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丁锦宏博士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2020/2/25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课程改革呼唤班主任工作新思路第二部分班主任工作若干方法2020/2/25第一部分新课程与班主任工作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改革呼唤教学制度的变革三、新课程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挑战2020/2/25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要求、时代要求、地域背景要求)构建什么样的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课程和教学的依据——一种逻辑思路课堂文化的价值:由改变教学实现改变人!课程内涵与外延的拓展实施什么样的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2020/2/25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0102030405060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价值判断自主获取知识基础知识技能交流合作科学素养搜集利用信息生活生存人生规划批判性思考校长教师2020/2/25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责任感和道德创新精神生存生活能力批判性思考人生规划0102030405060708090基础知识技能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搜集和利用信息传统美德身心健康价值判断校长教师2020/2/25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69.825.21913.513.2010203040506070基础知识技能自主获取知识实践能力责任感和道德科学素养价值判断身心健康创新精神交流合作批判性思考搜集利用信息生活生存人生规划2020/2/25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是学校教育的天职会交朋友——不唯我为中心乐予帮助——以讲奉献为荣主动认错——能主动承担责任尊重,为别人高兴——拥有宽旷胸怀与人合作与共享成果——将自我融入集体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2020/2/25学校教育的反思——学生人格问题人际关系的反传统——“代沟”到弑母厌学的不解情结——集体出走享乐与拜金主义——“吧”族、盗窃错看人生——集体自杀“恨铁不成钢”“学习不快乐”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2020/2/25教育需要培养?——品德是银——需要内秀意志智力是铁——需要心智基础意志是铜——需要斗士精神气概是金——需要信心远见整合人的可爱素质,打造具世界级城市的人文精神,立志成为一代新市民的楷模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原理思维人际关系审美2020/2/25时代特征与社会特征对于背景的思考——时代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与培养相关精神和能力全球化、数字化环境——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本领学习型社会——适应不同环境的学习能力社会的转型: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呼唤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2020/2/25对于背景的思考——地域发展需要发展的定位多元文化环境——吸纳和影响(理解、交流、融合)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呼唤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2020/2/25对于背景的思考——世界趋势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90年代以来,共同关注:•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信息素养•公民的责任•国际视野关于培养目标——目标的思考与应对2020/2/25实现“三个面向”“与时俱进”的教育对于背景的思考——教育改革面向世界——开放的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面向现代化——体现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教育;物态文化环境——绿色观念制度文化环境——法制观念行为文化环境——文明生活心态文化环境——健康心理和谐与发展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目标的思考与应对2020/2/25学生的发展:多元智能与知识转型多元智能的客观特征对于背景的思考——课程编制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智能结构和智能差异——课程的响应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目标的思考与应对2020/2/25学生的发展:多元智能与知识转型知识转型的要求对于背景的思考——课程编制神话知识型——源于远古神话时代形而上学知识型——源于中古人文时代科学知识型——源于工业化时代文化知识型——伴随后现代时期的到来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第三次转型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目标的思考与应对2020/2/25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特点(亮点)是什么?这些亮点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课题,也是国际教育界共同面对的话题。亮点2020/2/25第一,强化品德教育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蒙教育。•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一种“反发展”、“反教育”。•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基因歧视、安乐死、辅助生殖)、学校暴力层出不穷。2020/2/25第一,强化品德教育冲破空洞抽象的理论与道德的说教,提高实效性。•走进学生的真实世界、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消解学科逻辑的同时,建构教材的生活逻辑。2020/2/25第二,关注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指领悟一定的文化理想,并且据此掌握一切个人心智能力的统整的创造性发展。其内涵是随着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理念的演进而有所不同。2020/2/25•20世纪60年代“科学素养”的涵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伦理)。•语言是文化。德国文法中学的课时表中,半数的课时是语文学科,包括德语、一外、二外、三外、四外。“文法中学,造就了一个德意志民族”。2020/2/25第二,关注人文素养•母语的价值。语文能力是做人的起码的基础;语文是思想的、信念的、道德的、伦理的载体。“丢弃母语就是通向亡国的道路”。•双语教育。•希腊语、拉丁语与我国的古典文学。2020/2/25第三,凸显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各门学科的基本要素。•随着课程信息化的进展,在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大的落差。2020/2/25教育软件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新课程实施的推进。•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2020/2/25第四,倡导综合实践活动2020/2/25在民众学校的发展史上,把人当“人”的教学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教学往往成为压抑“人”的生命活力的“人工窒息机”。即便在21世纪前夜的今日,教学沦为“人工窒息机”的状况依然没有改观。如今,在受到教学窒息的学生们中间,疲于奔命甚至断送性命者,屡见不鲜。(佐藤正夫《教学原理》)2020/2/25概念重建: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2020/2/25(二)重建课程的概念(一)重建学习的概念(三)重建教师的概念(四)重建学校的概念2020/2/25(一)重建学习的概念学习的认知科学的研究:直线式发展还是循环式发展?基因与环境多元智力理论IQ-EQ-MI-MQ2020/2/25(一)重建学习的概念三种学习理论反应强化:行为主义知识习得:认知主义知识建构:建构主义(熟能生巧、熟能生笨、熟能生厌)2020/2/25(一)重建学习的概念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假定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涉及的概念是不断精致化的学习具有主观性和个别性学习具有情境性和脉络化学习具有社会性(社会互动)2020/2/25(一)重建学习的概念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假定学习具有情意性学习课题同学习者的发展需求的关联性、生活化、挑战性学习受到学习者发展程度的影响学习包括元认知2020/2/25(一)重建学习的概念学习活动的特质学习即行为的变化学习即意义的生成学习即生存的感悟学习即智慧的对话学习即文化性实践2020/2/25(二)重建课程的概念课程即科目或是教材学科本位、基础本位、教师中心课程即经验学习者、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结果课程即计划包括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评价的预设,强调刚性2020/2/25(二)重建课程的概念课程即目标目标的层层分解和组合课程即研究假设课程是开放的假设,不是天经地义的教条和命令,不是寻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进入多元文化的对话2020/2/25(三)重建教师的概念从传统教师隐喻看理想教师形象的缺失隐喻一:春蚕、蜡烛、春泥——“悲壮牺牲者”的形象隐喻二:一桶水——知识灌输者的形象2020/2/25(三)重建教师的概念从传统教师隐喻看理想教师形象的缺失隐喻三:园丁——“技术熟练者”的形象隐喻四:?——“落寞的孤独者”的形象2020/2/25(三)重建教师的概念教师专业化的误区误区一:“工业化”驱动“专业化”误区二:“消闲化”驱动“专业化”误区三:“行政化”驱动“专业化”误区四:“技术化”驱动“专业化”2020/2/25(三)重建教师的概念教师概念重建的课题课题一:分科主义学科本位的情结、应试文化的霸权课题二:形式主义不是表演而是表现2020/2/25(三)重建教师的概念教师概念重建的课题课题三:等级主义学生排队、教师排队、校长排队、家长排队课题四:单位主义没完没了的空幻的杂务2020/2/25(四)重建学校的概念学校不是什么行政机构、军队、公司、监狱学校是什么——学习共同体——共同的教育理想——一贯统整的课程(语词语言、数学语言、艺术语言与核心知识)2020/2/25(四)重建学校的概念学校是什么——丰富的课程资源——传统的美德教育(课堂教学、学校环境、社会实践)基础教育的两个使命——学力与人格2020/2/25二、新课程呼唤教学制度的变革2020/2/252020/2/252020/2/25走班制?班级互访制?学分制2020/2/252020/2/25第二部分班主任工作方法介绍2020/2/25三、新课程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挑战1、学生观的变革2、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监狱长?孩子王?平等者中的首席?3、互主体时代呼唤班主任工作由“控制型”向“民主型”转变4、信息化时代呼唤班主任工作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向“学习过程”5、急速变化时代要求班主任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6、网络时代呼唤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变革2020/2/25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你了解你班的学生吗?学生的需要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言语沟通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三、建立良好的学生关系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四、建立班级体(团队)2020/2/252020/2/252020/2/25五、表扬为主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六、沟通家长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2020/2/25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为自尊与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测量指标都有着高相关。(TheCastsofSeekingSelf-Esteem.JournalofSocialIssue.58,no.3(2002):597-615)2020/2/25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标准(四条):身体、智力、情绪协调;适应环境,人际交往顺利;有幸福感;发挥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经典十条):自我安全感;了解自己;理想、目标切合实际;适应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控制情绪;适应群体,发挥个性;适当满足个人需要。美国人格心理学的标准(七条):自我开放(不自我封闭);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安全感;正确地认识现实;胜任自己的工作;自知之明;内在的统一的人生观。2020/2/25小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