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主张施行“仁政”。著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该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哲学主张及教育思想等。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7篇,南宋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论语》合在一起并称“四书”。恶箪蹴乡羹妾wùdāncùxiànggēngqiè读准下列词语重点词语二者不可得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呼尔而与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同时得到。不仅耳:罢了助词,用作后缀停止,放弃。本性。这里指羞恶之心。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是心这种心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1.解释下列词语苟得患辟如使何不用也勿丧蹴何加万钟乡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祸患、灾难通“避”,躲避假如、假使什么手段不可用呢不丧失踩踏有什么益处这里指高位厚禄通“向”,从前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他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重点词语古汉语小结: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得:通德”,感恩,感激.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二、一词多义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皆有之.4、蹴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介词:比)(介词:对)(连词:所以)(连词:因此)(助词:的)(代词:指代前面的想法)(动词:给)(与:通“欤”,语气;)5、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而:连词,并列关系)(而:连词,转折关系)(而:连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承接关系)(而:连词,递进关系,尚且)三、古今异义钟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重点句子翻译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躲避.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去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愿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愿这样做.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丢掉罢了.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9.此之谓失其本心。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就是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见了高位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人的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的天性.内容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课文是怎么提出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开篇就用“鱼”比“生”、用“熊掌”比“义”,用生活常理来类比,人们如果知道该“舍鱼而取熊掌”,那么同理,你就会“舍生而取义”。比喻论证、类比推理,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容易被人们所接受。2.请你说说课文第一段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作者是怎么论证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思路: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先从正面说有人认为“义贵于生”,故能“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再从反面说有人“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也就会为活命而不择手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接着用客观事实佐证(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最后得出结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既有说服力,又使论证更全面,逻辑更严密。3.课文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作者举例哪几个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作者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正面事例:“行人”“乞人”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证明有人能做到“义高于利”反面事例:有人面对“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证明有的人只会“见利忘义”,作者说他们已经丧失了“本心”。正反举例,构成对比(对比论证),告诫人们“勿丧失本心”。举例论证增强了说服力。小结本文中的“是心”就是作者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作者曾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的感受。•孟子:义我所欲也•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A.忠君报国的“忠义”。B.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C.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坚贞不渝的信念。D.士为知已者死的“仗义”。(B)(D)(A)(C)1.安徽省(09)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也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18.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苟且假如,假使厌恶史册(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而取义2.滨州市(09山东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公被狐白之裘被:(4)乃令出裘发粟裘: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感激同“披”,披着,穿着皮衣,御寒的衣物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