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zhā]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方面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家养病,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虎溪称为“今之江淹”。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留下大量诗文;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后先是避兵灾于剡[shàn]中,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开始潜心著述,著有散文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史著《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颇有向死而生之意;后约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与世长辞,享年约八十四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县]项里[世传为项羽流寓之处,故名]。晚明小品文:体制短小的散文1、特点——“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形式自由文字活泼2、代表作家公安[荆州公安县]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张岱1、鬼节(俗称)传说这天地府洞开,鬼魂四出,故有“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家家要祭祀祖先的亡灵。2、盂兰盆会(佛教)盂兰,梵语“倒悬”之意(困苦的处境),盂兰盆,即解救倒悬之苦。故七月十五,佛寺要举行盂兰盆佛会,诵经拜忏,超度亡灵。3、中元节(地官诞辰)(道教)道教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天官、地官、水官诞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故七月十五道观要设坛做法事以求赦罪。①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译文: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②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xī](),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luán](),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考究的有楼的大船指吹打音乐头戴高冠,指士大夫按照优伶和仆役美女船上也有楼饰坐在游船上容貌美好的家僮有才德的女子慢慢地喝酒轻声地吟哦顾盼,看均为名作动轻柔的管弦音乐管乐和歌喉通“环”译文: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摆着盛大的筵席,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萧管伴和着歌声齐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zé](),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寺名]、断桥[西湖白堤的桥名],嘄[xiāo]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huàng](),净几煖炉,茶铛[chēng]()旋[xuàn]()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苏堤靠里的地方],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戴头巾坐船乘车穿长衫通“挤”呼叫怪叫乱嚷没有腔调的歌曲,形容唱得乱七八糟窗幔温茶、酒的器具随时,随即逃避雅洁的瓷杯无声地传递故意,作某种姿态译文: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③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喜欢这个名目],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qíng]()燎[liào](),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9-11时17-19时用酒食或财物慰劳举着火把等待催促开船像水沸腾,像物体震撼,形容喧嚷梦中惊叫说梦话说话别人听不见接近通“只”译文: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像聋子一样,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像哑巴一样;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摩擦,脸与脸相对而已。④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yǐ]()舟近岸。断桥石磴[dèng]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衙门的差役恐吓,吓唬分布在天空的星星摆设酒筵尽情喝通“移”,移动译文: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⑤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huì]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zhù]()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qiè]()。洗脸筷子放好放开船有雅趣的朋友扑快意译文: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1)写“二鼓以前”杭人游湖嘈杂喧嚣、混乱拥挤的场面,嘲讽俗人看月只是“好名”,凑热闹,全然不解其中雅趣。(2)俗人散尽,吾辈游湖的清净幽雅的环境气氛,以衬托赏月者情怀之高雅。两种场景五类看月之人暗寓褒贬鄙视庸俗欣赏高雅1、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假冒风雅的官僚2、身在月下而不看月者——无意风雅的富豪3、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故意风雅的游客4、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不懂风雅的市井之徒5、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不欲显雅而真正风雅的文人雅士(1)写人生动传神人物描绘上,绘其形,传其神,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如“装假醉,唱无腔曲”“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见月者”等等,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2)善于营造氛围作者写月下情景,营造气氛,充满诗情画意。如“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何其清幽馥郁,令人神往。(3)笔调幽默诙谐作者以一种诙谐的手法,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精准恰切地捕捉住人物形象的神髓所在,不加藻饰,言简意赅,从而赋予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含蓄的韵味,使读者在有限的语言空间中感到无穷的回味。在层层的白描中,三言两语勾勒出形态各异的游湖看月的五种人,写得穷形尽状,生动传神。课堂训练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呼群三五,跻入人丛(《西湖七月半》)笑啼杂之,还坐露台(《西湖七月半》)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西湖七月半》)吾辈始舣[yǐ]舟近岸(《西湖七月半》)“跻”通“挤”,拥挤“还”通“环”,围成环“止”通“只”,仅仅“舣”通“移”,移动二、找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西湖七月半》)三、找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西湖七月半》)亦船亦楼,名娃闺秀(《西湖七月半》)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秀(《西湖七月半》)不舟不车,不衫不帻[zé](《西湖七月半》)古义:顾盼,看;期盼名作动,坐着楼船,奏着音乐,戴着高帽子,摆着盛大的筵席名作动,坐着楼船,带着美女名作动,也坐着船,唱着歌名作动,坐船,坐车,穿长衫,戴头巾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西湖七月半》)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西湖七月半》)席其上,呼客纵饮(《西湖七月半》)四、判断文言句式并翻译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西湖七月半》)形容词作动,催促使动用法,使……恐怖,吓唬名作动,在上面摆上筵席状语后置轿夫大声喊叫着船上的人,用很快要关城门吓唬他们再见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刻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十二地支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