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精品案例分析--成都—锦里古镇指导老师:赵辉专业:建筑学1101B姓名:张秀丹学号:11371201023古镇精品案例分析1目录目录................................................................1摘要................................................................21、简介—锦里.......................................................32、历史变迁.........................................................33、锦里建筑特色.....................................................44、营销模式.........................................................44.1、解读“成都锦里”的商业模式.................................44.2、空间—商业—文化...........................................55、锦里局部特色.....................................................85.1、刘备殿.....................................................85.2、诸葛亮殿...................................................85.3、三绝碑.....................................................85.4、刘备墓.....................................................86、主要业态.........................................................96.1、业态概述...................................................96.2、水边茶楼...................................................97、最后总述.........................................................9古镇精品案例分析2摘要百年木板门,千载石板路。漫游锦官故里,争仰蜀相遗徽。射弩、织锦、客栈,铜锣声声,追寻逝水年华;刺绣、竹编、当铺,花轿悠悠,勾起尘封记忆。结义园中,两碗绿茶尝川剧;诸葛井里,一眼碧水映风云。兰布幌子,远摇百种锦图;红纸灯笼,近照三国食阵。大浪淘沙,历史品味。老街耶?网络空调,尽领时代风骚;新景耶?窗花石刻,昭示传统渊源。人无衣不暖,衣无锦不丽。蚕丛教养蚕,嫘祖创缫丝。锦江岸边,浪戏排排濯锦妹,歌如潮;成都城上,日照行行晒绢姑,彩似霞。府河微澜,不彰而流;锦里丝织,不胫而走。锦为两汉益州贡品,三国蜀汉战资。锦为身份象征,地位标签。成都机杼声响遏云,蜀郡女工衣覆天下。秦汉贱商贾,商贾纵然金如土,律禁穿锦衫;唐宋贵士子,士子宁可食无肉,锦书一本,绣画千幅。南丝绸路上,牛拉马驮,东海涛中,船载帆推。西亚女用它扮美,波斯男以其示容。四百米古道诗与画,两千年桑海雷和电。环武侯以同体,面世界而共辉。聚川西旧俗,汇蜀汉遗风。历史精品,复得更需珍惜;人类遗产,参与即是关爱。游武侯,计从心来;逛锦里,幻若梦临。休闲成都,来了不想走;人文锦里,走了欲再来。古祠新宠,碑碣匾联园苑,绝佳影视基地;老树嫩枝,吃住行游购娱,臻善旅游名区。铭曰:名彰汉唐,街纳古今。功著三国,客聚五洲。古镇精品案例分析31、简介—锦里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历史与现代有机结合,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古老的祠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锦里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2、历史变迁“锦里”在秦汉,三国时期以织锦、售锦为主,是成都的一条古街,也是西蜀历史上最古来、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历史文献词赋多有记载,蜀锦里在三国蜀汉时期也占有极重要的经济地位,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三国蜀汉时期发达的织锦业,使成都成为三国时期锦文化的代表产地之一。锦里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于世。锦里毗邻武侯祠,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锦里是成都市内首条以“历史文化”为主题进行开发的商业街,他的成功开发创造了全程瞩目的商业奇迹,为后来其他历史文化商业街的开发提供了成功的范本。“锦里古街”以三国蜀汉文化为背景,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明清建筑风貌为外表,并融入当下时尚生活元素,将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创造了崭新的休闲、体验、互动旅游模式。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兴建,作为三国圣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一部分,毗邻武侯祠东侧。“锦里古街”由旧房改造而古镇精品案例分析4来,呈南北走向,蜿蜒曲折近400米,街道不宽,悠长曲折;建筑面积达6520平方米,高低错落,楼高只有一层或二层,以黑、白、灰为主色调,青砖铺地,幽闲古朴、典雅。3、锦里建筑特色锦里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作为武侯祠(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街道全长550米。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古街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与武侯祠博物馆现存清代建筑的风格相融,二者之间又以水为隔游人入内,就能享尽原汁原味的四川滋味,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让人恍若时空倒流。4、营销模式4.1、解读“成都锦里”的商业模式在步行商业街的区位确定阶段,应该考虑四中因素:居民分布、交通便利、城市性质和布局、历史传统因素。对于锦里来说,它位于武侯祠旁边,临武侯祠大街,此街可直达市中心天府广场,西接一环路西一段,东临浆洗街、洗面桥街,交通通达性好,该片区域属于政府的“三国文化”打造区,三国是成都悠久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而武侯祠恰恰是“三国文化”的一个具象载体,因此,作为武侯祠旅游文化产业园的一个升级延续,锦里的出现,恰如其分的呈现了成都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而且,从具体地段考察,锦里紧邻武侯祠右侧,区位优势明显,业态混杂的快速通道使武侯祠大街向来留不住游客,而锦里的出现则提供了一个可供人们休闲游购的场所,他可以直接吸引武侯祠的参观者入内继续旅游消费,依傍武侯祠而生,就意味着免去了它许多的营销推广费用。古镇精品案例分析54.2、空间—商业—文化相对于其他商业建筑而言,商业步行街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商家集中的购买场所,而且还为人们的社会交往、信息传达和文化传统的表现塑造了一个特色环境,对于传统步行街来说,人、商业、建筑、传统文化之间出现了能动的交替作用,这几者的相融程度标志着步行街设计水平的高低,在精心营造的商业空间里,多种商业经营、民俗活动、民间艺术展示和文艺演出结合到了一起,反过来又丰富了商业空间组织,从而创造出了有城市特色的行为空间与商业文化,他们大大满足了人们寻古怀旧的心理,也满足了城市传统特色街道等多种社会人文要求。锦里以“三国文化”为主题,建筑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间杂汉风。建筑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整体上是一种亲切热闹的贫民化风格,与琴台路仿古街的雍容贵气风格截然不同。从平面布局上看,他仍属于基本的哑铃式布局,如同“—O—O—O—”,即“步行街—广场—步行街—广场—步行街”,整体呈线状,通过面(广场或庭院)来连接(步行街)与线(步行街)。同时在街、广场、庭院等基本元素中点缀各种点状功能性设施(如牌坊、诸葛井等)以完整整体商业空间的营造。从空间段落上划分,锦里可简单分为三段:(1)大门—锦里广场(2)锦里广场—隔墙(3)隔墙—牌坊以上各段落均含有不同的功能,从空间、商业的划分组合,组织出了“开端—发展—高潮—过渡—结束”这样一种故事性的序列。以下让我们来做一番游览式的渐进说明:入口——锦里广场:路口的大门与旁边武侯祠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个性不太强,夜景较漂亮,一灯光、横匾来强调入口。进去后楼两边都是高近8、9米的双层阁楼,楼间横跨双连廊,两侧是三国茶楼与三顾园酒楼,各只开一门,其余的沿街面基本封闭,黑柱红壁,色调罗现低沉。该部分色彩与整条街的基本色调相比显得不太一致,给人以脱节的感觉。其实走进建筑后,就能发现室内的色彩非常柔和。该围合的街面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之比约为1:2,这样的尺度空间本来应该会令人感到舒适的,但是由于阴暗的色彩和强烈的封闭感,使该围合空间古镇精品案例分析6稍微显得森严有余,亲戚不足。将三顾园、三国茶园这样的大型中高档业置于入口这个首要位置,可能考虑到停车需求。因为锦里是全天候步行街,所以机动车辆只能停靠在街外,而由于大型中高档餐饮茶楼的常客中有车族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因此不得不将入口商业区域划分给餐馆、茶楼。另外,封闭的空间和讲究高雅的中高档业态设置,导致入口吸引力不足,使得锦里的入口显得过于冷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许这样的设计是想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先路过冷清的入口,后来逐渐步入繁华热闹的民俗商业小街,出其不意的惊喜安排在后。这个部分就是锦里的“开端”——一个冷静的开头。锦里广场——连廊:走过双连廊,锦里的真面目才风华初现,令人感觉犹如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玲珑精致的明清双阁俊秀静立,蜀中宝、豫妹、蜀涛、东倩西、锦里客栈、喜神坊等老字号齐列一旁,基本上占据了“半边街”,文化上涵盖了“三国文化”、老成都民俗、川西食宿风情,业态上有专卖店、客栈、院落式酒店、旅行社,业种上引入了刺绣、藏饰、川茶、三国工艺品、珠宝首饰、特产干杂等等,种类虽非常丰富,但分布有条不紊。此处街宽与楼高之比约为1:2,街宽与开间(约3.5米)之比接近1,就产生了古典失方正构图和韵律的统一美,加上左右两侧的建筑高度基本一致,落差变化幅度在20%以内,围合感较强,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舒适的。该区域客栈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有的地方采取“底商上住”的形式,楼下作商业,楼上做客栈,显得情趣盎然。截止这一阶段而言,这个区域属于静态区,在商业空间的顺序上是“发展”阶段,与之对应的业态也选择了对宁静度要求较高的客栈、酒店、再辅以少量的特色专卖店,“住为主,购为辅”,业态控制的比较合理。底商上住,情趣盎然:“客栈—窄桥—锦里广场”这一阶段,通过民居、牌坊、碑碣、窄桥、假山、三国文化墙、文臣廊、戏台等系列建筑和小品景观、绿化等营造出了一个观赏性较强、古文化气息浓郁的空间环境。商业上以移动柜台摊点为点缀,空间上也打破了先前的围合状态,视野开阔起来,在功能上能满足人们游、观、购的要求。锦里广场算是锦里的第一个中心广场。广场是步行街中必然出现的一个节古镇精品案例分析7点,承担着聚集、分流、休憩、娱乐等功能。该广场可容纳近百人,左侧有出口通武侯祠和公厕,前方则是三文秒戏台,设计师力求重现昔日人头攒动看大戏的热闹场面。旧时的戏台抬高了2米多左右,但整体上仍旧是古韵十足,很有味道。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