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项能力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认证(上空四行,三号宋体,居中)心理健康辅导论文(上空一行,二号黑体,居中)论文题目:_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报告____姓名:_石义林_____身份证号:__342321197111120030___学号:_20140034_______培训中心:_滁州_________________考试日期:_2014.9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2014.9________________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考生勿填)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考生勿填)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考生勿填)20140080034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报告姓名:石义林考试日期:2014年9月摘要: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困惑,有时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家庭,由于缺乏母爱和父爱,导致孩子教育的缺失。本文所举案例中的孩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笔者力图通过案例的描述,为此类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明确一个方向。关键字:爱的缺失、叛逆、攻击性行为、心理疏导。一、个案概况个案描述:周亚岚,女,10岁,实验小学三年级六班同学。班主任老师预约前来,坐在辅导室里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看别人,也不愿意讲话。经班主任介绍,周亚岚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上课都喜欢下位去打别的同学,因此同学关系紧张,而且经常不守纪律,买零食、偷别人东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会做,学习成绩很差,考试从来不及格。初步分析:初步情况显示了周亚岚攻击性行为、同伴关系不良、情绪暴躁、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暴自弃的趋势。这几个问题是相互密切联系的,还是相互独立的?若有联系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什么?她在学校的表现是否与特定的人和事的刺激有关?她在其他环境下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是否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二、信息分析收集信息:经周亚岚的家长(她的奶奶)反映得知,周亚岚的家庭是个极其特殊的家庭,她爸爸在她刚出生时因为打架伤人被判入狱10年。她妈妈是个是个外地人,看到此情此景,抛开了女儿和这个家而去。从此周亚岚只能靠着奶奶生活。我到她家去经过了解,她家住在公园旁不远,奶奶六十几岁了,无职业,无收入来源,靠开棋牌室赚几个钱过活。奶奶反映这个孩子从小就很难管教,特别调皮,为了能让她安心学习在在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她找来家教,可她就是不好好珍惜。对她是好话说尽,她就是不听。奶奶没办法,只得采取棍棒教育,哪知道越来越坏。她在家里话很少,奶奶问多了会发火,大喊大叫。不允许别人摸他的头。学习上基础差,对学习失去信心。因为周亚岚在校各种不良表现持续时间较长,与她种特殊的这种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从小失去父爱和母爱,另外为了评定其问题行为的程度,对她的攻击性和人格特性进行了标准化测试,结果显示:周亚岚确实存在攻击性倾向,但她的个性偏外向,有乐群外向的特点,与老师所描述的“不合群”相矛盾,需具体分析原因。她的注意力、智力水平正常,应该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与周亚岚奶奶进一步交谈得知,周亚岚的性格与其父母极其相似,天生好像就具有叛逆性。从小上学时就觉得没父母在身边很自卑,奶奶经常教育她:要与小朋友团结,不能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在三年级前,她还能做一些作业,听奶奶的话。到了三年级,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有小朋友笑话她没父没母,没人管教,所以觉得更加自卑,干脆破罐子破摔,即使班主任老师经常找她,她也觉得无所谓,犯了就改,改了还犯,让班主任老师也拿她没办法。问题定位:根据其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她之所以选择这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他带来某种利益,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别人的歧视和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她往往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导致情绪失控,以至于经常有意无意的认为有人要伤害自己了,所以做出过激的反应。这种攻击性行为与其不良的人际关系、对学习不感兴趣有很大关系。整体而言,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情绪控制和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确定了个案的主要问题,便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三、辅导过程要点周亚岚的一连串问题是后天习得的结果,所以要矫正这种行为需要一些技术操作,从建立关系、获得环境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诱导辅导对象敞开心扉在辅导初期,从这位同学的体态语言和行为表现来看,带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对于老师的辅导难以积极合作。尽管辅导员从班主任那里获得个案的一些信息,但真实的情况必须从她身上获得。所以在她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辅导员要诱导她敞开心扉。首先让班主任回避,使得辅导员有与她单独谈话的机会;其次利用开放的心态了解她的真实想法;接着利用真诚、尊重、同感技术,使其产生安全感和对辅导员的信任,打开话题并收集信息。一开始可以不切入正题,以免引起她的心理防御。可以尝试一些她可能感兴趣的、回答起来相对简单的话题,使辅导打下良好的信任基础。当他体验到谈话的安全和辅导员的理解和接纳,辅导关系初步建立以后,则更容易谈论自己的问题。2、明确辅导对象的辅导动机随着双方谈话的展开,辅导员则要格外关注辅导对象的辅导动机。因为对这类学生而言,他们对自己被老师或家长带到辅导室,而他们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不太清楚,更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或不认为自己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是老师或家人逼迫自己来的。辅导动机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辅导对象的自我表白程度和改变的意愿,动机太弱是对自己不利的。还会对辅导员造成影响,降低他们工作的热情。评价辅导员对心理辅导的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1)辅导对象能否辨认问题是源于心理因素。(2)辅导对象在报告自己时是否诚实。(3)辅导对象愿意主动参与评估吗?(4)辅导对象对自身是否显示兴趣和好奇?(5)辅导对象对辅导者提出的所有观念是否表现出开放性?(6)辅导对象对辅导结果的期望是否现实?(7)辅导对象愿意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吗?对以上7个问题有五个能做出肯定回答,则肯定辅导对象有较强的改变动机。3、获得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在辅导员对周亚岚进行辅导干预的过程中,要将辅导室里面的支持性关系扩展到辅导对象的其他生活方面,帮助她赢得生活中重要他人的关心,如老师和家长。因为这类人在生活中很容易被周围人孤立。对渴求同伴交往、关注、理解的青少年来说,她的人际关系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可利用的资源。有必要与辅导对象的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支持周亚岚的改变行动。4、布置家庭作业此类问题复杂,并需要行为矫正的个案,辅导员要与多方协作的同时,也要与辅导对象进行多次辅导逐步促成问题的消减。在这个过程中,给来访方布置家庭作业是很必要的,可以保证辅导效果在辅导时间之外的延续和改变的进展。作业不但布给当事人,也要布给处于协助位置的家长。5、反馈的运用对于连续的个案,在下次辅导时,需花时间与来访家长、学生讨论作业的完成情况,此时,应给与必要的反馈。注意反馈的目标应指向外部事件或行为而并非具体的人,反馈方式应属于描述性而非评价性,反馈的主旨应是信息共享而非训导他人,反馈的信息量不宜过多,还要注意反馈的迅速和具体,以达到改正不足、强化的作用。四、总结和评价对于类似比较复杂的个案,辅导进程不宜操之过急,也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心态。在接触个案时,与对象建立信任关系,激发对方的辅导动机非常重要。在学生努力改变的过程中,对于其良好的表现及时反馈;对努力过程中的挫败经验,及时分析引导和真诚鼓励。另外其它重要人物的积极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