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发展差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要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区域的主要特征。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主要有以下特征:特征表现举例界线有虚有实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行政区域界线明确,气候区、植被区界线模糊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热带雨林气候区区内气候基本一致,与热带沙漠气候区有明显差异区域具有一定特色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季风气候区的特色和优势是雨热同期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西北的荒漠化地区以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华北地区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发展差异比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为“出口”。各要素的分析内容见下表:区域特征差异的比较方法要素主要内容自然地理要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降水、光照、温差等气候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相邻位置→区际联系的差异交通位置→对外联系的差异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地形组成及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山脉及走向等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要素主要内容人文地理要素人口人口数量、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通、通讯交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政策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农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工业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案例分析:中国南北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气候要素光照降水气温北方太阳高度小,光照弱,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楼间距大降水少,屋顶坡度小,房檐窄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墙体严实厚重,建筑成本高南方太阳高度大,光照强,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小,楼间距小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房檐宽气温高,季节变化小,墙体轻薄,建筑成本低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民居地理环境西双版纳的竹楼热带气候,高温多雨,低洼湿热,虫蛇较多,竹材丰富(竹楼利于通风、散热、防虫、防潮)东北地区的暖屋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暖屋可保温、防寒、采暖)黄土高原的的窑洞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黄土干燥、直立性好(冬暖夏凉)华北的四合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春多风沙(四合院保温、防寒、避风沙)华南的行人廊(骑楼)长夏无冬,炎热多雨(骑楼能遮阳避雨)吐鲁番的土拱温差大,降水极少,多风沙1.[2015·上海卷]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25-5,回答问题。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P149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毫米以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势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要点二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1.区域的空间结构形式项目形状结论农业面状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2.区域的产业结构(1)概念和因素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2)产业结构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三大产业的内部构成等。区域类型三大产业比重的差异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三>二中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晚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4)不同类型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第一产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二、三产业人口比重大产业分布特点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经济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特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对外经济联系对外经济联系较少对外经济联系加强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态破坏主要是环境污染主要是环境污染要点三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1.衡量指标及发展趋势(1)衡量指标①常用指标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区域类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②综合性指标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2.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阶段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开放程度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对外开放程度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经济发展速度快,尤其是中心城市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较高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2.[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图25-8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图25-9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P1502.[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图25-8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图25-9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2.[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图25-8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图25-9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读图,完成(1)~(2)题。(1)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比重,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D3.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读图,完成(1)~(2)题。(2)若图乙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A—B—CB.B—A—CC.B—C—AD.C—A—BD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四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要点四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我国四大地区13个6个12个3个产业结构差异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过渡重型工业为主“南轻北重,东轻西重”地区东部地区中西东北地区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工业结构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密度较快相对滞后较高较低外资、合资、民营企业的比重相当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较高较低较强较弱较大较小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东早西晚东高西低特别提醒(1)中国最早选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为:①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港澳地区;②该地为我国著名侨乡。(2)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①引进国外及港澳地区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和资金,发展新兴工业;②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3)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区作为我国新的特区,共同的区位因素为:①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②先进的科技水平及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③广阔的消费市场;④高素质的人力资源。(4)海南经济特区与其他老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相比其具有的优越自然条件为:土地面积广阔,临近东南亚。(5)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原因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形成的原因列表比较如下:区域影响因素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自然因素地形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气候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自然资源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高低科技、教育和文化高低对外开放程度高低经济因素发展基础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交通运输状况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其他因素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