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部分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穿越时空单元概述第27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考纲明示: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干梳理•巧点妙拨知识清单一、“百家争鸣”2.流派及主张(1)儒家(2)道家(3)法家①代表人物:韩非子。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③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4)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主张“尚贤”。3.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2)逐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思想解放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巧点妙拨[误区警示]民本思想≠民主思想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主统治为前提的;现代民主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是在民主制度保障下的民本思想,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提醒]道家崇尚自然,宣传自然无为。对于今天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有现实意义。[误区警示]法治≠依法治国韩非子的“法治”不是“依法治国”,而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中央集权,刑律成为镇压人民、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拓展深化]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根本原因:新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误区警示]诸子百家中,春秋战国时代最受统治者推崇的并不是儒家思想,而是法家思想,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需要。儒家思想是汉代以后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通史链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判断正误①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道教的创始人。(×)说明: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②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说明: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他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儒学”。(×)说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因为它宣扬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说明: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⑥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2.选择: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答案:A3.选择:“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这一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答案:B4.选择:董仲舒认为文化的“一统”与政治“一统”之间的关系是()A.一致的B.相反的C.分离的D.以上都不是答案:A5.思考:孔子“仁”的学说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原因。试答:提示:(1)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考点研析•分层突破Step1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微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主要治国思想【史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史料一反映出老子怎样的治国主张?试答:提示:无为而治。【史料二】……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孟子·梁惠王上》史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主张?试答:提示:仁政。【史料三】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史料三反映出韩非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试答:提示:严刑峻法。(1)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2)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主要治国思想(3)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微考点2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史料一】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史料一如何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试答:提示:认为新儒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及民族精神形成有重大积极作用,但有唯心主义倾向。【史料二】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史料二怎样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试答:提示:史料二认为新儒学禁锢、封闭了人们的思想,消极作用严重。【史料三】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史料三反映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试答:提示:①推动人们积极学儒学。②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史料四】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岉,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史料四反映出儒学什么功能?试答:提示:维护封建秩序,充满了封建等级与保守意识。(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可取和需要批判之处(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Step2综合点——要点讲练提能要点1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点及联系[要点整合]1.思想特点(1)儒家提出仁政、德治、礼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轨后,宜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法家主张推行严刑峻法(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用道家思想为宜。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2.相互关系(1)儒、法、道三家有互补性,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的趋势。战国时期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西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辅,兼采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2)儒、道、法各家彼此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点训练]1.[2014·四川成都高三检测]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解析:“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正确。答案:A2.[2014·山东日照高三检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这说明()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解析:《史记》中的记载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子、韩非子的思想均来源于道家的黄老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主张并不一致,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学说较为流行,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D项错误。答案:A要点2例证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要点整合]特点例证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于一体例如他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就是借用了道家思想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例如他提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表明了他“君权神授”思想特点例证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例如他用“天人感应”思想规劝统治者要行仁政,“灾者,天之谴也”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例如他指出皇帝是“受由天之号也,为人主也”特点例证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例如他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实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辩护[对点训练]1.[2015·云南昆明摸底]《汉书·董仲舒传》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A.强调大一统思想B.主张君权神授C.强调天人感应D.糅合各家思想解析:材料的三段引文分别是道家、儒家、法家思想,可见董仲舒的思想糅合各家思想。答案:D2.[2014·北京海淀模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解析:材料指出三纲五常源自天,并且强调君臣关系,因而C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材料不是讨论人际关系的。B项错误,因为材料强调君权,没有分封的思想。D项是宋代理学的主张,排除。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