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学术长征大学文化•校庆日•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后来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校训•刚毅坚卓•校歌•1939年,西南联大常委会核定冯友兰创作的《满江红》•校徽•三角形的三等分,那一点是正三角形的三点合一,也暗含三角形的稳定性。当时校舍环境教育成效•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还有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3343人(1938-1946年)。•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人(学生80人)、工程院院士12人(全是学生),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王汉斌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西南联大时期的成就•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还有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动》、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大批奠基性论著。西南联大成功之原因•爱国主义的动力•雄厚的人才力量•三校师生联而即合,合而有序的团结风范•开明进步的办学思想•当时政治环境•著名教师•叶企孙陈寅恪吴有训梁思成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王竹溪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钟书吴大猷周培源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赵九章李楷文林徽因吴晗吴宓潘光旦卞之琳李宪之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杨武之冯景兰袁复礼冯至刘文典•著名校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彭佩云汪曾祺•邹承鲁王希季陈芳允郭永怀•屠守锷吴讷孙陈忠经戴传曾•何兆武李长之何其芳•吴大观任继愈吴庆恒•叶笃正谢玮黄昆•王浩杨凤林景西南联大的办学特色•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学管理灵活:学分认证转系普遍,凭才能转学•提倡师生平等对话•学生管理上坚持学生自治•还体现在教授治校这一点上教授治校——从蔡元培说起•民国初年,蔡元培在中国推行教授治校•他作出的努力之一:任中国民国教育总长时,亲自起草民国第一个“大学令”,“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以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大学各科各设教授会,以教授为会员,学长可随时召集教授会,自为议长”,,争取教授治校;1929年7月民国政府颁布了《大学组织法》之二:任北大校长时,作出的努力•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教育独立和学术自由•效仿西方大学,尤其是1809年建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国家不应当指望大学做与国家直接利益相关的事情,国家应当抱有一种信任感,让大学发挥真正的作用,大学不只是为国家的目的工作,而应该为一个更高的水平无限地发挥作用......不应当只是受国家所支配”——柏林大学创办者洪堡•现代大学精神:独立和创新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为什么要教授治校•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教授治校的目的西南联大校行政之——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是权力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长批准任命,校长为校务委员会主席。校务委员会通过民主讨论和决议全面主管全校重大事务。西南联大有三位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前两位老教育家为了支持校长负责制一元化领导,公推年青的梅贻琦校长主持校务,他们二位退居二线,留守重庆,从国民政府教育部方面谋求对西南联大的实力支持。所以西南联合大学自始终至终都是由梅贻琦校长主政,实行了“校长负责制”。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中主管管理的职能部门的领导人,全部都是知名教授,其中包括常设的校务委员会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建设长等,全部由教授担任,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长批准任命。西南联大校行政之——教授会•教授会是一个校务咨询机构,虽不是权力机构,但很有威望,成员包括全校教授,经常工作由全校教授推选常委会主办。教授会是校长的得力参谋,也是办学校务得力骨干的资源库。各学院有院教授会,学系有系教授会。院教授会主席后来改称为院长,系教授会主席后改称为系主任,由相应院系教授会民主推选,校务委员会讨论备案,报校长批准任命。各院系教学及管理业务,统由教授会评议,由院长系主任执行实施。所以院系教授会实际上是院长系主任领导下的民主办学权力机构。•西南联合大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简约,从领导到职工,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工作效率高超。对于不属于职能部门的临时性重要工作,则由校务委员会讨论研究,请教授会推荐适宜教授人选,组成各种临时工作委员会(推选主席)主持工作。工作任务完成后即行解散,保持主体常设机构精干灵活。被推选参加这些临时工作委员会的人员,也是兼职不兼薪,没有任何工作津贴,完全是义务工。•教授治校不但充分发挥了教授们在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才能,也为联大知识分子争取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坚持文化创造与学术传播,创造了有效的形式和途径。教授治校的成效(举例)《教务会议呈常委会函》•“夫大学者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岂可以刻板文章,勒令从同。世界各著名大学之课程表,未有千篇一律者,”“教育部为有权者,大学为有能者,权、能分职,事乃以治。”“如何研究教学,则宜予大学以回旋之自由”,若“教授所授之课程,课程之内容”都要听命于教育部,则教授难以自展其才,学术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了。梅贻琦“大师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实行通才教育,主张健全人格。由教授治校,有学术自由探讨的风气。”•有学者评价,“梅贻琦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教授们实质上享有其他国立大学未曾有的治校权力。”近几年中国大学教改•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承载着探索中国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重任。2011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首批入学的45名学生全部放弃高考。《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6月8日公布,“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原则被写入总则。2012年4月16日,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准建立,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学校代码为14325。南方科技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安排解决。•南方科大建立了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圳市政府组成理事会,理事会不干涉学校的日常运作,但每年都会审查学校的预算和决算。疑点•筹办三年多,仍未获得教育部的“招生许可证”。(2007年6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启动南科大筹建工作。2010年12月20日,教育部同意筹建南科大。现在南科大筹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同意建立南科大。根据通知规定,南方科技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安排解决。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去行政化和正局级副校长招聘的前后矛盾(2011年4月30日-深圳在国内公选2名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深圳大学•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建校29年,深圳大学实现了办学规模由建校规划4000人到实际在校生30000人的快速发展,其中本科生25603人,研究生3290人,留学生645人。另有成人教育学历生14078人。实现了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三级提升,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的去行政化•全校推行职员制•2009年底,深圳大学向深圳市和广东省教育厅提交了一份《深圳大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决定以人事体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根据《方案》,今年9月份起,深圳大学破除教授的干部身份,全校推行职员制、聘任制,不签约不聘任,教师岗位不再是“铁饭碗”,去留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服务学生等情况挂钩。•深圳大学的去行政化•在10月22日举行的深圳大学人事制度改革聘任仪式上,349名教授等正高级职称人员从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手中接过聘任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深圳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实行全员聘任制,逐步“去官本位”,并探索教师退出机制。深圳大学的去行政化•2010年11月末,人事制度改革在深圳大学校园里悄然而有力地推进。行政楼前的公告牌贴出了“部分岗位公开竞争上岗公告”,包括校长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等职位在内的19个管理岗位正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竞聘。•这种大范围的干部竞聘,在深圳大学也是首次。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竞聘后,这些岗位的领导已不再是过去的处级或科级干部,而改为“三级管理岗位”、“四级管理岗位”。同样,像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这些在过去看来理所当然的干部职位,此次竞聘则明确定为“教师岗位”。此轮改革被外界解读为深圳大学在“去行政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今年10月,几经酝酿的深圳大学聘任制出台,尽管学校教师中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改革并没有受到阻碍——全校应签订聘约的2404人中,仅有4人未提出聘任申请。•促成深圳大学必须进行人事聘任制度改革的一个动因,是深圳市投巨资创建、即将招生的南方科技大学。而随着南方科大的诞生,深圳大学作为深圳高等教育标杆和象征的地位,或许会就此终结。•章必功总结了深大近些年来的“八大积弊”:官本位浓厚、人事制度僵化、师生关系疏远、教学声望下跌、泡沫学术抬头、计划体制影响严重、人文精神模糊、改革步伐缓慢。“深大近些年来的改革就是围绕着这八大积弊展开的。”——深大校长章必功•链接:北大人事改革曾无疾而终•2003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北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当可视作前车之鉴——这一年,北京大学校方公布了由知名学者张维迎领衔制定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这份九易其稿的方案,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多方争议。•因方案中明确提出“非升即走”的改革政策,被北大校内众多青年教师认为严重有损其自身利益,从而招致这部分群体的强烈反对。•最终,这份被北大校方寄予厚望的改革方案,并没有得到彻底执行,且最终逐渐淡出世人视野。据《齐鲁晚报》总结•从学生角度•从家长角度•从教育家角度•从社会角度•从政府角度•从国家发展角度参考资料•《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研究》•《孔子·蔡元培·西南联大: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转折》•清华大学退休教授孙复初的搜狐博客•相关新闻材料谢谢观赏!O(∩_∩)O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