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中披麻皴的发展演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山水画中披麻皴的发展演变作者:刘伟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披麻皴是表现山石造型的一种笔墨形式,它主要是通过皴线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它线条的自身秩序,这一秩序不是为了单纯表现结构上的明暗,而且承载着松紧、刚柔、粗细、干湿、浓淡的抽象内涵,表现阴阳的生命意象,进入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与表现。关键词:披麻皴;皴法;笔墨皴法是中国画中特有的一种技法,艺术家根据山石、峰峦、树干脉络和纹理,加以概括总结,所创造出来的表现形式。其表现方法是先勾出轮廓,再以淡干墨侧笔而画,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等皴法。一、披麻皴的发展隋唐以前的山水画以勾为主,用线条勾出山石形体,然后填色。所谓“皴式极简,略类小斧劈”,可以说从展子虔到李思训乃是山石皴法从无到有的过渡阶段。如果说李思训的线条易于启发斧劈皴,那么水墨山水的创始人王维的线条如自然披挂着的长麻衣,易于启发披麻皴。唐代王维的线条是一种曲折自然、变化随意、漫不经心式的、如自然披挂的长麻条,当然那时皴法还不可能形成,便可以说王维的线条易于启发披麻皴。披麻皴成熟于五代董源,其特点是:山的层次清楚,但并不像北方山水画派那样山石的结构用线突出而显著,外轮廓线尤重。其用笔少,主要以水墨渲染来显示山石的结构,线条少且不重,所以,骨体显得温润,内含秀媚而不露雄强刚猛之状。董源之后的巨然一改“短披麻皴”成“长披麻皴”,巨然师法董源,皴法、苔点相似。巨然的代表作《秋山问道图》中,湿笔勾皴,再以渴笔皴擦,干湿结合,使墨法有了改进,巨然的画比董源的更成熟,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董源。故后世把董巨并称,他们的影响是一致的。总之,董巨画派创造的披麻皴是南方山水画的典型符号,也是南宗技法的突出特点,是后世文人画的楷模。元代文人画成为主流,大部分画家在董巨“披麻皴”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自元代以后,绘画材料也有所变化,出现了可以良好的表现出笔墨干湿浓淡的纸张,山水画也由表现自然,注重形似转向注重尚意、抒情的观念。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谓是将披麻皴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与董源的《夏山图》相比,描绘的物象及布局相似,但是材料、技法、风格等方面却大不相同。材料上,由绢改为效果极佳的纸;技法上,由水墨渲染改为干笔皴擦。同样是描绘丘陵连绵,一改排列紧密的“小披麻皴”变为疏朗、轻松的“长披麻皴”,黄公望的这种皴法似疏而实,有一种生动活泼之美。龙源期刊网明代沈周等人使“披麻皴”又一次成为主流表现方法,以圆润拙朴的“披麻皴”笔法和吸收董巨画法的湿苔点相结合,既注重笔墨韵致,又不忽视整体气势和造型,形成了清润自然的笔墨风格。明末董其昌在审美理想上追求董巨、元四家画派,皴法以披麻皴为主稍加变化,勾皴基础上还有干擦,而后又以润笔化之。清代山水画中的“披麻皴”也有所发展,如石涛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中,用稠密的“长披麻”线条,干湿浓淡,极富变化。他所用的“牛毛皴”、“解索皴”,是在继承王蒙的画法又结合自然山石的具体情况而创造出来的。二、皴法形式美的因素1.线条美,用线造型是中国画的主要手段,山水画的皴法也离不开用线。巨然运用董源开创的表现土坡的“披麻皴”,以排列相对整齐、紧密的长线条表现长岭,皴法舒展、轻松自然,画风清秀淡雅,恰到好处的将线条的柔美、恬淡与笔墨的湿润以“披麻皴”的形式发展成为表现江南山色的典型“符号”,其“淡墨轻岚”抒情性画意的表现方法也为后世所发扬。元代的黄公望,他笔下的“披麻皴”线条也具有柔美的特点,其作品《富春山居图》中的线条排列疏松,略带弯曲,用书写化简淡笔意概括,用笔苍茫,写意中体现出“以书入画”的审美意趣。这种“披麻皴”的线条似疏而实,似松而紧,简率秀雅中蕴含着浑厚韵致,透露出秀丽大方的美感。2.力度美,其特点是力度感强,在纸上形成有冲击力的笔痕,其力度、速度感给人具有艺术的威慑力和感染力。重力度美的“面皴”与柔美的“披麻皴”等形成了鲜明对比。3.肌理美,程式化的皴法是塑造不同物质的纹理、质感与典型特征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肌理的变化可以表现出形状、纹理粗细、山石凹凸的具体差异,因此,肌理美体现出皴法形式的重要审美功能。山水画的皴法不仅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成熟、具有相对稳定样式而又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一种语言形式,而且也是画家表达“因心造境”而产生的审美意象的途径和载体。山水画的皴法是一种工具或手段,画家将其心中的审美意象借助于皴法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画面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因此,深入探索山水画皴法的内在价值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陈金梅.张光帅浅谈中国山水画的皴法[J].学术理论与探索,2009.[2]线智.体道、图真、抒情—浅析披麻皴的审美精神与艺术特质[J].美苑,2009.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