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王六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王六郎》教学设计福禄中学杨洋教学目标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疏通文章大致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的友情。3、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理解人物的主要性格。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友情。2、以鬼喻人,表现世间的真情与善良。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友情。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2分钟)一名溺死之“水鬼”与一名“渔夫”相交往,有一天,水鬼以“时间”到来为由,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以“转世投胎”方式,转入乐道。渔夫虽然高兴友人将要脱离劫难,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意欲一窥究竟。结果水鬼大多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但在“天道不爽”的殷殷垂鉴之下,终于获得某种补偿与回馈,成为神灵,承担起庇护人世子民的责任。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王六郎》,就是蒲松龄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之上创作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8分钟)1、阅读课文,疏通文字。通过大家的预习,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熟悉了,那么有没有同学能把课文内容复述一下呢?2、复述文章内容。一名渔夫经常以酒来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其他渔人一般没什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一天,一名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这位少年自称王六郎,喝着许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世投胎。渔夫为朋友将要脱离劫难而高兴,第二天去一看究竟,结果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渔夫感慨万分。王六郎由于正直、仁心,终于被升为神灵。王六郎在上任之后,渔夫要前往探视故友。王六郎也托梦当地的百姓,要他们资助前来的渔夫,渔夫到达后,备受款待。并且他也托梦给渔夫,在临别之时卷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板书)情节梳理:开端:渔人许与王六郎交为好友。发展:王六郎的善举,感动“上帝”,被推为土地神。高潮、结局:王六郎为神不忘旧交情,款待旧友。接下来,我们就来细读课文,分析主人公王六郎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分析课文1、说说王六郎的性格特征。(10分钟)(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我们依着情节的发展来看一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知恩图报,有情有义。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特点。在与渔夫相识之后,能够真诚地告诉渔夫自己是在多年前,因为喝酒而溺死,而今是“水鬼”,可见他待人的真诚。在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去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财物,资助渔夫“资斧”,可见他有情有义。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应该说着“羊角风”,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除了这一点之外,王六郎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集中体现在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这一部分。“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在亭午时分,一名妇人怀抱婴儿前来,行至河畔,旋即失足坠入河中,在该妇人载沉载浮的奋力挣扎中,伴随着河岸幼儿扬手掷足的高声哭啼。结果是妇人没有沉下去,而是“忽淋淋攀岸以出”,抱着儿子回去了。当晚,二人照常来到河边聚会。渔夫向他询问了这件怪事。王六郎回答说:“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可以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这“生死攸关”,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而是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妇人沉浮者屡矣”从这里看出,王六郎在心里挣扎,他在做抉择,到底是“求己之生”还是“求己之安”?当然从“忽淋淋攀岸以出”,我们知道王六郎已经做出了合乎道德的选择。鬼尚且可以有情有义,何况人乎?联系一下蒲松龄的生平,我们知道他一生穷困潦倒,尝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对炎凉的世态,他应该是深有体会。2、渔夫和王六郎之间为什么能有真挚的友情呢?(7分钟)明确:(1)对酒的共同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交。正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王六郎和许姓渔夫之间,“酒”成为他们友情的见证。(2)君子之交。首先,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妇女的行为,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当听说王六郎升为神祗时,称赞道:“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又表现出真心的喜悦。虽然语句不多,却也表明二人情笃非常。其次,王六郎上任之后,许氏“即欲治装东下”,前往探视故友。这在常人看来,事属虚妄,但许氏坚信不移。果然,他到达邬镇之后,备受款待。而王六郎也通过托梦、送别的形式,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由此可见,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的,这是真正的朋友之情,是超越生死、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友谊。4、人鬼之间可以有如此真挚的友情,你得到什么启示?(讨论)(8分钟)现实中,我们与朋友相知相交又是因为什么呢?共同的志向爱好,共同的品格追求,对待人事的一致看法等。相融也有冲突,经历时间历久考验,才能成就真正的友情。王六郎当了“招远县邬镇土地”,充其量只不过是鬼界里的一个乡镇长而已,还算不上“置身青云”,但作为一个酗酒溺死、找不到替身就永世不得超生的孤魂野鬼,就象如今现实生活里的无业游民一样,突然之间被任命为国家正科级干部,也算是时来运转、平步青云了、光宗耀祖了。他不忘当初渔夫老许邀酒相饮之恩、推心置腹之情,托梦给治下之民,盛情款待,礼物相送,并在渔夫老许归去时,“化羊角风,随行十余里。”这的确是容易让现今一些得志之辈汗颜,自己连鬼魅之辈还不如。四、主题探究(3分钟)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以坐馆为生,必是遍尝人间的炎凉世态,对于“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的势利观念也应有很深刻的体会。在《聊斋自序》中,他这样描述自己孤寂的心境:“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并发出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的呐喊,可见他对于真挚的友情,也是十分的渴望。但现实是无奈的,他只能通过自己的笔,通过王六郎这样的正直之鬼和许氏这样的下层劳动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表达对友情的赞颂和渴望。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