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绝对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指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第一章感知发展感觉的同时对比第一章感知发展社会知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客观事物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1.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第一章感知发展2.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第一章感知发展3.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第一章感知发展4.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第一章感知发展5.良好图形:客体本身的组合符合良好图形的原则,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第一章感知发展(二)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第一章感知发展(三)知觉的选择性(两可图形)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第一章感知发展(四)知觉的恒常性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仍然不变1.大小恒常性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网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第一章感知发展2.形状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第一章感知发展3.颜色恒常性如: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或晚上,在路灯下或阳光下,在红光照射下或黄光照射下,人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4.明度恒常性如将黑、白两匹布,一半置于亮处,一半置于暗处,虽然每匹布的两半部分亮度存在差异,但个体仍把它知觉为是一匹黑布或一匹白布,而不会知觉为是两段明暗不同的布料。第一章感知发展1.知觉的()是指知觉的过程中,利用人们以往已有的经验、理解和把握知觉对象的特征。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2.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这个过程是()。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3.看书时用红色的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认知的()A.理解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整体性小试牛刀BCB4.()不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A.角色知觉B.人际知觉C.自我知觉D.环境知觉5.小明在做语文试题的时候只看到“画龙点睛”这一成语的前面三个字就知道了第四个字是“睛”字,体现小明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6.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变现比较明显A.无意性B.有意性C.情绪性D.有目的性E.无目的性判断:1.错觉一定是坏的。()DBAEX3.“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反应的是()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第一印象第二章记忆发展记忆的系统(一)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如:视觉后像特点:1.鲜明形象性2.容量较大3.保存时间很短,不超过5秒受到注意→短时记忆第二章记忆发展记忆的系统(一)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如:视觉后像特点:1.鲜明形象性2.容量较大3.保存时间很短,不超过5秒受到注意→短时记忆第二章记忆发展记忆的系统(二)短时记忆特点:不超过一分钟(如查完号码打电话)容量为7±2个组块复述或加工→长时记忆ILOVEYOUFOREVER第二章记忆发展IILOVEYOUFOREVER记忆的系统(三)长时记忆特点:超过一分钟以上,甚至一生容量没有限制短时记忆复述→长时记忆印象深刻一次性→长时记忆第二章记忆发展第二章记忆发展1.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是()A.瞬时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短时记忆2.考试后,学生分析考试成败原因,并做出下一步计划和安排,这属于()A.精加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3.桑代克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4.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小试牛刀DBAA5.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组织策略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按信息加工理论的特点,记忆是对输入的信息通过编码存储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的过程,按记忆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可分为()A.瞬时记忆B.情绪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E.形象记忆7.初中生感觉记忆的特点包括()A.保存时间极短B.储存容量有限C.很容易消失D.具有鲜明的形象性E.可以直接进入长时记忆BACDACDE8.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10.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图片直观和言语直观。()11.组织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中的一种具体策略。()CBXX1.教师带学生去郊外看到田野里一片新景象,冰河解冻,碧波荡漾,鸟语花香,回来让学生写“春天”。这是教师运用()手段培养儿童的想象力。A.形式训练,提高联想B.正确引导儿童的幻想C.积累表象,发展想象D.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2.关于“积累知识,丰富表象储备”表述不正确的是()A.表象是产生想象的现实基础,如果表象缺乏,想象也会枯竭B.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积极的阅读和观察C.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D.在活动中获得理性经验,扩大视野,从而提高想象力3.()可以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A.在平时生活中进行积极阅读B.在平时生活中积极观察C.参加实践活动D.多获得感性经验E.教师的正确引导判断题:有意想象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性的想象()小试牛刀CDABCDE√第四章思维发展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策略(尝试策略)是指对一个问题的所有解决途径都加以尝试。2.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又具体可分为四种:(1)手段—目标分析法。(2)顺向推理(3)反向推理(4)爬山法第四章思维发展(1)手段—目标分析法。将目标分为若干个子目标,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后,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通过子问题的解决,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2)顺向推理。从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扩展至已有信息直至问题解决。(3)反向推理。从目标状态出发,逐步推出达到目标需要的条件。如:赶火车,下午14:50的火车,几点从家走。(4)产生和检测法。该方法也叫试误法。问题解决者简单地产生行动选择路线,不必用一种系统的方式,然后思考每一种行动路线是否有效。比如,用这种启发式的学生,在自己确定需要作研究之前,可以坐下来商讨和写出学期论文的简介。尽管这种启发式通常被认为效率不高,但在一个完全新的环境中,有时用它来收集信息是很好的。用四笔连续的线条把九个点连起来1.由于思维的(),人们才有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A.抽象性B.概括性C.独立性D.间接性2.老师提出“剪刀的用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是()A.动作思维B.发散思维C.习惯思维D.形象思维3.“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培养学生的()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4.“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A.间接性B.灵活性C.概括性D.敏捷性由于思维的(),人人们才可能超越小试牛刀BBAC5.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科学家进行研究应该具有的思维是()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逻辑思维D.创造思维6.思维的()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A.深刻性B.灵活性C.敏捷性D.独创性7.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了()A综合B比较C概括D分析E分类8.我们证明几何题时,常会用“要证明这两线相等,需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证明两个切角相等,”这种问题解决的方法是()A尝试错误法B问题类比C分类法D手段——目的分析CAADD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A.灵活性B.流畅性C.目的性D.开放性10.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反映了思维的哪个过程?()A综合B比较C概括D分析11.初中生的()让他们可以“知道”某事物或某种联系是真实的,或者可以确信某种行为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他们不能立即作出令人满意的证明来解释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观点往往是正确的。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AAD12.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A.定势B.功能固着C.缺乏生活经验D.粗心大意B第六章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范围大小)注意的品质(二)注意的稳定性(反: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分心,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注意的起伏: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一般每次起伏的周期为2—3秒至12秒,平均约为8-10秒第六章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即一心多用(四)注意的转移(区别:注意的分散)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第六章注意发展1.初学外语感到枯燥无味,但认识到掌握好外语对将来发展很有用,于是对学习外语产生了兴趣,学习外语时注意也很好地维持,这是由于()。A.直接兴趣对有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B.间接兴趣对有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C.直接兴趣对无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D.间接兴趣对无意注意保持的促进作用2.一名教师走到安静的教师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小试牛刀BA4.影响初中生注意广度的因素包括()A.性别差异,男生的注意广度发展稍微晚于女生B.知觉对象的特点C.初中生的知识经验D.年龄E.思维的深刻性判断:学生注意分散到其他活动上,属于注意的转移。()BCDX第七章认知差异性1.从人群整体的智力分布来看,智力中下一般是指智商在()之间A.80—89B.90—109C.110—119D.120—1292.高中生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天才高中生(智商140以上)在群体中的比率最接近().A.1%B.5%C.10%D.20%3.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有(),一个行为正常的智力落后儿童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人。A.正常的思维B.正常的能力C.正常的智力D.正常的意志小试牛刀AAC4.关于高中男女生的智力差异,描述正确的有()A、总体水平大致相当B、女生比男生聪明得多C、男生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生大D、男生偏于抽象思维E、女生长于形象思维5.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产物,它包括()。A.单元B.类别C.关系D.系统E.转换判断:桑代克是第一个以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的心理学家。()ACDEABCDE√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四个概念)图式即认知结构,其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进行的。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

1 / 1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