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王羲之题解朗读课文研习课文理清思路课堂检测2、鉴赏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3、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学习目标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1、了解作者及序的文体特点。5、掌握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关怀国事,政治上有积极的一面,后辞官,放情山水以自娱。善书法,有之称,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王右军书圣天下行书第一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父子碑流觞曲水畅叙幽情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王羲之《兰亭集序》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后人评价:•“高雅、清新、华美、蕴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序是一种文体,是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多介绍成书成文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意旨,作者情况,也可包括对作品的评价和有关问题的阐发。古人宴集,常一同赋诗,推一人作序。介绍书序配乐朗读听朗读,注意字音、语气、节奏,整体感知内容。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曲水若合一契形骸彭殇临文嗟悼guǐkuàijīxìtuānshāngqìháishāngjiē理清字、词、句意。修禊事也茂林修竹修短随化列坐其次列叙时人死生亦大矣动词,从事,做形容词,高形容词,长动词,排列副词,一一地形容词用作名词,大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活用形作动:穷尽形作名:贤士形作名:年少的,年长的。名作动:围绕使动:使……流动使动:使……舒展;使……开畅会于会稽山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仰观宇宙之大引以为流觞曲水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在介词,对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把介词,因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标志——这是不同于一般序文之处对照书序,感知内容。作诗缘由(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作诗情形(一觞一咏)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成书意义(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借题发挥(论生死)(一)记叙兰亭盛况;(三)交代作序目的。(二)抒发人生感慨;本文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理清思路朗读第一段,理清背诵思路。感受永和……癸丑……暮春…………兰亭……修禊事也群贤……少长……此地有……,又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时间地点目的人物环境活动天气记叙兰亭盛会第一段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是哪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是“可乐”之事。研习课文暮春之初良辰风物之美美景视听之娱赏心人物之盛人贤修禊事也乐事进入作者眼中的景物有哪些?山、水、林、竹、天、风崇山峻岭茂竹修林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作者如何描写这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极其简约。如写竹,只言其“修”,绘其形,而弃其翠绿;写水,着眼水清流急,四环相映之态,而弃其碧波。再看天气,天宇晴朗,和风吹拂,在这里没有草长莺飞,也没有姹紫嫣红的艳丽,只有清风拂面,水声泠泠,如此美景,在良辰、乐事的氛围中,给人带来的是愉悦,让人是非顿消,心境澄明,信可乐也。语言:精练优美,朴素清新。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特点:素淡、雅致。第二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承接上文不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内心感受思考生死发出感慨夫……或……或……虽……当其……曾……及其向……犹不能不……况古人云……乐痛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不突兀。有聚必有散,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这已经使人情绪低落。况且兰亭聚会是为了“修禊事也”,修禊,是为了祈福消灾。人生最大的福莫过于健康而快乐地活着,最大的灾莫过于死亡,由人生聚散想到死亡、生命,不免乐极生悲。文章第一部分言乐,第二部分言悲,是不是显得很突兀?为什么?第三段作者是如何表明写作目的的?与昔人共鸣对今人批判于后人有感每览昔人……固知……后之视今……故……虽……诗集的编成及其意义作者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归纳总结昔人兴感若和一契后之视今犹今视昔成书经过成书意义感古今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悲夫今古后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那么,人生的真正之乐在哪里?文章开头所写的会稽雅集,实际上就形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课堂检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C.夫人之相与(交往)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若合一契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其致一也D.吏呼一何怒DA•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其致一也C.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虽趣舍万殊,AD•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C1、背诵全文。2、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游目骋怀“、”情随事迁“四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