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新课导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家国情怀”都是每一个民族的精神主线。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香港会展中心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香港回归纪念碑早在150多年前,香港被形容为「荒芜之地」。时至今日,香港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商贸中心,跻身世界大都会之列。体裁:通讯(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电影“特定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1.什么是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W”和一个“H”即:①when:何时②where:何地③who:何人④what:何事⑤why:何因⑥how:何果3.消息的特点:•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②短:消息要求短。③快:时效性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4.消息的结构①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②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④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响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报道的特点.2.掌握本文运用现场景物寓意抒情的写法,学习本文选材上的特色,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自学指导一•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注意感情色彩,语速适中,掌握字词.•Chèjīngzhǔzài•撤离紫荆花瞩目接载•zǎi•载:记载载入史册年三年五载•zài•载:1装载2盛放3负荷,承受(水则载舟,水则覆舟)4乘坐,乘车5满,充满(怨声载道)6助词(汎汎杨舟,载沈载浮.(诗经)载歌载舞载欣载奔)自学指导二•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完成下列问题,五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本文正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找出这几个场景和对应时间,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香港维多利亚港■本文正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1、导语(第1段)2、主体(2—10段)3、结语(最后1段)概括出英国殖民者告别仪式的过程。•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降旗仪式;•子夜时分,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文章共有11段,有9段写的是现实的场景。自学指导三•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五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请找出本文的背景材料,说说它与现实场景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背景材料有何作用?•你认为文中哪些语段很精彩,耐人寻味?谈谈你的理由。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标题的意义和作用1象征意义:用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代表英国在香港的统治。2讽刺意义:词语“别了”表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结束。3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1、从写法看,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联词衔接在一起,历史与现实自然过渡,浑然一体,前后鲜明对比,洋溢着中华民族雪洗百年耻辱后的自豪情怀.2、从主旨看,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历史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也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解题规律•一、本文把现实和历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把历史景融入现实景去写,如“在香港飘扬了150我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二是在写现实景后,补充说明历史,如第4段介绍港督府的情况。这样写也是一种对比,一个是神气无比的过去的英国政府,一个受到屈辱压迫的弱小中国,但更重要的是现在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争取了主权,洗刷的历史的屈辱。二理解:作者并不直接出面发表议论,但是情感和评论都暗含其中。你认为文中哪些语段很精彩,耐人寻味?谈谈你的理由。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例如:港督降旗仪式,作者说“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7时45分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也只是一笔带过,但作者把这一事件放在历史今昔的对比上,有何好处?给人一种历史沧桑变化的感觉,使得曾经的坎坷,在人们脑海中“积淀成了神圣而执著的理性”,也使得“今夜的喜悦变得更加凝重”。4.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明确: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总结•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作者突出仪式本身的含义,这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作者并不直接出面发表议论,但是情感和评论都暗含其中。课文小结•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学习这篇文章你的收获是什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当堂训练•将本文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第一场景:4点30分,港督府末任港督降旗仪式。(第三自然段)•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第二场景:4点40分,港督府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第三自然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第三场景:6时15分,添马舰东面英国统治结束告别仪式(第五自然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第四场景:7时45分,港岛广场第二次降旗仪式(第五自然段)第五场景:子夜时分,交接仪式现场,中英香港政权交接易帜。(第八自然段)第六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添马舰东面港湾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第十自然段)请你将本文改写成一句话新闻英国撤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