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第6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第6讲│学习目标导航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意义。2.“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被践踏的表现和教训。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取得的成就。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背景、含义、意义和港澳回归的意义。学习目标导航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考点1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主干考点梳理七届二中全会共同纲领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思维延伸】(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共同纲领》的特点: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具有革命性和过渡性。2.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②内容:制定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A.内容:确定新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性质,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B.原则:体现了____________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③意义: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②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③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走出误区】1949年的政协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代行人大的职能,直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这一任务才结束;二是统一战线组织。(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依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大杂居、小聚居__________________196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自治区时间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②政策A.《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③实践西藏自治区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④意义A.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B.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C.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思维延伸】中国古代史上对少数民族政策多是歧视和不平等的,盛行大汉族主义,虽然开明的封建王朝如唐太宗曾实行一些开明的民族政策,但依然是怀柔政策的体现,并没有消除民族歧视,谈不上民族平等、共同发展。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和建立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真正地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3.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①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A.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____________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强调全党要坚持______________,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B.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主要矛盾民主集中制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②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表现造反派冲击党政机关,形成“________________”;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协停止活动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革命委员会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对民主的破坏①对国家体制的破坏:各地建立革命委员会,是国家政治体制的倒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②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国家的公检法机关遭到严重冲击,民主、法制被肆意的践踏。③对人民权益和尊严的侵害:造成很多冤假错案,人的自由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教训必须加强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左”倾错误的表现主要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其中时间最长、后果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是“文化大革命”。(2)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①目的:彻底纠正“左”倾错误,拨乱反正。②内容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政治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经济作出____________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③意义A.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B.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C.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进入新时代。(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①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______________的问题。②修订宪法:1982年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权力过分集中③加快步伐A.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B.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____________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C.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依法治国【知识延伸】人治、法治和法制三者的关系:人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人治体现的含义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相对于人治而提出来的,法治体现的含义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个人意志必须服从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等诸多环节。法制一般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考点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1)形成的过程①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②提出:20世纪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③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____________会议上通过。(2)含义: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六届二次(3)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它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特别说明】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其一不能作为我国的一种民主政治制度来理解,它主要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适用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区;其二要注意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成因,“一国两制”下享受的权利不同,这突出表现为解决台湾问题后成立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军队,但都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之下的行政区域。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2.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①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②过程A.1982年中英两国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B.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C.199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D.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2)澳门回归①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②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③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3)回归意义①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洗雪了国耻;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②国际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世界上用________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和平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缓和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海峡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②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到国内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的人员不断增加,“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隔绝状态被打破。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台湾同胞书(2)进展①九二共识: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____________”。②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③1995年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体现了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九二共识(3)展望①有利形势:两岸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②不利形势:岛内“台独”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破坏统一。③解决原则: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不放弃使用武力。第6讲│主干考点梳理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第6讲│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大民主制度的演变及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重点要点探究第6讲│重点要点探究1.演变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名存实亡1979年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6讲│重点要点探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并通过了《共同纲领》;1954年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不能实行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该制度更加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新中国先后建立了五个自治区遭到破坏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第6讲│重点要点探究2.特色:都是根据我国国情确立的;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6讲│重点要点探究例1[2011•江苏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