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内容分类一、怀古咏史之作:特点:1、怀古实为伤今2、多将当时的国势或个人身世遭际写入3、词上阕多写景起兴,后为抒情议论;诗多写景对比(古今对比)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5、风格多雄浑悲壮或沉郁顿挫•《唐诗宋词》学到的有:《乌衣巷》《与诸子登岘山》《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咸阳城西楼晚眺》《桂枝香金陵怀古》等•举例:比较鉴赏越中览古苏台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旧苑荒台杨柳新,战士还家尽锦衣。菱歌清唱不胜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西江月,只今惟有鹧鸪飞。曾照吴王宫里人。注: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游乐之地。1、这两首诗有诸多相同之处,试回答3处。2、试分析这两首诗在写景状物上选择的角度有何不同.•1、①七言绝句,②怀古咏史类诗歌,③今昔对比手法,④寄托了诗人盛衰无常的感慨。•2、《越中览古》着重明写昔日的繁华,前三句进行竭力的渲染,结句写了今日之荒凉加以对比;《苏台览古》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二、思乡怀人之作特点:1.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2.“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3.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4.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唐诗宋词》学到的有:•《月夜》《除夜宿石头驿》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举例: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诗中写“寒灯”有何意义?2、简析“故乡今夜思千里”的表现手法。•1、“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描绘出孤寂清冷的意境。〈除夕之夜本该欢聚,诗人此时却远离家乡,身居馆舍,所以眼前的灯“寒气”袭人。寒灯有渲染作用〉•2、诗人写思乡角度很有特点,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故乡,指故乡的亲人。千里,指千里之外的自己。本是“千里思故乡”,却言“故乡思千里”,这是“对写法”,这种写法把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也更强。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和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都是同一类型。(对写法)•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析:本辞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三、赠友送别诗•特点:1.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2.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3.情感特征: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或亲人的依恋;或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或同病相怜,互相勉励;也有的还借机表明心志。4.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唐诗宋词》学到的有:•《雨霖铃》等举例: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2、试分析“忆”字在本诗的妙用。•1、本诗的写景特点可有两种理解:①两种不同气氛的景物描写产生对比,也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变化:饯别宴上散发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愤温馨;而到了离别时,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②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句看似写乐景,实为写“醉别”的哀情。〈两点取一即可〉•2、诗人宕开一笔,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情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即使入眠,两岸猿啼也会声声闯进梦境,因而梦中也难以摆脱不了愁绪。这样写,借助想象,虚实相生,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答:运用了设问、想像(虚写)的手法。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四、山水田园、闲适隐逸诗之作•特点:1.情感特征:多寄情山水,醉意田园,表达对祖国山水景物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流露出归隐林泉的愿望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2.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3.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唐诗宋词》学到的有:•《过故人庄》《题李凝幽居》等举例:•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1)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五、边塞诗词:特点:1.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2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3.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豪迈《唐诗宋词》学到的有:•《从军行》《燕歌行》《雁门太守》等举例:•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现了词人怎样可贵的思想?2、词中的“归无计”和诗中的“终不还”都传达出一种同样的矛盾,这矛盾是什么?3、试从内容和主题的表达入手,说说词与诗有哪些异同。•1、由己及人,关心士兵的疾苦•2、爱国与思乡之间的矛盾•3、相同:都描写了西北边塞将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都表现了一种爱国思乡情怀。•不同:王诗更多的表现一种为国献身的豪迈精神,而范词则包含有更为浓重的思乡情绪。•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六、忧国伤时之作•诗人多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怀,他们忧愁国事,感伤时局,鞭挞黑暗,呼唤光明,同情弱者,抨击奸邪,带有明显的批判现实味道。《唐诗宋词》学到的有:•《泊秦淮》等举例: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在沧州。1、“觅封侯”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匹马”显出作者当年怎样的情态?2、词中“梦断何处”的“梦”指什么?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作者当年驰骋战场的胆略与豪气。2、“梦”指词人收复山河、为国建功的理想。3、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作者英雄迟暮,功业未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激与怅然之情。七、伤春悲秋、抒发个人怀抱之作•多以自然之春隐喻人生之春,借自然界春来春往,抒发自己华年已逝、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的诗作以美好的春天象征人生中其他美好的事物,借春的凋零抒发好景不再的惆怅痛惜之情。•也称“人生际遇诗”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唐诗宋词》学到的有:•欧阳修《蝶恋花》等•【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举例:•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2、有人说三、四句将“有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1、①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②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样。2、三、四两句因情感物,以物体情,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啁哳难听。八、托物言志诗1.多为状物诗,诗人偶有所感,心与物合,遂假托于物,发而为诗,表明心志。2.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3.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4.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唐诗宋词》学到的有:•《房兵曹胡马》《马诗》《剑客》等•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等。九、哲理诗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教益。内容上通俗易懂,但寓意较深刻。1、借景说理《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本体借景说理喻体清澈方糖——优美文章源头活水——生活体验原意: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新意: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2、即事说理•《诫子弟》[清]何绍基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转眼即逝,何必为“三尺地”而败坏自己的品德!3、托物说理《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对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