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单元知识结构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物质观运动观实践观真理观物质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意识观唯物论部分(第四课、第五课)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纲展示考情分析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命题特点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浙江·27广东·34新课标全国Ⅱ·211.从考查内容看,本课考查的重点有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从考查形式看,前五个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则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考查。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江苏·26考纲展示考情分析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命题特点哲学的运动概念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江苏·28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江苏·27福建·34江苏·223.从能力考查看,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江苏卷.24考纲展示考情分析2012年2013年2014年命题特点物质运动的规律5.规律的概念3.从能力考查看,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江苏·28安徽·10浙江·27海南·18大纲全国·29北京·27安徽·39(2江苏·28新课标全国Ⅱ·21重庆·10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二、命题动态“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近五年高考分别出现了9次,25次和27次。它们依然是2017年高频考点。本课考点主要以漫画、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形式出现,题型灵活,选择题和材料题都可以考查。2017年可能会以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有关内容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如深化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等。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P2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提示:(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本质特性、所有物质共同的属性、而物质的固有属性(根本属性)是运动;2.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可离开人的意识单独存在。3.可知性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4.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5.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联系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其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一定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包含物质和意识,“客观实在”则指物质。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物质具有可知性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③④2.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世界是物质的【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②从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的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小结【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世界统一于物质;④世界是物质的。命题点1物质概念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具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物质”和“事物”即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他们都是客观的,③不选;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变式训练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解析:物质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排除A;C缩小了物质的外延;D扩大了物质的外延。命题点2世界是物质的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变式训练2世界是物质的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④说法错误。——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哲学的运动概念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观。(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物质载体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否认事物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一种形而上学静止观。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不同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基本不变。性质不同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联系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表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注意】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错误观点)1、欧布里德“借钱不还”理由;克拉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惠施的“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2、如僧肇的“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芝诺的“飞矢不动”(还有“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他把无限份时间换成了无限长时间)。只承认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迪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芝诺认为“飞矢不动”。(P32专家点评)看到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看到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如何理解以下这三个观点?命题点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当选。变式训练1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