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从而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重点及综合整治的措施。考纲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直是国土整治的重点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涉及的面比较广,既有水土流失的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整治、大江大河的治理,也有森林和湿地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因此在复习时,关键是学会利用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复习本章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好荒漠化的成因、防治及带来的危害,不仅要注意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要关注西南地区的石漠化,也还要关注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二是掌握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保护措施。今后命题将会集中在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等有关的热点问题,考查时会以景观图(或示意图)和热点材料的形式呈现试题,根据图示判断区域的生态特征,结合材料分析出现生态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高考方向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突破口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一、荒漠化概念荒漠化发生地区本质形成原因表现形式类型土地退化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异常等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红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西南喀斯特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云、贵、桂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自然界线行政范围降水界线>800mm400-800mm200-400mm<200mm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2.地形东部: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2.地形3.主要景观——草原、荒漠为主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人口激增为了增加收入燃料需求多樵采天然植物无节制采挖药、菜过度樵采加速荒漠化严重破坏草场破坏固沙植物过度放牧短期的经济利益加速草原退化、沙化进程超载放牧草场载畜量降低土地沙化牧草生长能力、土壤结构被破坏过度开垦人口激增土地荒漠化扩大开垦规模灌溉用水量增加植被退化灌溉方式不当—次生盐渍化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归纳:阅读1、掘井带来的负作用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2、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的形成荒漠化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理位置荒漠化物质基础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深居内陆气候条件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防风沙的植被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12345成因举例读“贵州地形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描述贵州地形的基本特征。4分)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喀斯特地形广布(地表崎岖)。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2)分析贵州石漠化的成因,并说出与之相关联的三种自然灾害。(8分)自然原因:①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②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广布);③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3分)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②不合理耕作方式(过度开垦)③工矿建设等。(任选两项,2分)关联性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旱灾。(任选三项,3分)红漠化的自然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集中多暴雨❀低山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易受水的冲刷❀土层浅薄❀红壤分布广泛❀河湖众多,气候湿润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等)使植被破坏严重❀开采有色金属矿产,破坏地表植被❀城市的扩张和道路的建设——地表裸露❀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一)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沙漠(荒漠)过度带农耕(牧)区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荒漠化的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人为因素人口增加活动不当过度农垦过度憔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提高农牧民收入——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构筑防护体系(生物、工程措施)——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东农作区牧区草原干旱内陆区西海陆位置少多降水量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绿洲地区前沿地带外围沙漠边缘内部封沙育草营造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缺水源地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实践证明,这是改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方法P25思考: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灌草林带已荒漠化的地方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能源的途径开源节流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1)建立防治荒漠化试验推广站,创造出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2)我国政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40%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柽柳狼尾草赤峰农田防护林赤峰农田防护林。张掖农田防护林内蒙古牧场防护林宁夏盐池牧场防护林在干旱地区局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西北各族人民通过农田水利、林网建设和其他农牧措施,将荒漠变为农田和牧场,发展了绿洲这一独特的地理景观,古代丝绸之路就是由片片绿洲串连而成的。经过几千年的辛苦经营,西北地区已形成一条断续状分布的绿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