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防洪规划文本(2013~2030)南京市水利局2015年1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二章防洪情势....................................................................................................3第三章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5第四章防洪工程规划............................................................................................8第一节流域性防洪工程...................................................................................8第二节主城防洪工程......................................................................................9第三节东山副城防洪工程...............................................................................9第四节仙林副城防洪工程..............................................................................10第五节江北副城防洪工程..............................................................................10第六节其他防洪规划意见..............................................................................11第五章排涝工程规划..........................................................................................13第一节主城排涝工程.....................................................................................13第二节东山副城排涝工程..............................................................................13第三节仙林副城排涝工程..............................................................................14第四节江北副城排涝工程..............................................................................14第五节其他排涝规划意见..............................................................................15第六章非工程和管理措施规划...........................................................................17第七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19第八章附则..........................................................................................................201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城市防洪减灾体系,保障南京城市防洪除涝安全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城市防洪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部署,编制《南京城市防洪规划》。第2条规划作用《南京城市防洪规划》提出了南京中心城区防洪减灾的规划目标、工程布局和措施要求以及新城、新市镇、重要基础设施等规划意见,是本市城市防洪建设和防洪管理的基本依据。规划范围内涉水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理念,综合考虑洪水防御、内涝防治、市政建设和环境改善等需求,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标准,优化防洪工程布局,科学安排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为南京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第4条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12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第5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4、《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1〕649号);5、《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国函〔2012〕220号);6、《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1年修订)》(水规计〔2004〕313号文);27、《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修订)》(水规计〔2006〕560号文);8、《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发改地区〔2013〕814号);9、《江苏省防洪规划》(苏政复〔2011〕21号);1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第6条规划范围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域城镇等级体系相对应。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座副城组成,规划面积834km2;防洪规划考虑水系地形连续闭合需求,在城市规划基础上适当外延,规划范围总面积974km2。新城(9座):龙潭、汤山、禄口、板桥、滨江、桥林、龙袍、永阳、淳溪。新市镇(34座):竹镇、马集、冶山、程桥、葛塘、金牛湖、横梁、马鞍;汤泉、永宁、星甸、石桥、乌江;江心洲、八卦洲、麒麟;谷里、横溪、湖熟、淳化、秣陵;柘塘、和凤、石湫、洪蓝、白马、东屏、晶桥;漆桥、阳江、砖墙、固城、东坝、桠溪;其中,麒麟新市镇纳入麒麟科技创新园。重要基础设施和园区:禄口国际机场、马鞍国际机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麒麟科技创新园。3第二章防洪情势第7条自然条件南京地处长江、秦淮河、滁河及水阳江下游,是典型的“洪水走廊”;市域范围内丘陵岗地、平原圩区交错分布,城市建成区及重要基础设施等大都滨江临河,地势平坦,一般低于江河洪水位。本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年际及年内变化大,汛期容易出现突发性、灾害性的暴雨。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得南京城市常面临洪涝灾害频发的情势,决定了城市防洪排涝任务的艰巨性。南京也是全国31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第8条历史洪涝灾害长江洪水和本地暴雨是南京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其中,本地暴雨遭遇长江洪水易产生较大洪涝灾害。据统计,南京历史上平均每8年发生一次洪灾。1954年长江中下游发生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水,下关最高潮位10.22m(吴淞高程,下同),南京沿江两岸受灾严重;1991年秦淮河和滁河流域发生较大洪水,并与长江洪水遭遇,秦淮河东山站水位10.74m,滁河晓桥站水位12.63m、六合站10.47m,均为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值,秦淮河和滁河下游地区受灾严重。此外,秦淮河1969年、滁河2008年也发生大洪水,由于未与长江洪水遭遇,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中上游区域。第9条现状防洪排涝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在流域性河道防洪治理的基础上,南京市逐步开展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尤其是1991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城市防洪和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程管理和洪涝调度管理,防洪减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初步适应了城市发展要求。流域防洪:长江河势总体相对稳定,堤防基本达到“长流规”标准;秦淮河干流段基本达到50年一遇,下游城区段堤防达到50~100年一遇挡洪标准;滁河干流段基本达到10~20年一遇,六合城区堤段基本达到20~50年一遇挡洪标准。城市防洪:主城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0年一遇;江宁、浦口城区约50年一遇,六合城区、仙林地区、溧水城区、高淳城区及南京化学工业园达20~50年一遇。4城市排涝:主城区排涝标准基本达到10~20年一遇;江宁城区基本达到10年一遇;浦口、六合城区及仙林地区约5~10年一遇。主城、东山、仙林、江北副城排涝模数分别达3.16m3/s·km2、3.06m3/s.km2、2.25m3/s·km2、1.32m3/s·km2。第10条薄弱环节与存在问题1、流域性防洪工程尚未全部实施。长江局部岸段河势不稳,部分堤防仍需进一步加固提升;秦淮河、滁河下游河道行洪能力不足问题仍较突出,干支流堤防加固及河道拓浚等工程未实施到位。2、现有城市防洪工程布局不尽合理,与发展需求差距较大。现有城市防洪工程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且以堤防为主,城市建成区及规划范围已显著扩大,新扩大区域的防洪工程基础薄弱,迫切需要完善工程布局,建立健全与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工程体系。3、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偏低。按国家现行规范,南京主城和副城防洪标准应分别达到200年、100一遇,城区排涝要达到20年一遇,远高于现有标准。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生洪涝灾害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为保证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建立高标准的防洪减灾体系。4、防洪排涝设施功能单一,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现有设施单纯以“防、挡、排”为主,缺乏综合效益,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堤防、闸泵仍存在着渗漏、失稳等安全隐患。5、防洪非工程及管理措施相对薄弱。防洪排涝“条块分割、多龙管水”,管理效率较低;管理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依法管理缺乏强有力措施;工程分级建设与管理、资金投入、防洪影响补偿等尚未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洪水风险管理尚未起步。5第三章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第11条规划目标在进一步完善长江、秦淮河、滁河流域防洪体系及城市防洪布局的基础上,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优化防洪排涝调度管理,构建与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可靠、生态景观良好、运行调度高效”的现代化城市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2020年近期目标:实施长江、秦淮河、滁河等流域性河道骨干工程,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薄弱及关键环节工程建设,并配套完善非工程及管理措施,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防洪减灾体系。2030年远期目标:进一步完善骨干工程及节点工程建设,系统开展支流河道治理,全面提升和巩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完善非工程及管理措施。全面形成高标准现代化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第12条规划标准1、防洪标准主城:200年一遇,山洪防治标准50年一遇。副城:100年一遇,山洪防治标准20年一遇。新城:50~100年一遇,山洪防治标准20年一遇。新市镇:20~50年一遇,山洪防治标准10年一遇。重要基础设施和园区:100年一遇,山洪防治标准20年一遇。2、排涝标准排涝河道及泵站:20年一遇,特别重要地区(CBD、机场、大型变电站、立交桥、隧道等)50年一遇或以上。排水管网:建成区1~3年一遇,新建地区、重要地区3~5年一遇,特别重要地区10年一遇或以上。3、流域性河道防洪标准长江:达到整体防御1954年型洪水的标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