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味道钱红莉小姨陪同小姨夫来合肥体检,差不多一年两次的频率。来我家,她这次带了一瓶腌菜。当小姨从包里拿出腌萝卜缨子,我的眼睛亮了一下——还是小姨最懂我。20多年没吃到腌萝卜缨子了。老家那种水萝卜的滋味无与伦比。每年深秋,大部分人家把萝卜起了,晒干,或者腌起来,或者切成丝,再晒干,就成了萝卜菇子,留待冬天下大雪时吃。萝卜缨子基本上弃掉了,有的在河边慢慢腐烂;有的在田间,几阵秋风几场秋雨过后,化作无形。有时候,人走过去,还能闻到一阵阵清香,萝卜缨子魂魄不散。在我家,我却热爱把萝卜缨子晒几个日头腌起来,口感比雪里蕻还要好。我妈总是咕噜几句:骆驼投胎的命。冬天的早晨,靠着稻草垛,就着腌萝卜缨子喝粥。粥太稀了,萝卜缨子一不小心就会沉到碗底,吃它还要费力拿筷子往碗底探,有时嫌麻烦,干脆拿筷子在碗里搅一下,成了一碗菜粥,喝完一碗又一碗,每一顿都有吃撑的感觉,捧着胃走路是对腌萝卜缨子最大的敬意。太阳高高地悬在稻草垛上方,它那么红,像我们小孩子患冻疮的手指,但它又是暖的,把穿得单薄的我们一把拢在怀里,即便有风呼啸,我们的心也有了安慰。冬天的天空也是值得好好看看的,那么蓝,蓝得无邪,蓝得无牵无挂,像一个人的心灵没有杂质可滤。还有冬天的稻草垛,都是给人温暖的东西,它与腌萝卜缨子和热粥一起,构成了一个人无法磨灭的记忆。无法用文字还原出腌萝卜缨子的滋味(文字有时是苍白无力的,它无法更准确地抵达记忆要去的地方),但这一点也不妨碍腌萝卜缨子一直留存在我的味蕾上,时间越久,越清晰。夜里看书,看见作者提起庾信的《哀江南赋》。庾信去北方出差,始料不及的是,刚抵达目的地,庾信的国家被人灭了,从此他作为资深人质被留在了北方,长达二十多年……就这一段,看得我在夜里愣了半天。早晨起来,我又把小姨带来的那个玻璃瓶揭开,闻闻,还是没回味。萝卜缨子要腌好了,才会发散那种夺魂的香。还得再等等。我把瓶盖拧紧,放回原处,有几个气泡从瓶底往上冒,仿佛有微响——我也是一个人质,跟着父母来到城市,一转眼,生活了近20年,苦的,辣的,腥的,什么都尝过了,却依然忘不了这一口腌萝卜缨子的滋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篇《江南赋》。我的《江南赋》能写很多篇,比如山芋梗子,比如南瓜藤,比如菱角菜,比如茄蒂……有一天,我去合肥市场买牛肉,见又是注水的,就跟卖肉师傅多聊几句,不过是想让他帮我单独带几斤不注水的肉而已。师傅说:现在合肥市场买不到不注水的牛肉。他还透露:有些牛肉打的根本就不是水。我惊骇:那是什么?师傅低头斩肉,没再往下说。小时候的乡下,杀牛师傅非常威武,他通常穿一种皮外套,油光光的,备着一套杀牛的家伙走村串户。那时的牛也金贵,不常被杀,要么病入膏肓,要么实在老得不能犁田打耙了,村里人才动念把杀牛的师傅喊来。小孩子通常是不敢看那种血腥场面的,我每次都胆小地走开。等牛被杀倒了,才来看稀奇。只见杀牛师傅熟练地把牛皮剥了,取出内脏。女人们早已备好石灰,牛胃扒出来热腾腾的,女人们趁势把石灰粉抹在牛胃上揉搓,牛胃上面那层不能食的东西就随着石灰粉一起被剥去。非常神奇,那么大的一个牛胃,又被女人们切成一份一份,摆在地上,然后大家抓阄,抓到哪份是哪份。牛肉差不多都拿到街上卖了钱,各家分些钱买油盐。小时候,连猪肉都不常吃,何况金贵的牛肉?如今,可以吃得起牛肉了,可它偏偏注了水,注了不该注的什么莫名的物质。少年时,吃不起;中年时,有能力买了,可它又不能吃了。真是莫大的讽刺。这个时代怎么了?山芋梗子,合肥这边也能看到,曾经买过一二,把它撕了皮,跟小时候一样,略加一两个青椒炒,但,吃出来的,却不是儿时的那个味了——化肥的过多介入,使得食物都走失了小时候的味道。书上说:“天生万物,然后才生了人”。万物的味道本来就存在,它原本是我们吃到的小时候的味道,如今,因人为的介入,大多好味道都慢慢消失了。我在网上搜庾信的那篇赋,其中有:“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赋,在古代士大夫那里,大多是歌功颂德的题材,难免脂粉气,没想到,庾信把赋写得这么哀怆。1.如何理解文中“萝卜缨子魂魄不散”这句话的含意?(2分)拟人,说明萝卜缨子香气萦绕不散,让我回想起故乡。2.文章的标题“小时候的味道”是什么味道?(4分)小时候喜爱的食物的味道;作者怀念的童年故乡的味道;没有人为干预的纯净自然的味道。3.作者为什么详细描述小时候乡下杀牛的场景?(5分)和上文在城市的市场作对比,说明小时候食物的珍贵;对杀牛场景印象深刻,说明对故乡人事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为下文感慨物质丰富了却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味道做铺垫。4.文中为何反复提到庾信的《哀江南赋》?(5分)因为我的经历也像庾信一样,被迫远离故乡留在异乡,而且滞留时间很长;我心中也有像《哀江南赋》一样的情感,为无法真正回到故乡而哀伤。5.作者对于“小时候的味道”持什么情感态度?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7分)情感态度:作者怀念依恋“小时候的味道”,对这些味道的消失遗憾痛惜。看法:社会在进步,物质越来越丰富,却再也无法找回小时候的味道,这不是人们的口味在提高,而是环境在恶化,食物的品质在下降;根本原因是社会风气浮躁,人们过度追求金钱和利益。厕中成佛川端康成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岚山的一个春天……京都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花街柳巷的艺妓、妓女,她们身着华丽的服装,来到这山野观赏樱花。“对不起,借用一下洗手间好吗?”京都的女游客在肮脏的农家门口,羞红着脸,微微欠欠身子说了一句,绕到屋后,上了一间又旧又脏的小茅厕……春风摇曳着草帘,她的肌肤不由得拘挛起来。传来了孩子们哇哇的喧嚣声。看见京都仕女的这副窘态,贫苦农民便动脑筋,修盖了一间干净的厕所,挂上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几个黑油油的字:租用厕所,一次三文。赏花季节,游客拥挤,出租厕所非常成功,转眼间出租者发了大财。村里有个人忌妒八兵卫,对妻子说:“近来八兵卫出租厕所,转眼间就赚了一笔钱。今年春上,俺们也盖一间出租,要赚得比八兵卫还多,怎么样?”“这个主意不好。即使俺们的出租厕所盖好罗,可八兵卫是老字号,人家有老主顾。俺们是新字号,游客不光顾,岂不是鸡飞蛋打,穷上穷吗?……”“胡扯什么呀。这回,俺所设想的厕所,不像八兵卫的那样肮脏。听说近来京城时兴茶道,俺打算盖个茶室式的厕所。首先是,四根柱子用吉野圆木不够气派,要用北山的杉木,天花板用香蒲草,钉上水蛙形钉子,悬挂上吊锅的锁链替代使劲时候用的绳索。这主意不错吧。窗户开落地窗,踏板用榉树的如轮木,便池前挡用萨摩杉。便池四周涂黑漆,墙壁涂二遍油漆,门户用白竹夹扁柏制成的长薄板,房顶用杉树皮葺成,再用青竹子压住,系上蕨草绳,修成大和式。放鞋的石板用鞍马石做,旁边围上间中栽有青竹子的方眼篱笆,洗手盆用桥桩式的,装饰用的松树也配以多姿的赤松。不论哪个流派,诸如千家、远州、有乐、逸见的精华,都兼收并蓄……”妻子听呆了。“那么,租费多少呢?”经过一番艰苦的筹划,总算赶在赏樱时节之前把漂亮的厕所修建好了,连告示牌也是拜托和尚制作,是中国式的,非常庄雅。租用厕所一次八文就算是京都仕女,也觉得过分奢侈,钦佩之余,望而却步。你瞧见了吗?妻子敲着榻榻米说。“我早就叫你别盖,搭了这么多本钱,结局可怎么得了啊!”“不要唠叨嘛。明儿只要到客人那儿去转一圈,保证光顾的人会像蚂蚁成群而来。我明儿要早起,给我准备好盒饭。只要转上一圈。保你一定门庭若市。”丈夫非常沉着。可是第二天,他比平时都贪睡早觉,上午10点才醒过来,一把将后衣襟掖在腰带里,把饭盒挂在脖颈上,带着几分哀伤的神情,回头冲着妻子带笑地说:“孩子他娘,俺这辈子所作所为,你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说我傻瓜,说我做梦、做梦的。今天要让你瞧瞧,俺只要到客人中转上一圈,保你顾客车马盈门呀。粪缸满罗,你就挂上个暂停用的牌子,拜托邻居次郎兵卫挑走一担两担的。”妻子纳闷。丈夫说到客人那里转转,是不是到京城去游说,宣传出租厕所、出租厕所呢?她一筹莫展的当儿,一个姑娘往钱箱里投放了八文钱,租用了厕所。尔后进进出出的,租用的客人源源不断。妻子十分惊异,瞪大眼珠子看守着。不久,挂上暂停使用的牌子,忙着要把粪便挑走……终于到了傍黑时分,厕所租金达八贯之多,粪便挑走了五担。“莫非俺家老头子是文殊菩萨转世?真的,他所说的梦一般的事有生以来头一次变成了现实。”喜形于色的妻子买来了酒在等待着丈夫,不料哀伤地抬回来的竟是他的尸体。“他长时间蹲在八兵卫家的厕所里,可能是被臭气熏死的。”丈夫走出家门以后,立即缴付三文,走进了八兵卫家的厕所里,从里面上了锁,有人想推门进去,他就“咳、咳”地佯装咳嗽,连声音都咳嘶哑了。春天白日长,他蹲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京都人听了这个故事,议论纷纷:“真是风流人物的沦落啊!”“他是天下第一的茶道师啊!”“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的成年人自杀啊!”“厕中成佛,南无阿弥陀佛。”众人异口同声地称赞不绝。1.如何理解丈夫临走前“带着几分哀伤的神情,回头冲着妻子带笑”?(2分)为自己即将丢掉性命哀伤,为安慰妻子不让她担心而向她笑。2.作者为何要花大量笔墨铺叙新建厕所的豪华?(4分)说明丈夫很贪婪为了赚钱不惜下血本,也讽刺了像他一样附庸风雅的人,极端化的投入暗示了悲剧的结局(为后文舍命取利做铺垫)。3.文章是围绕“厕中成佛”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5分)先写贫苦农民修建出租厕所赚钱,引起嫉妒;再写丈夫不顾妻子的质疑修建豪华厕所准备大赚一笔;最后写丈夫舍命取利以及众人对他的评价。4.结合原文,说说文中的丈夫是个怎样的人?(5分)贪婪唯利是图(不惜以命搏利);既精明又愚蠢(修厕所抓住商机但不懂变通丢掉性命);爱妻子(隐瞒真相安慰妻子)。5.文末对丈夫的死“众人异口同声地称赞不绝”,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作者意图:“众人”和“异口同声”说明当时像丈夫一样要钱不要命的人还有很多,批评和讽刺了拜金重利的社会风气。看法:赞同作者的观点,不同意丈夫的做法。生命是十分宝贵的,为了取得物质利益抛弃生命是十分愚蠢的;如果人人都拜金形成不良风气,生命和道义都可以舍去,社会将成为没有底线的污浊泥塘。6.作者是如何塑造丈夫的形象的?语言、神态描写;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