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夏商西周法律制度的发展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一、观点介绍1.起源时间起源于黄帝起源于尧舜起源于原始社会起源于夏代2.如何起源?▲法起源于天道与神意。▲法起源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法起源于“理”即宇宙绝对精神。▲法起源于惩恶扬善的需要。▲法起源于定分止争的需要。▲法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有关。二、中国古代“刑”、“法”、“律”的内涵及演变灋廌獬豸《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刑:杀戮,处罚;刑通于“型”,规范之意。《说文解字》:律,“均布也。”段玉裁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獬豸三、中国法律的起源1.刑起于兵《尚书·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2.“礼源于祭祀”四、中国法律起源方式的影响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点:▲古代法的刑事性。▲人民对法律的敬畏与远离。▲古代法的等级性(注重区分身份与特权)。▲强调首领的权威性。第二节夏朝法律制度一、法制指导思想“天讨”、“天罚”、“奉天罚罪”的思想。二、法制概况习惯法;制定法(如禹刑);誓(战时紧急命令);命(具体政令)。三、法律具体内容1.罪名:▲“昏、墨、贼”昏,己恶而掠美;墨,贪以败官;贼,杀人不忌。▲“不孝”▲“弗用命”2.刑罚:墨:在犯人面或额部刺字并涂墨;劓:割去犯罪人的鼻子;剕:砍去犯罪人的脚;宫:毁坏犯罪人的生殖器;大辟:各种死刑。四、司法制度国王掌握最高司法权。中央最高司法机构称“大理”。地方司法官称“士”《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圜土可能是夏朝的监狱。《史记·夏本纪》称夏桀曾将商汤“囚之夏台”,夏台可能是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皋陶第三节商代法律制度一、法制指导思想神权法思想更加发展。王权神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二、法制概况汤刑;官刑;誓;训或诰(王及权臣的命令或文告)商汤盘庚像三、法制具体内容1.罪名:荀子说:“刑名从商”,可见,商朝的刑罚手段已相当完备,对后代的影响较为深远。“不吉不迪”:不按正道办事“颠越不恭”:狂妄违纪,不敬国王“暂遇奸宄”:不法不轨,奸诈作乱乱政与疑众:《礼记·王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巫风、淫风与乱风;弃灰于街2.刑罚:沿用夏代五刑。死刑新形式有:炮格(烙),犯人行走在架于炭火的铜柱之上。醢(hai),把罪犯捣成肉酱。脯(fu),罪犯杀死后晒成肉干劓殄(yitian),族诛。剖心3.民事性法律制度所有权:最重要的客体是土地和奴隶,土地制度为奴隶制贵族国有,商王享有最高的土地所有权。婚姻与继承:在婚姻上,形成夫妻制度。王位继承: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四、司法制度1.司法机构:商王有最高司法权。中央最高司法机构为司寇。司法权始终受到军政权力的干预控制。主要司法结构是内、外服制度。2.审判:神判与天罚。以占卜来进行审判。3.监狱:商代监狱叫“囹圄”。殷纣王囚禁周文王的临时监狱羑里。巫师占卜以决定凶吉第四节西周法律制度一、法制指导思想1.以德配天“天命靡常”,“惟德是辅”。2.明德慎罚明德----提倡德教(敬天、敬祖、保民)慎罚----不滥罚无辜,审慎的施刑3.影响:“德主刑辅”思想的基础。酒池肉林周文王二、西周法制概况(一)法律形式1.周王及诸侯、卿大夫发布的命令(如诰、誓、命等)2.周礼周公制礼:周公以周部族固有的传统习惯法为基础,吸收夏商两代的礼制,揉合而成周礼。周礼内容丰富,大到国家政制法度,小至日常行为规则,无所不包,核心为尊尊与亲亲。《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3.《九刑》与《吕刑》《左传》:“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尚书·吕刑》体现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规定了以五刑与赎刑制度为核心的刑罚体系,并规定了一些司法诉讼程序和审判原则及对司法官员的办案要求。4.前代习惯“遗训”、“殷彝”、商政、夏政等(二)礼与刑的关系礼与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律规范体系。1.礼以教化,刑以惩罚的功能区分“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也。”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适用原则不同身份等级的人适用不同的礼。刑罚主要为了防范和制裁普通平民,贵族犯罪予以宽宥和减轻。三、西周的行政法律制度1.宗法制度以血缘为纽带,宗族与国家相结合,保证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法律制度。西周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2.分封制(“封邦建国”)邦国中亦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度;下级对上级尽服从与保卫义务。四、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1.刑法原则(1)区分眚(sheng,过失)与非眚(故意),惟终(惯犯)与非终(偶犯)(2)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3)罪疑从轻从赦(附从轻,赦从重)(4)宽严适中(5)同罪异罚(八辟之法,即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特权人物犯罪)(6)刑罚世轻世重《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2.主要罪名(1)不孝不友(2)犯王命(3)违背誓言(4)群饮(5)失农时(6)寇攘奸宄寇:聚众抢夺;攘:窍取;奸宄:盗窃。(7)诽谤3.刑罚(1)五刑:墨、劓、剕、宫、大辟(2)赎刑:以赎刑折抵五刑(3)流刑(4)鞭刑五、西周的民事法律制度1.所有权所有权的客体:土地,奴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有权的主体:奴隶主贵族分得土地后,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没有处分权。奴隶主贵族不能买卖土地,所谓“田里不鬻”。周王有权“削地”。刖刑奴隶輓车图奴隶可以被买卖、交换、赠予,也可以用于赔偿、抵债、继承《大盂鼎》:周康王一次赏给贵族盂奴隶1700人。《勿(hu)鼎》:“匹马束丝”可以买到五名奴隶。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2.债(1)侵权行为之债(2)契约之债侵权之债•《散氏盘铭文》中记载一个名叫“矢”的贵族,侵扰了另一个贵族“散氏”的地盘,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根据散氏的要求,矢要赔偿两处田地给散氏。买卖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听:断案,判案郑玄:“质剂者,为之卷,藏之也。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卷。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卷。”买卖契约是法定凭证,违反契约,可以告官审理。债务契约债务契约称为傅别、约剂、书契、契券、券契等。《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解决财产纠纷,必须以契约作为判决的凭证。3.婚姻、家庭与继承(1)夫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2)婚姻的成立第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二,同姓不婚原因:a.“男女同姓,其生不蕃”b.“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第三,必须合乎“六礼”纳采:媒人提亲,送一只大雁作为见面礼,下聘礼。问名:请问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归家占卜于宗庙之中。纳吉:告之女方卜得吉兆,定约,婚姻成为定议。纳征:男方向女方缴纳货币或皮帛。请期:确定婚娶的吉日。亲迎:男子受父命赴女家迎娶。(3)婚姻的解除:七出三不去七出,又称七去,七弃,七种情况丈夫可以休妻: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三不去,三种情况丈夫不得休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六、西周的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周王中央司法官员:大司寇、小司寇、士师、司刑、司圜、掌囚、掌戮等地方司法官员:乡士、遂士各诸侯国司法机关2.诉讼审判制度•(1)起诉区分民刑案件,“争罪曰狱,争财曰讼”“以两剂禁民狱”,“以两造禁民讼”提起诉讼必须交纳诉讼费,刑事称“钧金”(三十斤铜),民事诉状称“傅别”(百矢为束),不缴以败诉处理(2)审理•缴纳诉讼费三日之后开庭双方当事人必须到庭,一方故意不到的,以败诉论双方坐地对质“狱讼不席”▲“五声听狱讼”•《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目听(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从五个方面详细审查原告、被告的心理活动,以此做为判断的依据▲证据制度•口供与“盟诅”誓言是最重要的诉讼证据。“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听狱之两辞”•注意运用证人、证言和物证、书证。《周礼》载:“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规定处理争讼纠纷,应依据邻里证人证言;解决土地疆界争议,要依据图籍帐簿;调解财产关系纠纷,则依据契约文书。(3)判决•案件审理之后,一般十日之内依据刑书规定进行判决,刑书没有规定,则适用法律类推。制成判决书,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之后,允许上诉,上诉期限依地区远近而定,从十天到一年不等,“期内之治听,期外不听”。(4)法官责任制度•“五过之疵”指司法人员应当杜绝的徇私枉法、出入人罪的五种弊端:一是“惟官”,即司法人员与涉案囚犯有同僚关系;二是“惟反”,即敲诈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三是“惟内”,即司法人员与涉案囚犯有亲属关系;四是“惟货”,即索贿受贿贪赃枉法;五是“惟来”,即与案犯勾结互相往来。这五种行为依法与涉案罪犯同等处罚。(《尚书·吕刑》)3.监狱制度•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