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透视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涵义及判断(会判断和辨别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根据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用途;3.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4.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析与判断;5.燃烧及普通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原理的应用;6.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判断。7.质量守恒定律近几年中考,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几乎是必考知识点。命题通常以“下列各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是”形式出现,题目中的“各种变化”,一般都是典型的物质变化实例,如冰雪融化、铁锅生锈等等。有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题比较少见,相对较热的考点是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识别。试题多为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用途,要求识别哪些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选择题,或者是要求识别哪种物质具有此种用途的选择题。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及其应用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多为“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判断反应类型”,或者是“给出几个反应物,按所要求的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常以“在XX(新情景)反应中,还原剂(或氧化剂)是”形式出现。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也是相对较热的考点,命题多为跟燃烧与灭火有关的现实问题。本专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形式考查,中考中所占分数约为4~10分。●名师串讲○知识图解○重点讲解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表1-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图1-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若是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不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分子运动速度的大小变了宏观: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分于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分子外观特征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区分依据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联系在物理变化中,一般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但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典例]生活中的下列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牛奶变酸C.铜器生锈D.木柴燃烧[思路串讲]该题考查的考点是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要紧紧抓住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这一关键。玻璃破碎属于物质的状态变化,并无其他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牛奶变酸实质为“酸”后的物质用途已不再同前,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铜器生锈即铜变为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柴燃烧后有新物质——灰烬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标准答案]A。[变式训练]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思路串讲]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有无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2)明确同种物质与异种物质的区别——组成和结构都相同的物质属同种物质,否则属于异种物质。氧气与臭氧的组成虽然相同,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臭氧由臭氧分子O3构成,每个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所以,氧气与臭氧属于异种物质,它们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二种不同的单质。因此,氧气转变成臭氧是一种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标准答案]B。[易错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误点]以发光、发热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错选A。[辨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辨析。化学变化过程中在有新物质生成的同时,还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物质状态的改变等现象,这些现象所表示的变化均是物理变化,因此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判断某一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是看该变化有无新物质生成,而不能只凭表面现象。A选项中发光放热的变化也可以是物理变化,如灯泡发光;B选项中固体变成气体也可以是化学变化,如木炭燃烧;D选项中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凝结成冰等。[答案]C。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表1-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不变,没有改变所呈现的性质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改变,所呈现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一般指物质与H2、O2、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能否发生反应及热稳定性[典例]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钢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D.镁用于制照明弹思路分析:A选项是利用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C选项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稳定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D选项是利用镁燃烧时发出强的白光,也是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决定的用途。B选项用途是利用铁的导电性,而导电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用途。答案:B思维技巧: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物质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分清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式训练]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又发生两次三氯化氮(化学式为NCl3)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刺鼻的气味弥漫厂区。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在外围50m处形成两道水幕对空气中的氯气进行稀释,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含量。这次事故,至少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紧急大疏散。细读以上报道,根据以下要求填空:文中所述氯气的三点物理性质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思路分析: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抓住题目中所给信息,即可解答。答案:黄绿色;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或可溶于水)。[基础巩固1]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有导电导热性B.有良好延展性C.具有银白色光泽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思路串讲]本题考查的考点是两种性质的区别。判断物质性质的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果是通过化学变化(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如果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就是物理性质。A、B、C选项中的性质都无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只有D中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标准答案]D。[基础巩固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B.用金刚石作钻头C.用氢气充灌气球作广告D.用盐酸除铁锈[思路串讲]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A选项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在吸附有色物质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用途;B选项用途是利用金刚石坚硬的性质,而硬度属于物理性质;C选项是由氢气的密度决定的,密度属于物理性质;D选项的用途是利用盐酸能和碱性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决定的,所以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用途。[标准答案]D。[巩固提高]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CTC”的化学式为,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思路串讲]由题意可以捕捉到以下信息:(1)“CTC”又称四氯化碳,(2)它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3)它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4)禁止用它作为清洗剂。由此可以解题。[标准答案](1)CC14;+4。(2)物理性质有:能溶解油脂、能溶解污物、不溶解纤维、不溶于水、易挥发、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性质稳定、有毒、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等。3.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可燃物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某些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剧的燃烧。缓慢氧化:进行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如:动物呼吸、食物腐败等。自燃: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如白磷自燃。它们的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只是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典例]在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D.使可燃物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思路分析:燃烧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很明显,A、C、D三个选项均可行,而B选项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可行,一种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答案:B思维技巧:从燃烧的条件入手考虑灭火的措施。[基础巩固1]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可以降低着火点B.散热的速率快C.木柴是可燃物D.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思路串讲]同种物质燃烧的急剧程度,主要决定于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标准答案]D。[基础巩固2]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思路串讲]电线着火,用水灭火会有触电危险;发现家里煤气泄漏,如果打开排气扇,所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导致爆炸;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使锅内火焰因缺氧而熄灭,方法合理;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相当于给房间内补充了氧气而使燃烧更剧烈,所以此法不合理。[标准答案]C。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扩散——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爆炸若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剧烈氧化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自燃图1-2通电4.化学反应类型(1)基本反应类型表1-3基本反应类型概念简单表达式举例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2Mg+O22MgOCaO+H2O==Ca(OH)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CaCO3CaO+CO2↑2H2O2H2↑+O2↑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B+ACH2SO4(稀)+Zn═ZnSO4+H2↑Fe+CuSO4═FeSO4+Cu复分解反应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HCl+NaOH==NaCl+H2OH2SO4+CuO==CuSO4+H2O在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较为复杂。表1-4置换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的条件置换反应的类型反应发生的条件(1)金属氧化物+氢气→金属+水加热(2)金属氧化物+碳→金属+二氧化碳高温(3)金属+酸→盐+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因浓硫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4)金属+盐→金属+盐第一、盐可溶于水;第二、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但是钾钙钠不能,它们非常活泼会与水反应而消耗。表1-5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反应发生的条件(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因有水生成一般能发生(2)酸+盐→新酸+新盐(1)盐要可溶于酸(而AgCl,BaSO4不溶于酸)(2)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3)碱+盐→新盐+新碱(1)反应物都要可溶于水(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4)盐+盐→两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