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极少,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多以“概括并分析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命题思路出现。常见的考查角度有三:①体会情感类型。②分析情感变化。③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高频微考点一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201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演示】第一步审明题干。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作者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二步读懂诗句。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作者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参考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第三步找出关键词句。关键句是典故句“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分析概括情感内容题的两大思维方式•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倾向。•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这里的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依据诗中情感字句,分析明示的情感。•诗歌中一两个字句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样的字句往往就是诗中的情感语言。如辛弃疾《八声甘州》上阕中“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中的“落魄”一词暗示劳苦而不得功勋,不受重用,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二是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分析暗示的情感。•人、事、景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景背后蕴含的情感,从而全面把握。值得注意的是在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的重在分析人所蕴含的感情,写事的重在分析事所蕴含的感情,写景的重在分析景所蕴含的感情。•1.(2015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就是结合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基调的变化,评价诗歌内涵。•高频微考点二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演示】第一步综合题干,分析要求。题干所问“情感变化”即是作者前后人生态度的转换。第二步联系文本,分析情感。作者的情感随着字里行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诗的前三句是第一层次,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风劲烈,写出了作者的孤独感;“推开篷”至“诗和雪缴缠”是第二层次,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最后“一笑琅然”是第三层次,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第三步串联情感,组织答案。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穿起来,大致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波动情况,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参考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首先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切分诗歌的层次。如2016年山东卷的元曲《水仙子·舟中》,可以将此曲分成三个层次。•第二步,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具体到每一句)中诗人微妙的情感。•第三步,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穿起来,大致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波动情况,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变化。•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唐]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要在诗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高频微考点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宋]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演示】第一步审明题干。一定要结合本诗内容谈到作者的人生态度。第二步分析作者情感和本诗内容。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本诗一、二两句生动活泼地写出了作者和当地百姓的亲密关系,几个少年口吹葱叶送微醉的“我”,怡然自得之情寄寓其中;第三、四两句使用对比手法,“自有”说得颇具炫耀之意,何等自在;“天涯万里”“溪边舞雩”对举,一舍一取,足见诗人的逍遥自在。第三步分析评价。在诗中找到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词句阐述理由,或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参考答案】•示例一: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示例二: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应注意的几点•1.体悟要深入。•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或诗歌的内容,如标题、注释、背景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如“典型例题”中的诗要结合苏轼的思想作分析,苏轼的思想是驳杂的,兼容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淡泊和佛家的超脱,在《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经典名篇中已经有所领略。•2.分析要细致。•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4.评价要恰当。•一要避免先入为主;二要避免没有分寸;三要避免用今人的眼光苛求古人。•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独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独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干部分已经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愁”或“喜”,作答时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角度作答,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解答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写出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或悲,或喜,或“悲喜”兼有),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代大致有写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军旅诗、闺情宫怨诗等八种类型。在阅读诗歌时,完全可以从题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