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泉州五中王洪孔子文学常识1.《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共__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20大学中庸孟子2.《论语》中主要人物孔子,名丘,字___,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春秋时__家、___家,是__家学派的创始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艺者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仲尼思想教育儒私人三千七十二孔子思想一、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二、修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三、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四、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喜欢“循循善诱”。五、品德:“温、良、恭、俭、让”。俟莫甫哂相铿沂喟雩冠sìmùfǔshěnxiàngkēngyíkuìyúguàn检查预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因为,介词。年纪比你们大不要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用,做。宾语前置闲居,平时认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的规律和方法: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使用助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使宾语前置。4。使用助词“是”,“唯……是……”是宾语前置的一种形式。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轻率急忙比(bì)等到正道,是非准则笑把,状语后置把,状语后置夹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方圆。或者动词,治理。比(bì)等到使动用法,使……富足。至于等待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而,来(连词)“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或者穿礼服戴礼帽,名作动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官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同“稀”铿的一声起放下通“暮”何妨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风,动词,吹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长叹的样子罢了用。状语后置。赞同谦让名作动,落在后面。同“欤: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鼓瑟希(稀)2、莫春者(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二、词类活用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三、文言句式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3、尔何如?(宾语前置)4、何伤乎?(宾语前置)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7、则何以哉(固定句)8、尔何如(固定句)9、是故哂之(固定句)1、加之以师旅(敌人的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3、且知方也(正道、是非准则///方向、对方、方法等)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四、古今异义(古/今)(一)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3、则何以哉(用、做,动词)4、加之以师旅(把、用,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五、一词多义(补充)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内在逻辑层次是怎样的?明确:文章逻辑层次非常清晰:问志―述志―评志。述志部份分三层,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第一层次,让子路述志,通过子路的轻率表现为下文批评作铺垫;第二层次,让冉有、公西赤述志,通过他们谦虚谨慎的表现,突出以“礼”治国;第三层次进入佳境,由曾皙用画面描述抱负,融教化治国与陶冶性情为一炉。归纳分析:侍坐孔子问志:平等民主。四子言志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强国)----鲁莽直率,好胜自负。冉有:可使足民(侧重富民)----敦厚谦逊,不卑不亢。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侧重礼治)----委婉谦恭,善于辞令。曾皙:莫春者“浴”“风”“咏”(教化治国)----从容洒脱,豁达自得。孔子评志:释“哂”由“与”点之因。归纳分析:2.本文开头,孔子是怎样鼓励弟子们讲述自己的志向的?(用原文回答)明确: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孔子是怎样鼓励曾皙讲述自己的志向的?(用原文回答)明确: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4.孔子“吾与点也”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尽管子路、冉求、公西华的志向彼此不全相同,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即“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直接从政治着手。但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功不必在我,而着重在于文教德化方面;政治目的,不过在于求得富强康乐。一幅安详、自得的生活素描图含蓄地道出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点也!”5.孔子为什么笑子路?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子路说的是国家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但要有文化基础,要有学问修养,不应该那么简单;可他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谦让,自认为很行,孔子才笑他。至于他说的那个治理国家的理想并没有错,孔子并不否定;只是笑他太自满、太轻率。6.孔子对冉求的讲话持什么态度?冉有讲的,实际上就是政治家的作为。“方圆六七十和五六十有什么不同呢?”不论地方大小,治理之道都一样。孔子这样说冉求,没有一点否定的意思;只是说冉求的思想,用来治大国与治小国都是一样的。7.公西华“言志”之后,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是什么意思?对于公西华的思想,孔子认为是一个大政治家的见地,只是话说得非常谦虚罢了。主持“宗庙会同”,操办各国国君参加的联合会议,事关重大;公西华还说是小意思,学习学习。讲得谦虚,志向并不小。所以孔子反问,如果这是一件小事,天下还有什么大事呢?孔子不是否定公西华志向,而是肯定公西华具有以礼从政的素养与才干。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思想。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千乘(chéng)之国因之以饥馑(jǐn)B.以俟(sì)君子风乎舞雩(yú)C.端章甫(fǔ)愿为小相(xiàng)焉D.夫子喟(kuì)然而叹曰夫子何哂(shěn)由也巩固练习Ashèng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候会盟)同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A比(bì):到;比及:等到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智暮稀4.下列划线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三子者出,曾皙后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布制礼帽,用作动词:戴着礼帽。吹风,乘凉走在后面D5.下列四组句子,全是反问句的一组是()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求,尔何如?B.赤,尔何如?/点,尔何如?C.何伤乎?/夫子何哂也?D.宗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祭礼宗庙,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事呢?”无疑而问,反问语气明显,二者都是反问句。D6.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是()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或者C7.在括号内解释下列句中的“方”或“与”。A.夫子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唯求则非也邦与()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赞同纵横“欤”,呢,反问语气词是非准则8.下列语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句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在一起。B.以吾一日长乎尔,吾以也。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讲了。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译:治理国家要用礼仪,(可是)他得理不让人,因此笑他。D.安见方六七十如一六十而非邦也与?译: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是国家大事呢?陪孔子闲坐讲话不谦让就不是国家大事呀?B9、辨析红色字的不同意思。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如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如果)(至于)(或者)(给)(赞成)(同)(通“欤”,吗)1、以吾一日长乎尔2、求,尔何如3、子路率尔而对曰4、铿尔,舍瑟而作尔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今齐地方千里3、余心方动,欲还方(你们)(你)(助词,表状态)(助词,无义)(正道)(方圆)(正)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或此或彼,二者必居其一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乘犊车,从吏卒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今齐地方千里D、比及三年,可使知勇天涯若比邻C再见!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