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6•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一、万里南迁•1937年,侵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战火迅速燃遍整个华北,华北岌岌可危。•同年8月28日,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接到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三校南迁长沙,联合组建长沙临时大学。•12月,长沙临时大学刚开学,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日军对长沙狂轰滥炸。•为保文脉,临时大学决定西迁。•“兵分三路,水陆兼进前往昆明。”•“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就这样开始了。•其中一路,完全徒步,得翻山越岭3600里才能抵达昆明。西南湘、贵、滇地区的崇山峻岭文人风骨•著名诗人陈三立,北平沦陷他绝食而死,其子陈寅恪拒绝日本人聘请,治丧未完便连夜逃走,随三校南迁。•闻一多在清华做教授时,有保姆、有厨师、有车夫,还有两个文书,生活舒适又体面。北平沦陷,日军以优厚待遇诱惑,闻一多怒骂,愤然南迁。•赵忠尧冒险携带50克镭坐火车逃到昆明,数夜不敢合眼,保存中国高能物理最珍贵家当。•北大教授邓一哲怒撕日本国旗,连夜将儿子邓稼先送出北平,后邓稼先辗转来到西南联大,最后成为“两弹一星”元勋。•相同经历的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二、最穷大学•1938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西南联大”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由此诞生。•初创时的西南联大没有校舍,主要租借民房、中学、会馆上课。为了恢复正常的教学功能,学校把大部分经费用来购买了图书和设备。•西南联大的教室非常简陋,上面是铁皮的屋顶,下雨天,教授讲课,学生就听不见了,有时候就说,咱们停课赏雨吧。这还算好的,更多的房子,还只有茅草屋顶。•这些简陋的校舍是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每个班没有固定教室,教室里只有椅子没有桌子,根本无法摊开书本写字。宿舍阴暗潮湿,同样没有书桌,学校里唯一可以上自习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那时西南联大有学生两三千名,图书馆却只能提供不到二百个座位。•邹幸田在《我住在新校舍》里回忆:“联大的厨房是世界上最脏的厨房之一,饭里菜里吃出苍蝇、老鼠屎、跳蚤、臭虫、甚至长串的头发,是很平常的事了。”梁思成设计的茅草房校舍•不少学生从沦陷区两手空空跑到昆明,失去了家庭支持,几乎一贫如洗,只靠学校发放的一二十元补助金维生。•学生潘琰总是最后一个去食堂,因为可用饭费一半价格买到锅巴,那锅巴一半以上是砂子、老鼠屎,连倒泔水的农民都不要,猪都害怕。潘琰把锅巴买回去,用开水淘一遍,然后再用盐巴水泡着吃。•有个同学在日记中记录了他的窘境:“学校快开学,纸笔都成问题……”•大家慢慢意识到贫穷的日子将会持续下去。于是学生当掉冬衣购买秋天新学期的参考书,天气变冷时又把书当掉,把冬衣换回来。•梅贻琦职位在政府可与总理平级,但他不光卖掉了汽车,辞退了司机,还几乎卖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就是为了组建学生服务社来承揽工程与项目,以赚取外快贴补教师们的困苦生活。到了1942年,家里有时连青菜汤都喝不起了,只能用辣椒拌饭吃。•梅校长夫人韩咏华,教务长潘光旦的夫人、袁复礼教授的夫人,这些尊贵的夫人,为了维持生计,自己制做并上街叫卖“定胜糕”。有次大雨,卖糕的梅太太被淋成了落汤鸡。梅贻琦接过篮子,把泡烂了的糕舀到碗里,一边吃,一边抹泪:“咏华,我对不起你。”•物理系教授吴大猷为给病妻治病,化装成乞丐,到菜市场捡剩骨头为妻子熬汤。后来,夫妇俩小茅屋遭日机轰炸,瓦缸里的面粉掺满了碎瓦片和泥沙,吴大猷只好把碎缸里的面粉捧起来,用洗面筋的方法把泥沙与淀粉洗掉,把仅剩的面筋留下来作为半月口粮。•数学大师华罗庚的屋子被炸后,只好到西郊普吉附近找了个牛圈,把牛圈上头堆草的楼棚租下来。牛住下头,华罗庚一家住上头。老牛常借柱子擦痒,搞得楼棚地动山摇,人坐楼棚上,就像喝醉了酒一般。棚里更是蚊虱成群,咬华罗庚充饥。但就是在这样的牛棚里,华罗庚攻克了十多个世界级数学难题,为世界数学史开创了一门新学科——矩阵几何学。•中国知识分子素来以谈钱财为耻。闻一多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为维持一家生计,不得不挂牌治印。有一次,儿子闻立鹤不满父亲挂牌治印,怒气冲冲地责问:“这是不是发国难财?”闻一多听了,没有生气,沉思好半晌,末了说了一句:“立鹤,你这话我将一辈子记着。”•有次朱自清上街,被乞丐追着乞讨,朱自清被纠缠得无可奈何,说了一句:“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便走。战乱和灾荒下濒临死亡的贫民(1944-1946湖南)面对濒死的儿童,为什么无人伸以援手?三、刚毅坚卓•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躲避日机轰炸,教授们住得很分散。华罗庚每天要瘸着腿步行十几里路来上课,但从不迟到。•钱穆为了写《国史大纲》,住在偏远的寺庙里,需要每周四一早坐火车去昆明,才能赶上晚七时的课。到课堂时,发现很多校外旁听生,“争坐满室”,钱穆不得不爬上学生的课桌“踏桌而过,始得上讲台”。•孔祥熙曾拨十万大洋给西南联大建澡堂和改善伙食,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以报收留之恩。•抗战时期,教育部曾规定大学里凡兼任行政工作的教授每人发给一笔“特别办公费”,但在西南联大,各院系负责人就不愿拿这笔钱,并上书校方:“抗战以来,从事教育者无不艰苦备尝——十儒九丐,薪水尤低于舆台——故虽啼饥号寒,而不致因不均而滋怨。”四、教授治校•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以,他极其推崇教授治校。•“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聘请钱锺书、华罗庚、许宝騄当了正教授。那一年,这三位先生都只有28岁。•聘请只有小学文平、没有任何学术著作的作家沈从文为教授。•就因为唯才是举和尊重教授,西南联大才成为大师们的“向往之所”。五、大师云集这所很穷很破的大学,汇聚了300多位中国最负盛名的老师。仅仅是一小部分西南联大的教授名单,已然光辉璀璨。1938年,西南联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陈寅恪:国学大师,最早提出“敦煌学”的概念。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钱穆: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罗常培: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袁复礼:从事教育学、生物学、考古学和地质学研究,是我国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创始人。冯友兰:哲学大家。陈省身:20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国际上享有“微分几何之父”的美誉。王竹溪:物理学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饶毓泰: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大猷:国际知名物理学家。黄子卿:化学家,专于物理化学,精测水的三相点数据被确定为国际实用温标的基本参考数据之一。叶企孙:物理学家、教育学家。•陈岱孙: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钱钟书:博学多能,学贯中西的文学家、作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吴晗:著名历史学家。•朱光潜:美学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开展近代物理学实验研究的先驱者之一。赵九章:气象学家、物理学家。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顾毓秀:文理兼通,学贯中西,他既是国际电机界大家,还集教育家、文学家、戏剧家、诗人、音乐家和讲学家于一身,在世界享有盛誉。孙云铸: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中国古生物学、地层学的奠基人之一。沈从文:文学家、历史学家。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金岳霖: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王力: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能用13种文字阅读,学问之博大精深,被傅斯年誉为“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陈寅恪教历史,上课第一天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陈寅恪的课,旁征博引,指点中西,内容涉及历史、宗教、语言等多方面,能完全听懂他的课的学生凤毛麟角,但却吸引了冯友兰、吴宓等教授去旁听。著名学者许渊冲说:“哈佛大学也找不到陈寅恪这样的‘四不讲’教授。”六、思想独立•1939年,陈立夫做教育部长后,以战争为由,要管制西南联大,“做院长的人,一定要加入国民党。”•法商学院院长陈序经公然抵制:“如果让我加入国民党,我就不做这个院长。”教育部对梅贻琦一再示意,“要开除闻一多等进步教授。”但是梅校长一直拖延不理。•联大教授会因此撰文说:“对于大学,国家社会要持不干涉的态度,要予他们研究的自由、选择人才的自由。”•1942年,陈立夫三度训令西南联大,要求联大务必遵守其核定的应设课程,统一全国院校教材,统一考试等新规定。•联大教授会对其规定逐条予以批驳:“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规,行之多年,从不敢谓为极有成绩,亦可谓为尚无流弊,似不必轻易更张。”•最终,联大没有采用统一教材,保住了教育的独立、自主与尊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有一个著名主张:“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贺麟:“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学术是一个自主的王国,她有她特殊的范围和领域,别人不能侵犯。”•没有拒绝与权势苟合的信念,就没有学术与思想的独立与进步。所以西南联大始终坚守“思想之独立”。•西南联大教员不做官,但不表示不议政。蒋介石“最害怕起立质询的参政员”有4位:张奚若、罗隆基、周炳琳、钱端升。而这四位,都是西南联大的教员。•张奚若常常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一次,蒋坐不住了,插了一句:“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这个主张在西南联大得到很好继承。不少专家这样总结:“西南联大学术之所以能彪炳史册,就在于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外界的干预和控制,保证了思想之独立、学术之自由。”七、学术自由•西南联大做学术有多自由?教师在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考评方面,几乎拥有全部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在课程设计上,联大也放得很宽,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但学校也有一项硬性规定,文法学院学生至少必修一门自然科学,可以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地质学中任选。而不论文理工,所有学生都必修中国通史、西洋通史、大一国文和大一英文。”郑敏说。•1939年的一天,我在教室静静看书,忽然有七八个人嚷着推门进来,一看,竟是华罗庚先生和几位学生。他们在黑板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一个人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验算起来,写了许多方程式,边写边喊:“你们看,是不是这样?……”又一个人站起来大叫:“你错了,看我的!”他走上前去,在黑板上飞快书写。跟着,华先生一瘸一瘸地走过去说:“诸位,这不行,不是这样的……”后来,几个人越争越烈、越吵越有劲,大约吵了半个多时辰,听见华先生说:“十二点了,先去吃点东西,我请客!”•这样的“师生争论与打擂”在联大随处可见。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回忆当年读书时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论年资和地位,可以说谁也不怕谁。课堂上,学生可以直言指出教师的错误,而教师不会生气,反而对学生更加欣赏。那时,做学问的风气就是这般纯良。”•“一个好的体制应该最大限度允许人的自由。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西南联大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切。”杨振宁说。要求严格•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散漫。自由只是联大精神的一个方面,与之对应的是考试制度的严格,学校、教师一点都不会容情。•联大学生张凤鸣回忆说:“1941年我入学时,班里有40多名同学,毕业时仅有20多人。每学期应修学分中,1/3不及格就要留级,1/2不及格就要退学。”•一个学生考了59.5分,去跟教务长求情。被教务长拒绝,学生愤愤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