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你我他主题队会三年二班9月活动目标: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活动准备: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4、每人写一篇《预防传染病》文章;活动过程: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出现发烧、咳嗽、咽痛、头痛、全身疼痛及皮疹等症状,冬春季高发。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源:主要为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特别是症状期患者传染性比较强。有些来自受感染的动物或环境。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病原体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眼部黏膜传播。易感与高发人群: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预防措施: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睡眠充足、饮食均衡、适量运动、防寒保暖及增强身体的抵抗力。3、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4、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帕掩口鼻,咳嗽后立即洗手,外出应戴口罩,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5、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戴上口罩并尽快就诊。6、保护易感人群这是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重点,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提高人群预防传染病的能力。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患者最常见症状为发烧、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喉痛及咳嗽,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则较易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预防措施:1、避免与感冒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2、接种流感疫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和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俗称非典,英文简称“SARS”。传染源:SARS患者,发病期患者传染性最强,潜伏期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所污染的物品等,经口鼻而传播。还可通过治疗、护理、探视患者,与患者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或体液而传播。易感与高发人群: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医护人员、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典型症状:患者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在38°C以上。常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干咳、少痰,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加速、急促等呼吸困难症状,约四分之一患者发展为呼吸衰竭。少数病例白细胞数降低或/和血小板降低、淋巴细胞减少。胸部X片异常,双侧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阴影。预防措施:1、认识到此病的症状是发热(体温超过38°C)、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治;2、避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保持生活、工作场所通风,注意个人卫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3、养成用肥皂和自来水(流动的水)洗手的习惯;4、流行季节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以及交通工具内戴口罩(12层)是有效的预防措施;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能力;6、避免接触可疑的动物、禽鸟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该病冬春季发病率高,传染性较强。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密切接触如怀抱、同睡、喂奶等常容易对2岁以下婴幼儿造成感染。典型症状:本病起病急骤,少数患者有咽痛、咳嗽、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患者为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全身疼痛,皮肤黏膜可出现皮肤瘀斑、瘀点。有的可出现神志不清、抽搐、颈部强直等症状。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暴发型流脑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预防措施:1、注意经常对儿童玩具、用具进行消毒。2、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3、清扫周围环境和室内卫生,注意通风换气。4、每年11月对6个月到2岁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疫苗接种。5、若在学校和托儿所发生流脑暴发,可酌情暂时停课与暂停收托儿童,并对学生和儿童应急接种疫苗。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末春初高发。传染源:麻疹病人。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患者呼吸、咳嗽、喷嚏有病毒的分泌物经鼻咽部、眼结膜感染易感者。易感与高发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以5岁以下儿童居多。临床表现:潜伏期以10-11天为常见。麻疹传染性极强,一般为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出现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皮肤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等。病程一般为10-14天,恢复期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预防措施:1、麻疹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易感者不要串门。2、麻疹病人接触者应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3、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传染病你我共行动主题班会三年二班10月份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等等,使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活动内容:这次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重点进行了预防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水痘、肠道感染等传染病的教育。活动过程:预防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L防治伤寒、副伤寒及其他传染病主题队会五年一班活动目标:1、为确保孩子们的健康,提高防传染病的意识。2、减少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加强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3、使学生了解如何预防传染病。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各类传染病的知识。2、收集传染病的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讲解学生得病的严重后果,提高他们的警惕。2、学生讨论。二、了解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可以从粪便排出病原体,然后再传染给他人。夏秋季节高发。常见的有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手足口病;有细菌引起的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还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性痢疾等。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或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播,可通过苍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消化道传染病预防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2.不吃不洁或半生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彻底洗净;3.注意食用及选购新鲜食品和水产品,不吃外表、气味或味道异常及腐烂变质的食物;4.避免生熟食物混放或使用同一案板和菜刀;5.注意妥善保管食物,防蝇防尘,剩余食物要冷藏,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6.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禽畜肉不能食用,应掩埋或焚烧;7.要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和隔离病人,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应进行消毒处理;8.采取各种预防控制措施,易感人群可进行预防接种。三、宣传1、向学生宣传材料:《手足口病防控常识》、《麻疹病防控常识》、《猩红热病防控常识》等。四、学生讨论1、以小组的形式谈谈自己对传染病的认识。2、拿出自己查好的资料互相交流。3、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