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①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②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到巴黎公社再到十月革命;③由一国实践到世界多国实践:苏联到二战后社义阵营的形成④重大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项目马克思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所有制公有制工业国有化多种所有制并存单一公有制资源配置计划经济军事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高度集中、计划经济、行政手段流通领域取消商品贸易取消商品贸易自由贸易排斥市场斯大林体制、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马克思的设想◆3、1917.3.“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4、1917.11.7.“十月革命”:建立了苏俄。◆5、1922年底苏联成立,1991年12.25.苏联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6、俄罗斯联邦共和国(1991——至今)◆1、莫斯科公国(1283~1613)◆2、沙俄(1613~1917)——罗曼诺夫王朝俄罗斯大事记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1918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资本主义阶段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非常时期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①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并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②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③1918年帝国主义干涉者联合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向苏维埃俄国发动进攻。④经济极端困难,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1)、直接目的:解决战争的危机,巩固政权。2)、主观目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列宁选集》项目主要内容农业工业产品分配劳动方面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余粮收集制,后扩大到各种农产品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30卢布国家零售价6卢布国家征购价1919年俄国1普特粮食的价格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会产生什么后果?最大受害者:农民后果: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减产。(1普特=16.38千克)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①积极: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的反对,最终引发经济政治危机;③战时共产主义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5、影响4、性质探究一、你认为苏联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吗提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延伸: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事例也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原理的?提示:太平天国运动;人民公社化《列宁会见上访农民》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列宁选集》第4卷马克思设想下的社会主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结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我们错了!【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材料二、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材料三、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1)这三段材料说明了什么?①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②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③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材料四、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五、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材料六、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2)这三段材料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①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②国家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的配给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深度思考:为什么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场追随“理想”的实验?有人把这一政策看做是列宁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如何实践这一构想的?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问题?错误的实质又是什么?前提: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无私奉献按劳分配共产制追随“理想”的实验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占大多数错误的实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you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见下图,单位:万普特)。这()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征购粮食1917-19181918-19191919-1920A.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D.体现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1921年春天,列宁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的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所说的错误指的是()A.《四月提纲》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题)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008•四川文综•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2013届高三,20)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2000.广东.3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2009•广东历史•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列宁倾听农民的意见列宁的思索:“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请思考:(1)列宁要退到什么地步?(2)列宁实行“退”,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1928)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1921年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标志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3、内容项目主要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分配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企可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在加快发展国有大企业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材料1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⑴当时的“退一步”“进两步”分别指?这样会不会改变苏俄的社会性质?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退一步”:局部恢复资本主义“进两步”: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