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解析: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都需要在DNA双链解开后才能进行,A项、B项叙述正确,不合题意;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间期,若DNA双链不能解开,细胞周期将被阻断在间期而不是中期,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该物质能阻断DNA分子的复制,故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项叙述正确,不合题意。答案:C2.(2016·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使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项错误;噬菌体是一种病毒,需寄生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噬菌体,而应先用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含32P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使其带上放射性标记,C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正确。答案:D(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3)基因的概念Ⅱ(4)DNA分子的复制Ⅱ(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1.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侧重于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尤其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侧重实验方法、结论推导等。对病毒重组或感染实验也多有考查。2.高考对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考查内容侧重于DNA、RNA分子的化学组成及比较。DNA结构特点,DNA分子复制及基因表达场所、条件、过程等。此外,常在题目中渗透考查相关计算等。核心梳理1.理清“2”个经典实验(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①过程: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脂质、DNA经DNA酶处理后的水解物(分别加入)+R型细菌――→相互对照混合培养观察菌落特征。②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搅拌、离心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②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搅拌、离心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③结论:①②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明确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DNA或RNA)。(2)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DNA。(3)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3.巧用“五、四、三、二、一”记牢DNA的结构(1)五种元素:C、H、O、N、P。(2)四种碱基:A、G、C、T,相应地有四种脱氧核苷酸。(3)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碱基。(4)两条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5)—种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4.牢记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1)常用公式A=T,G=C;A+G=T+C=A+C=T+G=50%。(2)“单链中互补碱基和”所占该链碱基数比例=“双链中互补碱基和”所占双链总碱基数比例。(3)某链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的该比值互为倒数。5.把握核酸种类的判断技巧(1)有T的一定是DNA,有U的一定是RNA。(2)有T且A=T,一般为双链DNA。(3)有T但A≠T,应为单链DNA。6.关注“6”个DNA复制的常考点(1)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病毒繁殖时。(2)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真核生物)。(3)模板:DNA的两条链。(4)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5)酶:解旋酶、DNA聚合酶。(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7.抓准DNA复制中的“关键字眼”(1)DNA复制:用15N标记的是“亲代DNA”还是“培养基中原料”。(2)子代DNA:所求DNA比例是“含15N的”还是“只含15N的”。(3)相关计算:已知某亲代DNA中含某碱基m个。①“复制n次”消耗的该碱基数:m·(2n-1)。②“第n次复制”消耗的该碱基数:m·2n-1。8.理清转录和翻译的“5”个常考点(1)时间: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2)场所:转录——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翻译——核糖体。(3)模板:转录——DNA的一条链;翻译——mRNA。(4)原料:转录——4种核糖核苷酸;翻译——20种氨基酸。(5)酶:转录——RNA聚合酶;翻译——合成酶。9.把握“3”种类型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方式(1)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转绿RNA――→翻译蛋白质。(2)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①具有RNA复制功能的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复制――→翻译蛋白质(性状)。②具有逆转录功能的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RNA――→逆转录逆转录酶复制――→转绿RNA――→翻译蛋白质。10.区分2个“子”——密码子和反密码子(1)密码子在mRNA上,反密码子在tRNA上。(2)密码子有64种,61种对应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反密码子61种,具有特异性。热点追踪考点一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典例1】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离心后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应将未被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5S的普通培养基中直接培养C.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若改用未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2P、35S标记的细菌,则子一代噬菌体都含32P和35S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错误;噬茵体属于病毒,病毒都是寄生的,不能在含35S的普通培养基中直接培养,B错误;搅拌是为了让细菌和其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分离,离心是为了让细菌沉到底部,而蛋白质外壳到上清液中,然后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C错误;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时,所用的原料全部来自细菌,若改用未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2P、35S标记的细菌,则子一代噬菌体都含32P和35S,D正确。答案:D[思维点拨]在解答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时,应明确标记生物和标记元素,思维流程如下:[知识技法误区]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分析的“两看”法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S型细菌DNA糖类蛋白质脂质DNA水解物+R型细菌――→相互对照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水解物也不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3.三个经典实验的关键语句1格里菲思采用了活体转化法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某种转化因子”。2艾弗里实验采用直接分离法证明只有DNA可实现转化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起转化遗传物质作用。3赫尔希蔡斯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题组集训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提供了重要依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选C。答案:C2.(2016·江西新余一中模考)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C.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毒性不能稳定遗传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A错误;实验①和实验④的自变量为是否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实验③和实验④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R型活细菌,B正确;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发现S型活细菌,该活细菌的毒性能够稳定遗传,C错误;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S型活细菌是由R型活细菌转化而来的,不是突变的结果,D错误。答案:B3.(2016·湖南十校联考)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某同学据图分析总结出六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有()①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②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③图1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⑤如果培养2代以上,甲处DNA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个数一定增多⑥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解析:分析图1可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已被32P或35S标记,故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①正确;用含有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乙中,有两个含有放射性,②错误;图1中用含有32P或35S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证明了噬菌体增殖时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③错误;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可说明在噬菌体增殖过程中,起遗传效应的物质是DNA,因被35S标记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中,故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正确。若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甲处的DNA分子无放射性,⑤错误。若培养2代以上,乙处部分噬菌体的核酸含放射性,⑥错误。综上可知正确的有两项,应选B。答案:B4.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能贮存大量遗传信息D.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解析:A项,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没有DNA高,且不能自我复制;B项,作为遗传物质,要能控制生物的性状,而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项,作为遗传物质要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能贮存大量遗传信息;D项,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可能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答案:A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定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S型细菌的DNA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该实验的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DNA的作用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需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定,然后分别将各种物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用来探究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A正确;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B正确;能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S型细菌的DNA,C正确;该实验的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RNA、荚膜多糖等其他成分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