903,天津志成银行;1905,北京大清户部银行(后改为中国银行)。(2)商会的出现—资产阶级的成熟1902,上海商务总会1903,天津商务总会资产阶级利用商会进行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说明中国资产阶级的成熟与真正的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章太炎像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多时达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他们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黄兴像(3)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力量的形成: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1866-1925)孙文,幼名帝象,学名文,学医时取名日新,谐音字逸仙,秘密革命期间,一度化名用日语“中山樵”,所以晚辈同志尊称他为中山先生,世称孙中山。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筹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一九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东京喜结良缘。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一)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两名毕业生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筹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孙中山先生学医时照片(1886)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一)1894年,孙中山本人就写过《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并北上天津,希望能将上书递交李鸿章,但被拒绝。这对孙中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他后来谈到,自己原本也赞成“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行新政”的,但经过现实的教育,方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筹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孙中山的革命历程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公报》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初,孙中山在翠亨村草拟了上直隶总督李鸿章书。图为孙中山的书房。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1894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以一个新的、开明的政府取代旧的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专政政体变成中华民国”,“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将满洲鞑子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我们的任务确实是巨大的,但是并不是无法实现的”。——1904孙中山《中国问题之真解决》1894—1904:从资产阶级改良派到革命派的转变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许多先驱者早年也曾尝试采取和平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十年前,衢云兄跟我在此讨论何为革命,当时我说,革命——就是为了四万万革命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十年过去了,我从他乡漂泊重临,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革命两字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语,今日再道何为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是革命!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一)1894年,他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并筹划发动反清起义。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筹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兴中会首批会员宣誓入会的地点——李昌住宅。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一)1896年初孙中山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同年秋天,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inLondon),孙中山并被邀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筹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孙中山的革命历程1897年春,孙中山用英文写成的《伦敦蒙难记》在英国出版,它叙述了孙中山早期的民主革命活动情况。图为《伦敦蒙难记》的封面。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章太炎邹容陈天华•列强把我们十八省都划在各国势力范围内,丝毫不准我们自由,中国的官府就好象他们的奴隶一般,中国的百姓好象他们的牛马一样了。我们中国虽未曾瓜分,也就比瓜分差不多了。列强之所以没有瓜分中国,是因为国数多了,一时难得均分,并且中国的地方宽得很,各国势力也有不及的地方,不如留住满洲这个政府代他管领,他再关领满洲政府,它不比瓜分便宜得多吗?列位,你知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朝廷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如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命令?我们倘若不把这个道理想清楚,事事依朝廷的,恐怕口虽说不甘做洋人的百姓,多久做了,而不知信。你道于今,仍是从前一样吗?从前灭国不过是把那国的皇帝换了,于民间仍是无损,于今就大大不同了,灭国的名词可以叫做民族帝国主义,朝廷固然不可违抗,难道这样的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抗吗?••——陈天华《警世钟》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孙中山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兴中会成立(想象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华兴会部分会员前排左起第一人黄兴,第三人胡瑛、第四人宋教仁,第五人柳扬谷。后排左一章士钊,左四刘揆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光复会部分成员光复会誓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中国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8月由孙中山倡导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确定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制定了《中国同盟会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创办《民报》。同盟会在国内外各地建立支部和分会,领导和发动各地的武装起义。•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态走上历史舞台•首先,它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其次,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再次,它使人数日益众多的革命派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缺陷:组织松散、思想认识不尽一致。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画)前左一为黄兴,左四为宋教仁孙中山与香港同盟会会员合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民报》书影《民报》发刊词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

1 / 10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