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和实施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负责人陆建身教授博导目录一.21世纪生命科学突破(综述)二.生物学科教育目标三.生物学课程与教材四.科学教育与生物教育五.量表、热点问题及案例21世纪生命科学突破(综述)•一.大科学时代的大教育背景•二.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三.21世纪初生命科学的重大分支学科和发展趋势•四.21世纪初生命科学最有可能突破的领域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的结构及其分类体系•第三节.生物学教育目标的现状和趋势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目的和目标都是指某种行为活动的指向和结果体现。一般说来,目的比较抽象,是某种行为活动的普遍性的,统一性的、终极性的宗旨或方针;而目标则比较具体,是某种行为活动的特殊性、个别化的、阶段性的追求或目标。某一行为活动目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许多隶属的具体行为活动目标的实现,目的内涵的精神是贯穿在各个具体目标之中的。故目的与目标是普通与特殊、统一与个别、终极与阶段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1.教育目的(educationalaims,aimsofeducation):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是最宏观的价值,它可以具体体现在教育哲学中,教育方针中。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教育目标(educationalgoals,goalsofeducation):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是根据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1.课程目标(curricularobjective):课程目标又是“教育目标”“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了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课程的目标。2.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objective):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些什么事情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对既定目的的各个方面进行更精确的、更详细的说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一般可将教学目标看成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层次结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关系: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教学意图进行的概括或总的说明,而教学目标是对达到既定目的的各个方面进行更精确的,更详细的说明,它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具体阐明了教学的目的。区别:第一、教学目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提出教学要求的,而教学目标则是以学主为主体的。第二、教学目的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主观期望,而教学目标是对学主学习结果的规定。第三、教学目的描述是笼统抽象的,而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着明确的限制。第四、教学目的是无法测量的,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以通过相应的测试进行测量。第五、教学目的仅对教师适用,而教学目标对学生也是极有价值的,学生可借助它明确学习的方向,展开有效的学习。4.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生物学科的课程目标,是生物学科教育总目标具体化的产物。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比较课程具体目标教学活动目标目标编制者课程教材专家;教师;目标编制依据课程一般目标和学科知识课程具体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体系及学生群体特点;活动情境特征、具体的学生的特点目标的形态静态的、一律的、基本不不同的学习情境、不同的学生的变的;目标是有所差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的;适用性适用于全部的教育对象;适用于特定的教育对象;三.研究教育目标的意义(一)有利于调整生物学科教育的方向,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有利于促进课程教材的更新调整(三)有利于教师整体地把握好生物课程教育(四)有利于教师编制教学活动目标四.生物学科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一)教育目标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教育目标应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三)教育目标应当体现学科特点第二节.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的结构及其分类体系生物学科教育目标对生物课程教材建设和全部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也是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依据。认识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的不同结构和分类体系,对推进当前的生物学科教育改革具有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指导意义。一.教育目标结构(一)永恒性目标和时代性目标1.永恒性目标:它是指那些并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超越时代的,相对稳定的目标。2.时代性目标:它是指哪些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着的目标。这种变化可以发生在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的各个层面。(二)普适性目标和地域性目标1.普适性目标:它是指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需要共同实现的那部分目标。2.地域性目标:它是指与不同地区社会文化生态、社会生产所能提供的教学条件及其育人要求相适宜的那部分目标。二.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的分类体系(一)教育目标分类研究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1)认知目标:①知识②领会③运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2)情感目标:①接受②反应③价值评价④组织(3)技能目标:①知觉②定向③有指导的反应④机械动作⑤复杂的外显反应⑥适应⑦创新2.巴班斯基的教育目标分类:(1)教养任务。(2)教育性任务。(3)发展学生思维、意志、情感、认知兴趣和能力的任务。(二)我国中学生物学科教育的目标分类体系我国对学科教育目标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从1985年起,才开始有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的分类与编制的有关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借鉴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思想,但在研究实践上,主要选择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两个领域,对情感目标还少有人涉及,并且对布鲁姆的过细分层作了适度的综合简化处理。《生物教育学》提出了如下生物学科教育目标分类体系:1.知识能力目标①识记②理解③应用④分析综合2.技能目标①模仿②学会并独立操作③熟练操作④创造性设计三.国外生物学科教育目标(以美国为例)美国生物学科教育目标涉及五个方面:“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社会需要”“个人需要”“生计教育”在当代美国中学生物教育中,知识目标仍位居第一;探究目标依然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推崇,但在实际教学如何更好地实施尚需深入研究;社会目标由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冲突而受到特别强调;而人们对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计教育的关注与日俱增。四.国外生物教育目标的启示(1)强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2)强调基础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3)应当适合于本国国情(4)教育目标具有可行性(5)注意各个学科的横向联系(6)比较重视德育教育第三节生物学教育目标的现状和趋势“学会生存”---21世纪全球教育与生物教育目标1.社会和环境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2.科学素质目标3.个人需要目标4.生计教育目标生物学课程与教材•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台湾生物教材•第三节.国外生物学课程与教材•第四节.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趋势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概念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由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而来,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ofstudy),简称学程。我国一些教育辞书上对课程的解释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学校提供的所有教程,后者则特指一门学程,如生物学学科的全部教育内容。二.课程内涵的多元化我国教育界一般倾向于认为,课程的本质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可迁移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三.现代西方主要课程流派(一)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它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为特征的课程论流派。学科中心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按照学科组织起来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接受文化遗产。2.通过学习逻辑地组织起来的教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智力。3.以传统的系统的知识为基础,容易组织教学,也容易进行评价。(二)儿童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它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进行组织的课程论流派儿童中心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乡土性。它是以儿童所在社区的课度为题材的。2.综合性。它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3.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它以自律性学习的指导为重点。4.经验性。学习者通过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重构经验。(三)学问中心课程论学问中心课程论,它是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中心,着眼于充分反映现代科学的成就,强调科学的基本概念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课程论。学问中心课程的特点是:1.学问化:教学内容显然是学问,但知识必须学问化才能学习。2.专门化:每门学科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各成独立的实体。3.结构化:着限于知识结构的把握。(四)人本中心课程论人本中心课程论,它力主学校课程的“人本化”,强调实施三类课程: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课程,以实现包括学术潜力与非学术潜力在内的人的能力的全域的发展。它是从学习者的内在需要和社会现实需要出发,把学生的认知、情意和行为等方面统一起来,以人格、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为目的的课程思想和体系。人本中心课程的特点是:1.谁接受教育——所有的人在一切时期接受教育。2.学习什么——学术性课程,计划化的课外活动,人际关系课程,“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的课程。3.为什么需要教育——使学生理解教育,所学内容价值,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具有自信心,对学习具有忍耐心。4.如何进行教育——使学生成为活动主体。5.在怎样环境中引起学习——互教互学和提供接触多种多样的教师。6.需要怎样的控制——以儿童和社区能够参与的方式来决定。但是,它倡导尊重人的价值的同时,助长了反科学理智主义,造成儿童学业水准的低落与纪律训练的松驰。第二节.台湾生物教材我国台湾省初中生物教材,共分十二章和三个附录(特点及目录)第三节国外生物学课程与教材一.美国生物学课程设置:20世纪后五十年,美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与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国际环境的变动密切相关。而在教育界内部,一些重要的课程改革思潮则直接地指导和影响这些变革,成为历次变革的理论基础。总的看来,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是美国大张旗鼓地开展学科课程改革运动、并取得重大进展、进而影响到世界教育改革、形成全球性潮流的时期;六十年代未至七十年代,则是检讨和反思前一时期课程改革,一度处于迷茫和彷徨,从而提出教育人性化,强调个人价值的时期;七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又是重新振兴公共教育,高度注重教育质量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出了新的综合性目标,即教育不仅要同社会生活和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还要更有效地满足个人的志趣。这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当代,美国更明确地提出了包括《2061计划》在内的新全球教育战略,旨在建立世界第一流的教育。(一)美国生物课程的改革(二)美国生物学课程设置:美国中学的生物学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大致为初中三年的综合理科,高中一年的生物学选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又有各自不同的安排。其共同的特点是:•1.具有课程门类众多,学习内容因人而异;•2.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3.渗透人文教育(如《生物伦理学》主题涵盖动物权利、组织移植、遗传和猝死等)。(三)美国BSCS生物教材及其特色1958年,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生物科学课程研究”(BiologicalScienceCurriculumStudy),简称BSCS。40多年来,BSCS编写了许多中学生物生物学教材,历久不衰,风靡全球。现已发展到编写大学教材,以及生物学以外的其它学科(包话社会科学)的教材,还组织和举办各种有关生物学的教学活动,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均有较大影响。特色:•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实验与研究能力的培养•2.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3.注重STS教育――内容的开放性二.英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材英国中学生物学课程自80年代中期开始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其科学课程中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