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04全体成员:陈泽健洪培佳小屌鹏基佬成大哥无屌聪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二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三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四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案例:云南“李昌奎案”不答应男子求爱,卫校女生被刺死2008年6月18日午后,昭通市出奇的热。吴倩课后随赛锐一起走进昭阳区钻石广场附近的一家咖啡厅,就再也没出来。吴倩的母亲张绍琼说,此前吴倩谈了一个姓王的男朋友,偏偏赛锐也一直在追求吴倩。“事发当天,赛锐把吴倩约到咖啡厅,提出双方将此事作个了断。”让张绍琼夫妇没想到的是,赛锐为了赢得吴倩的欢心,竟然用刀相逼。“他问一句喜不喜欢,吴倩回答不喜欢,他就狠狠地刺下一刀。”云南“李昌奎案”张绍琼说,她通过事后的庭审得知,案发当天,女儿近乎双手抱头哀求。“但赛锐根本不管这些,他甚至骑到吴倩身上,连刺了27刀。”吴倩最终因心脏、肝脏、肺部、腹部、背部等多处受伤,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最残忍的是,当凶手刺下二十几刀后,吴倩不仅喉管被割断,她的头部,只有一点皮与身体相连。在事发现场,鲜血溅满整个墙壁,惨不忍睹。”2009年5月,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一审凶手被判死刑二审省高院改判为死缓2011年3月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终审判决。就因为有了“自首”这个“免死牌”,两份一字之差的判决书,顿时间在家属间和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云南“李昌奎案”2011年8月22日晚上9点20分左右,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后,认为原二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但对李昌奎改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量刑不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改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院核准。最高法院终审判决死刑。2011年9月29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李昌奎在云南省昭通市被依法执行死刑。引导同学们在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的过程中,既要从一般原理的角度了解法律的概念及历史发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而且要进一步提高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法律的历史发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理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案例:谁有权制定法律?某村有一公共果园,常有村民饲养的牲畜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村委会为此召开村民大会,提出今后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村委会有权任意处置这些牲畜。村民大会当场举手表决,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这一规定。有一天,村民孙某的两只山羊再次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时被守护人打死。孙某遂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并声明表决时自己并未举手同意这一规定。案例分析本案中村委会的行为不是立法活动,村民大会通过的规定不是法律,不是法的表现形式,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而,孙某有权依法获得赔偿。这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法律的特征和创制?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二、法律的一般含义三、法律的历史发展法的古体“灋”.《说文解字》中记载:“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是传说中的独角兽,能够分辨当事人有罪还是无罪,对有罪的就“触”,对无罪者就“不触”。“律,均布也。”“均布”是古代调音律的工具,把律比做均布,说明它有规范、统一人的行为之意,“律”指一致遵循的格式、准则。一、法律的词源灋法与律也通用,有常规、均布、划一之意。《唐律疏议》明确指出:“法亦律也,故谓之为律”。清末以来,“法”与“法律”是并用的。法与律有区别的,法的范围比较大,往往指整个制度,律指具体规则,尤指刑律。总的来讲,“法”“律”两字是分开用的,“法律”一词在清末民初才被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也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一般场合下,把所有的法统称为法律。表示法律的词语:lawjuslexdroitloi西方学者认为:法指的是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法律指有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行为准则。二、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以及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只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薄熙来案二审维持无期徒刑判决.mp4(4)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的一般含义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三、法律的历史发展1、奴隶制法律特征: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隶的的法律人格;三是刑罚方式极其严酷;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2、封建制法律特征:一是肯定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专制王权;四是刑罚严酷、野蛮擅断3、资本主义法律基本原则:一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是承袭古罗马法律传统建立。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和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第一,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的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第二,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习惯用法典的形式对某一法律部门所包含的规范做统一的系统规定。英美法系习惯用单行法的形式对某一类问题作专门规定。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第三,法官权限不同大陆法系:法官只能适用法律,不能创造法律英美法系: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判例法,既可以适用法律,也可创造法律。第四,诉讼程序不同大陆法系:以法官为重心,突出法官的职能英美法系: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中心,法官只能是仲裁人。4、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特征: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二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社会主义法律形成的阶段1、孕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过渡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确立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权力都属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因此,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既是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也是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一)法律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最首要的作用)授权性规范——授权性指引禁止性规范——禁止性指引义务性规范——义务性指引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获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自觉调整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从而减少矛盾纠纷,减少违法犯罪行为。3、评价作用客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标准:合法与不合法,只要违反法律就必须担责。4、强制作用法律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障实施的作用。强制手段包括警察、法庭和监狱等。5、教育作用法律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实现方式:了解和学习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和鼓励《今日说法》爱情的囚徒吉林女子监狱的教育(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法律的制定(二)法律执行(三)法律适用(四)法律遵守法律制定的概念、程序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一)法律制定立法程序:1、法律草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3、法律草案的表决;4、法律的公布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成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二)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机关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三)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四)法律的遵守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治体系宪法的历史发展世界1、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英国(不成文宪法)2、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1787年)3、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法国(1791年)4、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苏联(1918年)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治体系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治体系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治体系怎样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思考: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治体系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一)宪法的特征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治体系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要更加严格、更为复杂。我国宪法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治体系探源中国宪法(二)宪法的基本原则P131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在宪法和法律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治体系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

1 / 1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