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花鸟绘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陶瓷花鸟绘画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璀璨,传统经典的表现形式及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其东方神韵之美而获广泛喜爱。而陶瓷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工艺美术,与其审美特质与物资媒介材料的天然属性有密切关系,且是其艺术创造的重要艺术元素和艺术基因。陶瓷绘画是陶瓷艺术的主流和特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它的艺术表现语言中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传统哲学观和审美精神。这些薪火相传的传统艺术文化在相当程度上都已经具备了符号意义,并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参照。陶瓷绘画是陶瓷装饰中的一部分,它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在不同造型的陶瓷胎体上进行装饰,主要方式是采用陶瓷类矿物质颜料,在高温火的作用下反应,从而实现其艺术价值。陶瓷绘画通常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是指在已成型好的坯体上作画,接着上釉入窑烧制,最终得成品;釉上彩则一般指在烧好的胎瓷上进行彩绘,再去烘烤,使彩料发生玻化作用,从而达到预期效果。陶瓷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相当丰富,即可以是工笔,也可以是写意或工写结合;即可以追求中国画的水墨韵味,也可以展现西洋绘画的丰富色彩和明暗体积的塑造。所展现的是陶瓷的质地美、形体美、绘画装饰美的综合体现。在陶瓷的装饰艺术中,陶瓷花鸟绘画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花鸟画最早萌发于远古时代的陶器上,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就可以看到植物茎叶和鸟兽、虫鱼组成的画面。半坡时期的彩陶绘画,多是以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为主,像常见的鱼纹、鸟纹、绳纹、植物纹等等。虽然画面显得单纯、质朴,但却有着非同一般的艺术感染力。陶瓷花鸟绘画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发展,一直到宋代以前,陶瓷的装饰仍是以刻花、扒花、印花这些单调的技法为主;直到元代青花的出现,才彻底打破了这一格局,花鸟绘画开始走上陶瓷装饰的主流之路。元代的陶瓷花鸟画如同元代陶瓷山水画一样,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名家接踵、佳作纷呈的文人画所决定的。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是广为流传的具有君子品性的花鸟题材,即所谓“四君子”。这种以草木寓意君子品性,大抵可以把屈原的吟咏作为一个标志,而魏晋时期的名仕举止,则是将这种呈现在屈原笔下的象征意义渐次定位于梅、兰、竹、菊的重要环节,《世说新语》的记载则在文学上赋予特定的花草事物以特定的人的品性。随着清代国画的发展,文人画日渐成为画坛的主流,陶瓷绘画也深受其影响。中国绘画在选题、经营位置、用笔、用料等方面,都受到生命意识的影响。画者的生命意识通过画面体现出来。“象”是一种精神化的媒介,“势”是在技法上面的体现。中国绘画强调化静为动,追求“生动”,以表现生命感。而花鸟绘画是动与静的结合,就比如说在绘画中展现出的花有含苞待放的、盛极怒放的又或是飞禽停在枝头小憩、展翅的飞翔,在陶瓷绘画中最终的呈现方式是静态的,但画者要表达的实际却是大自然无处不在的无限生机的动。也就是所谓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陶瓷花鸟的绘画中最讲究的是画者要表达的“意境”,要求“意在笔先”。“意”是指通过对花鸟艺术形态的塑造所表达产生的艺术效果,就是“意境”。所谓“意境”,是一种内蕴的美,贵在含蕴。但这种含蕴,并非隐晦,它虽藏犹显,能使人味而得之,好的花鸟画意境,能使作品余韵绕梁,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传统的花鸟画善于“以无写有”,在画面上给看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让人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寻找“景外之趣”。最常见的例子,如画面上只画几束开的绚烂的海棠,一只展翅起飞的山雀,就会使人联想到春天的风和日丽;只画两条摇尾悠游的金鱼,一缕轻柔飘动的长藻,就会使人联想到月光下荡漾的碧波;只画几根萧疏临风的芦苇,一对凌空鼓翼的归雁,就会使人联想着秋水长天。这些不画而有的“意境”,恰能唤起人们会心的微笑。如果画面俱到的和盘托出,一览无余,反而会降低这种妙在画外的艺术韵味,反而使人产生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感觉。时至今日,在这么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里,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思维意识的更新中,陶瓷绘画作为一个本身就很“传统”的领域,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都回避不了对现代文化适应嬗变的必然,这种适应嬗变并不是完全割裂与传统的关系,而是如何在现代的文化环境下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