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传统文化传承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谢朵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而分年段有体系地在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校还是一片空白。所以,本研究首先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教育资源,依托我校书法特色,探索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编写了适用于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案例,为探索创新教学形式和学生参与途径打好实践基础。.在编写了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案例的基础上,在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活动课中实施校本教材案例的教学,开展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典型课例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学生参与途径,使研究在教学实施方面有操作意义。.边研究边积累、反思、总结、提升,不断丰富个人对于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活动中传统文化传承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智慧,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在课堂实践中具有运用价值。(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特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将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特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结合本课题研究的范畴,主要指书法、国学经典、诗词文学、传统节日等为内容的传统文化。2/18.传承:本课题中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和继承。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的目标.探索了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案例。.探索了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探索了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的参与途径案例。(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的案例研究。.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参与途径的案例研究。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一)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研究法。为了编写适用于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课程的校本教材案例,在课题研究之初,我广泛搜集整理阅读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结合我校书法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教育资源,提炼适用于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内容,主要从主体课文、主体课文的辅助模块、练习模块三方面入手,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实际联系起来,把经典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以经典的积极精神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为主旨,编写了适合于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案例篇。.行动研究法。在校本教材案例编写好的基础上,利用所编教材案例开展教学实践,边行动边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提炼、总结、反思,探索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又探索了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参与途径案例,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并推广到同教研组,使研究真生发挥价值。3/18.案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选取典型案例总结提炼,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撰写课题相关成果。.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实践中,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编写相关的案例和论文,使自己对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活动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成理性认识,以启发他人改进工作。再通过参与学校专题讨论会、交流会进行经验的传送和交流,获得反馈信息,再进行反复实践,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二)研究的主要过程.编写校本教材——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的案例研究第一步:确定校本教材案例的重点内容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制定校本教材之前,认真研读《纲要》,吃透《纲要》所提出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保证校本教材教育内容正确性和方向性的基本保障。还阅读了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如《寻找课堂教学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泛言》等。《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①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可以压缩提炼出以“爱国、处事、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本课题研究的范畴: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盈科而进的学习原则,我把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社会关爱教育及“处事”教育作为中年级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第二步:提炼适用于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案例的核心内容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精神为指导,校本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结构的设计,都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打好汉语语言文字基础;二是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三是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四是认识国学经典的4/18价值,形成公共的良好价值取向;五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正日常行为规范。我们所编教材是要付诸教学实践,在中年级语文综合性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在行动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学生参与途径。所以,聚焦核心内容,校本教材的编写做到了以下几点:主体课文精心挑选。把最有价值、最精彩的文段,编成课课文。如《黄香扇枕》《让枣推梨》《六尺巷》《鸡黍之约》都是经典故事,《雷锋的故事》《热心公益的成龙》是现当代著名人物,《家国之间》《有趣的徐州方言》《第七十三封信》紧密联系当今社会,《元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充满文学和人文色彩。这些课文中含有大量的制度、生活、器物等物质层面的文化知识,也有思想、文学、艺术等精神层面的知识,这两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能够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促进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逻辑结构清晰展现。选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篇课文在编写中也体现了一定的逻辑结构。如《黄香扇枕》《让枣推梨》《六尺巷》《雷锋的故事》《鸡黍之约》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家国之间》《有趣的徐州方言》《热心公益的成龙》《第七十三封信》则重于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元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则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之,篇课文按照选文主题区分,按照“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爱教育内在逻辑清晰展现,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初步认知和思考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辅助模块巧妙设计。在主题课文精心编选的基础上,本校本教材在参照课程标准,考虑教学需要的基础上,编写了辅助模块,构筑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课文结构。如,每篇课文后设计了“说文解字”“阅读探究”“语文实践”“超市作业”四个板块。“阅读探究”“语文实践”“超市作业”板块主要针对课文精心设计思考与练习,包括读、背、听、说、口语交际等与语文相关的活动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接受、理解所编课文,而且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诵读、拓展、实践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所编课文加上辅助模块力图把经典与当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回到当下的生活,以经典的积极精神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和人生追求。如《黄香扇枕》课文“阅读探究”模块要求学生背一背“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并说一说是什5/18么意思,“超市作业”又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这些题目就将《黄香扇枕》课文中“关爱父母”的观念与学生的生活行为结合起来了。第三步:聚焦书法特色我校为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以书法教育特色为主线,以书法教学和阅读教学为双翼,打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墨香校园、书香校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要素,拓展选取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诗词文学等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要素,让书法与阅读双翼齐飞,编写凸显书法特色的校本教材是编写的要点。所以,在所编写的校本教材中,我们突出强调书法特色内容,在每课的编排上都设置了汉字模块“说文解字”。以《黄香扇枕》为例,首先,提供一个与主体课文相关的汉字“孝”,展示它的四种字形(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解释它的本义、引申义等,如:孝,是会意字。从它的甲骨文说起,老人在上,小子在下,本意表示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现在是指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仅对汉字的起源、字形演变和古老魅力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汉字知识中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凸显了我校的书法特色。总之,编写校本教材是一个理性分析与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作为一线普通教师,要厘清上级文件的相关要求并尝试编写一个教材应用于实践,是一个非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好在,尝试了才能生成思考,体验了就是一种收获。好在,我们有着宝贵的课堂实施机会,现在回过头来看,在教材的内容选择、逻辑编排、课堂实施等方面还存在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有待于我们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调整和完善,我想,这也正是课题研究的价值和乐趣所在。.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专家的指导,校本教材案例初步定稿。那么,如何在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实施中传承传统文化?有没有具体的教学模式?诸多困惑亟待通过理论的指导和课堂实践来解决。任何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指导。首先,在本研究阶段,我主要阅读了与6/18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技能训练》《有味的传统文化课》等,边阅读边思考,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撰写了读书心得。其次,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中,执教自编教材开展课堂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思考,通过听课、录像、和同教研组成员探讨、找专家评课等方式,在行动研究中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思路,初步探索和思考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再次,在课堂实践不断尝试、反思、研讨、调整中,初步探索教学模式,撰写了《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论文和《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以六尺巷为例》案例。下面,我主要从线上的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和线下的课外时间研究两方面阐述。⑴线上的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一书中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词在“综合”这两个字上。简单说来“综合”包含三个层面:一、听说读写的综合;二、学科与学科间的综合;三、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综合。但归根结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指向和边界都应该是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三部曲”:明确任务、完成任务、成果交流。明确任务和成果交流这两端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我把它成为“线上的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而完成任务过程处于两者之间,课堂中有呈现,但不是主体,可能要耗费大量的课外时间,我把它称为“线下的课外时间研究”。按照语文综合性学习“三部曲”的步骤,我开始尝试、记录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下案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案例:《六尺巷》案例背景:《六尺巷》是笔者自编《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教材案例》中的第课。教材记叙了清朝大学士张英和邻居吴氏邻里相让形成“六尺巷”的典故。本课教学拟通过阅读探究、语文实践、超市作业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