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高中语文组2017.01.16——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2017年新课程高考说明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理解”的考查内容有: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的考查内容有: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命题范围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方面的文章。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五大知识点:知识要点词义理解句意理解文意理解信息筛选据文推断能级要求理解B理解B分析综合C分析综合C分析综合C从近三年新课标论述类文本的考查的情况看,试题题型稳定,分值多年不变,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而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2017年备考的重点除上述常考点外,还应考虑知识点轮番覆盖的特点,对于其他考点也应有所侧重。考点阐释1.试题稳定性2.内容陌生性3.文本规范性4.设题整体性5.答案唯一性6.思路确切性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命题的特点•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所论述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其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解题基本思路:读——审——找——比解题前提:心静心不静则神不凝。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辨是非,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不能自拔。四步阅读读找比读原文,明确主旨思路审读题干,明确考查问题找依据,发现信息来源比题文----看异同比细节---看用词有无差异比关系---看逻辑是否严密比结论---看推论是否成立比肢干---看肢干是否对应解题方法探究一般来说我们常用四步解题法:审1.删(删减)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3.调(调换)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或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来干扰判断(句子)杂糅或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来干扰判断•需要补充提醒的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正确选项时,往往运用“似非而是”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远离”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相符。•为达到相应的效果,往往在变换句式时运用合理的省略、调序、增添、替换、归纳或发散。命题人在编拟选项时,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式,概述、转述、重组、调序等是常用方法。在此过程中,命题者将原文意思“悄悄”作了改变,给考生布下一个思维陷阱,从而考查考生思维的严谨性。认识这一命题规律,还需掌握以下八种设误类型及其对策。明辨8大设题陷阱类型设误解读选项特征应对策略1.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样,错项故意更换个别词语或者说法,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选项往往是丢掉原文中的一两个关键词,或者不顾前后语境断章取义,或者利用某些概念的多义性进行误导,从而形成一个似是而非的表述。整体上把握材料,把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对语段的理解等,还原到材料的对应之处,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逐项检查,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设误方法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曲解文意例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没有说是化解(背离原文,故意曲解):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对位信息】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随着”变成“随即”,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不一样。2.偷换概念主要指命题人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增减了“的”“了”等虚词;或者换了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而改变了意思。应注意看选项与原文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设误方法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偷换概念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3.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1)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2)选项句中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在原文的不同位置。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设误方法例3【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上海卷)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凭空捏造无中生有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4.张冠李戴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说成乙的观点、发现、发明。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与原文的相关信息的主语、宾语是否一致。设误方法张冠李戴例4【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全国卷l)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彼此不分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5.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指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选项句有一些关键词,如:(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注意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关键词。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有时”“全都”“全部”设误方法例3【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湖南卷)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6.混淆时态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然”是“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然、可能、估计、如果、未必、完成、成功等。注意选项与原文中这些表时间、结果等的关键词。混淆时态【对位信息】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别。……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未然已然设误方法7.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选项句与原文相似,需注意:(1)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2)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等。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设误方法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