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先秦两汉部分)课时计划:32课时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绪论正确理解文学史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说朝代分期三古七段说1上古期(公元3世纪之前)1、先秦:中国文学各种体裁的孕育时期。创作主体由群体向个体的演变。创作形式及创作内容,“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巫、史不分”。2、秦汉:;创作主体发生变化,专职文人的出现;文学形式发生变化。三古七段说2中古期(公元3世纪—16世纪)1、魏晋—唐中叶(天宝末):文学进入自觉时代;文学语言发生变化;文言小说的出现。(建安文学、盛唐气象)2、唐中叶—南宋末: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诗文革新运动;通俗文学的出现。3、元—明中叶(正德末):叙事文学占主导地位。三古七段说3近古期(公元16世纪—20世纪初期)1、明嘉靖初—鸦片战争:文学派别的大量出现(诗文、词、戏曲、小说)。2、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文学观念的改变(文学是社会改良的工具;救亡图存;外来文化的引进)。第一章上古神话1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地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上古神话主要记录在《山海经》等书中,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上古神话2中国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5、英雄神话(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刑天舞干戚)6、传奇神话(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共工触山、吐丝女、长臂国、羽民国)上古神话3上古神话的演变历史化: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及后学改造神话,使之成为历史。文学化:神话流变为寓言是文学化的主要表现。神话本身含有一定的哲理,后世思想家为宣传自己的哲学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观念,将神话改造为有所寄托的寓言,神话便文学化了。宗教化:神话与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含有宗教的因素,易为宗教所利用。神话流为道教的仙话,就是神话宗教化的具体表现。上古神话4神话的功能神话对原始人很重要。首先,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其次,神话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的蒙昧认识。再次,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上古神话5中国神话的特点1.中国的神话和中国的历史基本上是同步的;2.强调神话人物对时代的作用和贡献(中国古代神话就总体而言是偏重政治的、伦理的)。上古神话6神话的保存中国神话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1、是因为中国民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很早便以农耕为业,生活勤苦,所以重实际,轻玄想,不能把往古的传说集合起来熔铸成为鸿文巨制。2、子不语怪力乱神,神话转化为历史。3、神鬼不分的结果。上古神话7上古神话的实质及其文学意义神话的思维,充满了幻觉作用。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维方式。它本身不是自觉地运用幻想,却同文学的形象思维有共同之处,表现了人类不自觉地艺术创造力。有的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厚生爱民的意识,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而奋斗。它既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的原始精神,又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精神动力。神话故事、神话素材被后代文学家所采用,创造出新的、具有独异色彩的作品。思考什么是神话?中国神话的分类?试举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为例,说明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认识神话的历史化?简要分析神话的保存情况及缺失的原因?先秦古歌1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先秦古歌2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王与我何有哉!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先秦古歌3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崇《诗》为经,称《诗经》。《诗经》的篇数:《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诗经》2《诗经》的作者:《诗经》只有少数篇目可知作者,大部分篇目作者已难确考。《诗经》的作者身份十分广泛,有上层的公卿大夫,也有中下层的“士”,“风”类诗歌的作者大多数是下层的平民百姓,同时这类诗歌大多是集体创作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作也”,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臆测。《诗经》3《诗经》产生的地域:《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大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延及中国的大部。《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诗经》4《诗经》产生的时代: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三颂”最早。《诗经》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豳风·鸱鴞》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中叶(《晨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诗经》5《诗经》诗篇的来源和编订:1、献诗说2、采诗说3、删诗说《诗经》6《诗经》的分类:《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又说是根据诗歌的来源和乐调而作的分类。)《诗经》7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的乐调。《风》诗共有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出于当时尊王思想)。《雅》诗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它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共40篇。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8用诗和传诗: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各诸侯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诗经》9赋、比、兴:是前人总结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或者是艺术技巧。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六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的运用大致有两种情况:1、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2、起创设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在《诗经》中,常常是比兴兼用。《诗经》10《诗经》的内容:1、周民族史诗;2、歌颂和怨刺诗;3、农事诗;4、感伤诗;5、征役诗;6、婚恋诗《诗经》11《诗经》的艺术特点:1、赋、比、兴的手法;2、句式和章法;3、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诗经》12《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2、《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3、《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思考名词解释:《诗经》、诗六义、笙诗、采诗说、删诗说、献诗说、四家诗、《毛诗序》什么是《诗经》中的“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化分的?各举三例,说说赋比兴的特征和艺术效果。课外阅读《邶风•谷风》与《卫风•氓》作比较,谈谈《诗经》中的弃妇诗。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说说《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先秦叙事散文1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记事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以记言为主,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结构完整,单独成篇,语言技巧较之卜辞明显成熟,对后代官方文书的体式有深刻影响。《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大事纲要。本是周代史书的通名,后来特指鲁国国史。记事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242年的大事)。记事有法度,但简略,如同现在的新闻标题。“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先秦叙事散文2《左传》:代表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以后才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鲁隐公到哀公共12个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254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方面。先秦叙事散文2(续)《左传》是解释《春秋》的,先秦时代解释《春秋》的书除了《左传》外,还有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三传虽然都是解释《春秋》的,但解释的侧重点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则把《春秋》简单的记载作详细的叙述。《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先秦叙事散文2(续)《左传》的叙事特征:1、按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也运用倒叙、插叙的手法;2、善于描写战争,并注重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3、叙事详密完整,具有戏剧性,故事性强;4、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一些细节描写,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炼,委屈有致,栩栩如生《左传》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宫之奇谏假道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为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以上僖公二年)先秦叙事散文2(续)《左传》的进步思想:1、民本思想:重视人民的意志、人民力量的思想。2、歌颂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3、揭露统治者的残忍和荒淫无耻的行为。《左传》也存在思想上的局限性,如等级观念、封建礼教思想。但进步思想是主体。先秦叙事散文3《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实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国语》主要体现了儒家崇礼重民的观念。《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先秦叙事散文4《战国策》: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史书,杂记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之事,包括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二百四十年的部分历史。《战国策》是由战国末期至秦汉间人收集的一部史料汇编,西汉刘向重新整理,分为三十三卷,定名为《战国策》。先秦叙事散文4(续)《战国策》记叙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言论及其纵横捭阖的斗争,从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大事和多种矛盾。全书侧重记叙了纵横游说之士急功好利,朝秦暮楚,玩弄权术的行为和耸人听闻、放言无惮的辞令,突出表现出纵横家的思想:政治上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先秦叙事散文4(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人物形象地塑造,描写了一系列“士”的形象。2、情节波澜起伏,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描写人物,虚构手法的使用。3、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文章铺张扬厉,气势纵横。4、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逸闻掌故增强辩辞的说服力,修辞方法的大量使用。先秦叙事散文5先

1 / 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