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葡萄酒的病害1、微生物病害2、物理化学病害1、微生物病害微生物的活动,会导致贮藏过程中的葡萄酒的成分发生变化,因而影响葡萄酒的质量。引起葡萄酒病害的微生物可分为两大类,即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1.1好气性微生物病害⑴酵母病害:酒花病葡萄酒假丝酵母引起的。现象:葡萄酒的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并慢慢地加厚,出现皱纹。原因:葡萄酒在贮藏过程中没有添满,葡萄酒与空气接触;生葡萄酒酒度较低(6-9°)。后果:会引起酒度和总酸的降低,感病的葡萄酒味淡、象掺水葡萄酒,乙醛含量的升高而具有过氧化味。⑵醋酸菌病害:变酸病由醋酸菌引起。现象:在葡萄酒表面形成很轻的、不如酒花病明显的灰色薄膜,然后薄膜加厚,并带玫瑰红色。原因:葡萄酒与空气长期接触;葡萄酒设备、容器清洗不良;葡萄酒酒度较低;葡萄酒固定酸量较低(pH>3.1)。防治:使葡萄酒的固定酸含量足够高;正确使用SO2;严格避免葡萄酒与空气接触。1.2厌气性微生物病害这类微生物病害在还原条件下发生。其病原微生物虽然不氧化乙醇,但可分解葡萄酒的其它成分如残糖、甘油,特别是有机酸等。⑴酵母病害干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中的残糖可由酵母菌进行发酵。卵形酵母,是引起再发酵的主要酵母菌种。路氏类酵母,它在白葡萄酒中形成白色絮状菌落。毕赤氏酵母,可在葡萄酒表面形成膜,导致葡萄酒挥发酸的升高。酒香酵母,形成具典型“鼠尿味”的乙酰胺。⑵乳酸菌酒石酸发酵病由异发酵乳酸杆菌引起,将酒石酸分解为醋酸、丙酸、乳酸、CO2。症状:产生大量CO2,葡萄酒变浑,平淡无味,失去色泽。如果摇动生病的酒,可见移动缓慢的光亮的丝状沉淀。酒石酸发酵病提高了PH值,提高了挥发酸的含量,使葡萄酒的抗性越来越弱。防治:在发酵过程中防止温度过高;发酵彻底;贮藏温度足够低。⑶乳酸菌苦味病乳酸菌将甘油分解为乳酸、醋酸、丙烯醛和其它脂肪酸,具明显的苦味,并伴随CO2的释放和颜色的改变及色素沉淀。苦味病主要发生在多酚含量高的红葡萄酒中。⑷乳酸菌甘露糖醇病感病葡萄酒变浑,味既酸又甜,像烂水果味。乳酸菌发酵果糖主要生成甘露糖醇。发病情况:发酵温度过高,酒精发酵停止;葡萄酒中含有糖。防治:只能预防,在发酵过程中尽量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发酵停止,正确进行SO2处理。1.3防止微生物病害的措施首先保持葡萄酒厂良好的清洁状态;控制发酵,保证发酵完全。在葡萄酒贮藏过程中,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正确使用SO2。(主要抑制细菌和酵母菌)正确使用山梨酸作为SO2的辅助物。(主要抑制真菌)正确进行添罐、转罐。巴氏杀菌。微生物计数。2物理化学病害氧化引起的葡萄酒浑浊、沉淀等氧化病害(主要有两大类,即由铁离子引起的铁破败病和由氧化酶引起的棕色破败病)。在还原条件下出现的还原病害(铜破败病)。其它浑浊性病害(由酒石酸盐沉淀、由蛋白质、色素等胶体凝结引起的非生物性浑浊性病害)。2.1氧化病害-铁破败病一般葡萄酒中铁的含量为2~5mg/L,以还原状态存在,但有时可高达20~30mg/L。易被氧化。白色破败三价铁与磷酸结合,则生成白色沉淀,使葡萄酒呈乳状混浊。蓝色破败三价铁与丹宁结合而引起。在红葡萄酒中,开始在表面形成很薄的红色的膜,然后出现蓝色沉淀。防治尽量避免与铁器直接接触。SO2则可抑制这一氧化作用。加入抗坏血酸、亚铁氰化钾、植酸钙。2.2棕色破败病(氧化破败病)是葡萄酒中氧化酶(酪氨酸酶和漆酶)氧化葡萄酒中的色素并将它们转化为不溶性物质活动的结果。红葡萄酒的颜色带棕色,此后出现棕黄色沉淀。白葡萄酒的颜色变黄,最后呈棕黄色。防治尽量去除破损、霉变的果实。SO2具有抗氧化作用,所以在用霉变原料酿造葡萄酒时,应加大SO2的用量。热处理。发酵前对葡萄醪在70~75℃条件下进行15min热处理,以破坏多酚氧化酶;进行膨润土处理。一方面可除去酶的蛋白质部分,另一方面可沉淀以胶体状态存在的色素。2.3还原病害铜破败病是在还原条件下出现的病害。主要出现在瓶内,特别是装瓶以后暴露在日光下和贮藏温度较高时。其症状为葡萄酒在装瓶后发生浑浊并逐渐出现棕红色沉淀。铜破败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尽量降低葡萄酒中铜的含量。例如,在葡萄采收以前的两、三周应严格停止使用含铜的化学药剂(如硫酸铜);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葡萄酒与铜器直接接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