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2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斯皮尔曼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二、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三、流体智力:是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四、晶体智力:是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五、斯滕伯格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六、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变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七、谭顶良提出学习风格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1、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生理刺激:声音、光线、温度;时间节律;感觉通道: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大脑的单侧化。2、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几种经典的认知风格: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整体型和系列型、分类风格。3、学习风格的社会因素:独立学习和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成人支持。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狭义指学习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31、原理:(p107)2、第一信号系统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刺激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3、在课堂中的应用:将快乐事件作为学习任务的无条件刺激;帮助学生克服窘境;帮助学生拜托考试焦虑。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创始人)他认为行为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实验——恐惧实验。四、桑代克的联结主义1、实验:饿猫打开迷笼的实验。2、原理:(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的结果提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这种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念做中介。(试误说)(2)他提出了学习的效果律。(外加准备率和练习律称为学习的定律)。3、应用:学校教育就是让学生形成大量的刺激——反应联结(如乘法表),反复练习这些联结,并且奖励这些联结(题海战术)。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1、基本过程: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的。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1)实验:将白鼠置于斯金纳的箱内,白鼠不断尝试,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把强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2)原理: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随以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3、应用:斯金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塑造行为的过程;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所涉及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塑造新行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或管理。六、比较两种操作性条件作用(p115)七、班杜拉最早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由于这种理论使用诸如信念、期望、记忆以及自我强化等认知因素来解释社会学习过程,现在被看做社会认知理论,属于新行为主义。4八、社会认知理论对学习和行为表现提出了这样三个阶段:个性、行为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学习与表现是不能等同的,学习可以分为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九、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十、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十一、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十二、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十三、观察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1)直接强化,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并不增强行为;(2)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3)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十四、经典条件作用中的强化。(109)十五、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与惩罚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表格p118)十六、社会学习理论中的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1、加涅提出了学习信息加工过程。2、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自环境的信息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受器,进入感觉登记器,或称为感觉记忆。信息在人脑中通过注意和识别进入人的短时记忆。如果学习者不断的对信息进行重复,信息就进入了人的长时记忆。3、长时记忆至少包括三个部分: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二、学习的基本阶段1、注意:在学习的开始,学习者首先要调节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对可能接触到的教学信息保持警觉和敏感,给予关注。2、目标预期:学习者要明确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或由学生确定,或由教师确定。5提取先前知识:学习者要针对当前的学习主题任务,回忆自己曾经学习过什么。4、选择性知觉:学习者感知教学信息,辨认重要的信息要素,将其识别和转化称为有意义的模式,纳入工作记忆之中。5、语义编码:对进入工作角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同时联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形成对新的信息的理解,然后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6、做出反应:在此环节上,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所习得的知识技能,完成某个活动。7、反馈强化:如果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将会获得积极的体验,从而起到强化的作用。8、提取应用:此阶段可能在若干天之后进行,主要任务是提取运用所习得的知识技能,推广应用到新的任务情境中。三、促进知识的保持1、加工深度2、多元表征3、应用情境和学习情境的一致性第二节知识的组织结构一、认知结构(一)布鲁纳的认识结构思想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一举,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他认为,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的过程实际是“超越所给的信息”的过程。学习就是发展和调整内在的认知结构(编码系统)的过程。与其认知结构的思想相联系,布鲁纳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二)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与有意义学习1、有意义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2、三种同化模式(1)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2)上位学习6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3)组合学习三、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把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原理等的说明。(理论的学习)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驾驶。(技能的学习)五、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关于陈述性知识的组织结构,心理学家主要提出了三种构想:语义网络、理论和图式。六、程序性知识的结构安德森等提出,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系统的形式进行组织的。所谓”产生式”,就是一些“条件-行动“的结合规则,他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做出这种活动的条件。按照这种观点,要想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形成某种认知的或操作的技能,最重要的是注意两个问题:1、必要的先前知识2、练习加反馈第六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P153(二)学生观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三)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7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二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认知活动是高水平思维。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P155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点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红的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三、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生成性学习;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知识的深化、探究性学习四、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1、内化:即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来有意识地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2、认知学徒制:试图借鉴某些行业中师父带徒弟的传艺模式来使学生参与真实的情境性活动。3、情境性学习具体特征:真实任务情境、情境化的过程、真正的互动合作、情景化的评价。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一、马斯洛的需要学习理论人的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需要的区分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P185(一)教育目标(二)意义学习(三)自由学习的原则(四)自由学习的促进方法8(五)学生中心模式四、人本主义学习的应用1)人本主义课程理论2)价值教育3)创造性的培养4)经验的学习第八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定义及分类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的分类:1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二、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一)个体需要:包括成就需要、关系需要、自主需要(二)情绪状态:包括唤醒水平、好奇心、兴趣、焦虑(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