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与防护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蒋蒋刚刚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第六章第六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与防护规划与防护规划„„§§6.16.1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规划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规划„„§§6.26.2城市地下空间防护规划城市地下空间防护规划§§6.16.1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规划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规划一城市的主要灾害系统1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雨、大雾、干旱、暴风雪等;海洋灾害:包括海啸、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海水回灌等;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塌陷、地面沉降等;地震灾害:包括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砂土液化、城市火灾、河流与水库决堤等;2人为灾害:大城市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市政基础设施陈旧和经济与社会财富高度的密集化,导致城市人口众多,住房密集,建筑密度大,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等引起的城市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核事故、环境污染等人为灾害。3战争灾害:城市是未来敌人空袭的重要目标,必须居安思危,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灾害所带来的灾难。4次生灾害:由以上灾害等所诱发的其他灾害,如火灾、水灾等,一般被称为次生灾害。灾害可能造成城市建筑物倒塌,给排水、供电、煤气、燃料、广播、电视、通信中断,水、陆交通瘫痪,工业设备破坏、生产停止、人员伤亡等,使城市失去正常运转功能。二综合规划对策与实施1建立健全的城市灾害预测、观测、监测、监视、警报、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城市气象观测系统;建立健全城市防汛自动测报系统和机构;建立健全工程地震监测网和地震及地基稳定动态监视系统;建立健全城市消防观察报警系统;配备完整的城市防核袭击、防化学报警系统;建立城市人口应急疏散系统,建立防空袭报警系统;2建立城市人口应急疏散系统: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发展,按照城市遭受不同情况的灾害要求,实施人口就急疏散转移,确定不同灾害情况下人口的疏散转移数量、方法、路线、地域等;3地面建筑空间①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区域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要求,科学的规划和控制城市整体形态发展及建设规划;②城市整体结构布局要合理,能满足防空、防灾要求。如对生产、生活、文化、金融、贸易、科技、港区等分区的要求,区与区的分隔要求,区内的避难场地间的道路连接,核工业、化学工业源的布点及安全间隔的要求等;③城市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间距规划指标要综合考虑,满足防空、防灾、抗震、救灾及防火要求;④规划城市新区的绿化、空地、公共用地指标不低于20%-25%,其中一部分可以作为防空、防灾、救灾、疏散、集结用地使用,并按照防灾要求进行绿化控制;⑤控制城市市内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高度;⑥建立城市应急交通道路系统。根据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和疏散时间要求,交通枢纽、重要桥梁、隧道和城市主要道路出口布局要满足防灾要求;控制一定数量的城市地面道路和其两侧建筑物的高度,保证建筑物在受灾条件下倒塌时不致于堵塞道路,仍可以保证道路一定的通行宽度;隧道、过街通道、地铁、综合管廊、连接通道要形成地下交通系统,尽可能和地面控制的疏散道路贯通,保证应急状态下,人口应急疏散任务的完成。⑦重要经济目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贯彻平战两用和防灾相结合。重要的经济目标和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煤气、通信枢纽、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遭受重大灾害和战时空袭产生的毁伤效应,要做出科学预测;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使之符合防空、防灾、抗震、救灾的要求;拟制订抢修、抢救、应急供给方案;新建项目要分散布置;重要车间、设备、档案,要创造条件,转入地下使用保管,做到平战两用和防灾相结合;城市各系统的管线要创造条件转入地下,统一建造综合管廊;⑧储备一定数量的防灾和救援物资,如食品、粮食、食油、医药、医疗器械、燃油等;⑨对城市核、化学危险源调查,进行分类、评估、鉴定,划出市、区重要化学危险源目标及区域;制定城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办法,编制应急化学事故救援方案等。4地下空间的利用①人防工程建设是战时防空的重要措施,也是城市防灾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布局人防工程的数量与位置,在城市中心、居住区和机场、车站、码头等地区开发建设,平时既能创造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又能解决防空、防灾的地下人员掩蔽空间。②城市非人防地下工程要满足人防要求,纳入人防战备建设体系,使得战时或受灾时能有效保障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③对大型引水工程、地铁工程、等地下市政基础工程,应做好应急转换设计预留方案,到时实施转换,使这些地下市政基础工程,既满足平时使用要求,又能成为防灾、减灾、抗震等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地下工程。5主要防灾工程设施①防汛工程设施:城市市区防汛墙、堤坝、市区雨水排水设施;②工程抗震设施:按照抗震烈度设防;③消防设施:组织三级消防体系,消防站布局以接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为原则,面积一般4-7km2,消防市政基础设施,如消防供水系统、道路、通信指挥等;建设一定数量的地下消防车库,应付最不利的战争灾害。④医疗救护:建立通信指挥中心,合理布局急救分站,建立三级医疗网络;卫生防疫主要是疫情和工业污染的监测设施建设;建造一定数量的地下翼缘、救护站、医疗器械库、救护车库等应付大灾害发生时的急救需要。三地下空间的防灾规划设计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的特殊性,进行专门的防灾规划设计。一)防火1地下空间内部火灾特点危害性大;“中性带”低,烟雾浓度大,缺氧;内部火灾火源难找,灭火困难;火灾蔓延快,疏散困难;散热困难;2地下空间的防火规划原则限制地下建筑的使用范围,有燃烧、爆炸危险的仓库禁止设在此地下建筑内;严禁使用闪点小于60℃的易燃物品;分别设置停车场,以利人员安全疏散;合理布置防火隔断,一旦发生事故,能较快排除烟气,减少波及范围;合理确定防火间距;3防火规划设计要点①合理确定地下建筑耐火等级及材料要求;②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用作商店、医院、餐厅等的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超过400m2;用于电影院、礼堂、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超过1000m2;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防火分区面积可适当放宽,但不超过1倍。③疏散系统的布置是防止火灾人员伤亡的关键:a.人员至安全出口的最大步行距离、疏散通道宽度、出入口数目,必须满足疏散时间的要求。疏散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b.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小于2个,并宜有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拟与临近高层建筑的底层相通;c.避免紧急疏散时人员拥挤或烟火封堵,安全出口宜按不同方向分散均匀布置,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每一单元内,最远点到门口的距离不超过15m,门口至最近出口距离满足下表要求。d.直接通向地面的门、楼梯的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每层走道的总宽度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e.三层或三层以上或与室外地坪高差超过10m的地下建筑,设置防烟楼梯间;④设置防烟、排烟系统:人流集中、相对重要地段,防、排烟设施标准应比规范规定提高一级;⑤注意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避免其成为火灾蔓延的途径;⑥设置消防给水排水系统;⑦设置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紧急广播和火灾自动报警装置;⑧加强防火软件工作:加强消防人才培养;消防知识的普及教育;消防科技开发;消防队伍装备现代化;消防和保险合作;完善抢险、救灾领导机构二)防震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突然性、破坏的广泛性和次生灾害的多样性。地下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利用地下空间防震减灾:地下建筑物结构设计,应按地震烈度进行设防。防护级别较高的地下建筑物,应提高其标准;地下空间的口部设计,应满足防震要求。其位置与周围建筑物,应设定一定安全距离,防止震后出入口的堵塞;地下空间内部应设置消防、滤毒等防次生灾害的设施;三)防排水1防水:各种出入口和孔口的防倒灌措施。孔口标高应高于室外自然地坪不小于30cm;大型的地下空间,在各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密闭门或挡水墙;2排水:改善地面的排水系统;地下空间内部划分排水区,合理进行排水系统布局,确定排水量。地势低处,相应提高排水标准。§§6.26.2城市地下空间防护规划城市地下空间防护规划一城市地下防护规划的基础研究1城市核毁伤分析核打击目标、强度等预测;核毁伤后果预测:核毁伤效应范围;重要目标毁伤情况;建筑物破坏情况;道路等交通设施破坏情况;人防工事破坏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城市生命线系统破坏情况;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放射性污染情况;其中核毁伤效应范围的预测对人防等级标准制定具有直接作用,结论主要由冲击波超压值范围,早期核辐射面积范围和光辐射面积范围三项构成。有效防范措施制定:指导下一步城市人防规划,包括提出防护等级要求、人防工事布局原则,人防建设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常规武器毁伤分析:分析过程和方法与核毁伤分析一致,具体细节有不同。二人口疏散与留城比分析我国大部分城市中,人口密度大,在战时不可能为全部人口提供掩蔽,因此,在城市人防建设中明确提出战时的城市人口应予疏散。合理确定留城疏散比:我国城市人口战时疏散比例大多60-70%。三城市人防建设规划1城市人防规划原则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人防建设贯彻“平战结合”的方针;人防建设必须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2城市人防建设总量的确定城市人防建设指标:城市人口平均m2/人;四城市人防各类设施数量位置与等级确定1通信指挥设施:工程布局便于保障指挥、通信联络顺畅,尽量避开车站、机场、码头、电厂等位置,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提高工程防护能力。2医疗救护设施:包括急救站、急救医院和中心医院三级救护站尽量分散布置,急救医院和中心医院应避开袭击的主要目标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带;与新建地面医疗设施结合或在地面建筑密集区,宜采用附建式;平原空旷地带,地下水位低、地质条件好时,可采用单建式或地道式;在丘陵和山区可采用坑道式;3专业停车设施:包括救护车库、消防车库、载重车库、工程抢修车库、指挥专用车库、防化监测专用车库等各种地下专用车库根据人防工程总体规划,形成以各级指挥所直属地下车库为中心的,大体均匀分布的地下专用车库网点;各级指挥所直属的地下车库,应布置在指挥所附近,并能从地下互相连通;地下公共客车库宜充分利用城市的社会地下车库;地下载重车库宜布置在城市边缘,特别应在主要公路附近,同时与市内公共交通网联系起来地下车库宜设置在或出露在地面以上的建筑物,并与周围建筑物和其他易燃、易爆设施保持必要的防火、防爆间距;地下车库应选择在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的位置,避开地下水位过高或地质构造复杂的地段。地下消防车库位置应选择有较充分地下水源的地段;地下车库的排风口位置应避免对附近建筑物、广场、公园等造成污染;地下车库位置宜临近比较宽阔、不易堵塞的道路,保证战时车辆出入的方便。4人员掩蔽设施:占人防工程面积的75%以上。一般以人均占用1m2使用面积为依据。人员掩蔽广场规划布局以市区为主;地铁车站、区间段、地下商业街、共同沟等市政工程作适当转化处理,皆可作为人员掩蔽工程;结合住宅建筑、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等,修建防空地下室,作为人员掩蔽工程;通过地下通道加强各掩体之间的联系;人员掩体应以就地分散掩蔽为原则,避开重要目标,全局适当均匀,避免过分集中。常规武器袭击,应充分利用附建式和单建式地下空间;专业队掩体应结合各类专业车库和指挥通信设施布置。5后勤保障设施:分为物资储备库和电站等工业设施两类物资储备库包括粮食食品库、燃料库、药品和医疗器械库等地下电站:一般一个大城市需要单独建立3-4个地下电站。等级由位置和核毁伤分析确定。电站位置应拉开距离,设在城市不同方向,以区域性确定位置;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建造地下电站作平时使用。6地下连通设施:城市人防工程连接机动的重要工程,在城市全面受灾时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城市地铁、市政隧道建设等建造疏散连通工程及连接通道,连网成片,形成以地铁为网络的城市有机整体,提高城市防护机动性;结合城市小区建设,使小区以人防工程体系连网,通过机动干道与城市整体连接。7人防工程各类设施的合理匹配五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与转换1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的拓宽应以战备为约束前提,工程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