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一、把握整体寓意1、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2、明确材料主旨(寓意)。“寓意型材料”作文审题的第一要义是解读材料所包含的“寓意”。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包含着一个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二、多角度考虑,充分挖掘材料内涵⑴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隐喻义)⑵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⑶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⑷材料中蕴含的话题(由材料向现实延伸。)材料作文“教授与青蛙”【题目再现】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自选文体,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题,不要抄袭。【审题原则】面对寓言性这一类材料,我们审题的第一要义是解读材料所包含的“寓意”。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当然,多角度解读材料,也是考场作文中允许和提倡的。以上题目所给材料列的中心论点,其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含义的两项是:()A、只有谦虚好学,多学理论理论知识,才能扩大视野,不做井底之蛙。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以己之长,傲视他人。C、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有用的知识。D、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成就事业E、实践出真知,理论工作者要虚心听取实践工作者的意见,使自己获得获得真知灼见。F、只有全面地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片面化、绝对化地看问题就可能招致失败,G、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那就成为空洞无用的教条。H、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答案】A、D【解题】出题者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找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而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提出与出题者观点相同、相似、相关或相辅相成的观点加以证明。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出题者对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的做法是持批判态度的,对青蛙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给予肯定的。而训练题中的B、C、E、F、G和H选项或批评教授的做法,或肯定青蛙的勇气。因此是符合材料的含义的。【审题指导】第一步: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子),这些句子通常都最能体现材料的主旨。如这则材料的关键性句子是:“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第二步: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如这则材料陈述对象有:1、教授2、青蛙3、动物们•教授——•表现:瞄了(傲慢,不屑)哑口无言(认同)•语言: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造起。(事物发展的一般认识/打造建筑的基本行动)当然!井底之蛙!(自以为是,语含偏见)•青蛙——•表现:发问……反击(敢于质疑,勇于说出自己的认识)……•语言: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动物——•表现:纷纷说(认同、拥护青蛙意见)•语言: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这里的独特并非指与众不同,而是指独到,有见识)第三步: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如:1、教授结果是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3、动物们反驳教授。第四步: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1、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1)理论与实践脱离。得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得出: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说话过于绝对。得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于绝对。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1)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得出:勇于质疑。(2)不迷信教授的结论。得出:敢于挑战权威。3、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教授只信自己,小看他人。得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这也是材料的主旨句。二、立意•1、从材料整体着眼,可以提炼出:•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真理具有相对性(位置决定思想)/•规律也有例外。•2、从教授的言行看:•理论要与实际相联系/要深入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知灼见/要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勿以己之长傲视他人/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不要怀有偏见待人/不以人废言•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佳作示例:•教授,请放下您的架子•“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正因为哲学教授自以为是,语含偏见,才被井底之蛙驳得哑口无言。是的,现在“哲学教授”式的人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殊不知“身在最高层”会被“浮云遮望眼”,陷入尴尬的窘境。专家教授可否放下您高高在上的架子,不要自以为是傲视他人?•莫言,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但他坦言,得奖也并不能证明你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很好的作家是成群结队的。我是很幸运地得了这个奖,自己头脑要清楚,绝对不要轻飘飘的。他一再声明自己并非最好的作家,莫言非常有自知之明,从不自以为是,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真正的大家从不卖弄自己,贬低他人”放下架子的风采。引用材料引用材料分析材料扣题,提出论点•正如老子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莫言面对获奖,面对公众,面对喧哗和浮躁,表现了一个大家的美好风范,赢得了人们的敬重。•霍金,可谓是物理学界的大家。在西方他的《时间简史》家喻户晓,由此,他的名气可见一斑。但他从来就没有大家的架子,从不将自己的发现奉为永恒不变的真理。霍金提出的“黑洞热辐射”理论是20世纪最杰出的理论物理成就之一,但当时这一理论的一些观点受到了量子物理学者的质疑。为此,霍金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考证,他果断地予以推翻,提出新观点——黑洞在某一时间,将会把它吞掉的信息释放出来。这一新观点,可以说对量子物理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孟子所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尔。”不自以为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大家,霍金不是个例。正因为他不以己之长傲视他人,才得以使科学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有句俗语叫“一桶水安静,半桶水晃荡”,这种“半桶水大家”在国内也大有人在。比如,在中国文学圈子里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他们行为高蹈,言辞高妙,仿佛天下老子第一,眼睛里全然没有别人。写点东西,雇人写评论,大加吹捧,风月无边;听到点批评的声音,大发雷霆,动辄打官司,请律师;有点文化和资历,四处招摇,骗吃骗喝,让人家听到名字就“落荒而逃”……这些“大家”,其实是摆着“臭架子”,傲视他人,自以为是,可恨,可恶,可憎。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回应开头提出的论点反面事例与扣题,增加说服力•教授,请放下您的架子,像莫言、霍金等大家一样,不自以为是,不小看他人只信自己,您就可以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了!•[点评]本文从教授的角度入手,提出“请放下专家的架子,不要自以为是,傲视他人”这一观点。开头引述材料简洁,入题快,观点鲜明。而后,作者通过运用文学家莫言、科学家霍金这两个典型事例从正面阐述“没有架子的专家,他们都不自以为是,都不傲视他人,因此他们都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后的分析让观点与论据水乳交融。最后,作者再从反面入手,以中国文学圈子中的某些摆“臭架子的大家”为例,阐述“他们自以为是,傲视他人,让人可恨,可恶,可憎”。全文正反对比,是非分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扣题照应主体,总结全文,强化论点•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在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中,每一天都会产生新事物,随之也会出现许多问题。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即使有,也只有高低之分,而无对错之别,忽略了这一点,就必将象哲学教授一样被“井底之蛙”驳得哑口无言。。•何必去穷根究底,追求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秦的横扫六国,三国的鼎足之势,魏晋时期的飘逸灵动,还有唐的雍容富贵,宋的儒雅以及明清的肃穆庄严,各有千秋,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还记得一节历史课上,老师问: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结果同学们的答案可谓丰富多彩。老师没有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答案,因为那本身毫无意义。••何必再去争论《红楼梦》中的花魁呢?宝钗的端庄贤淑、黛玉的清高优雅、湘云的活泼开朗,熙凤的泼辣圆滑、平儿的细致平和、香菱的聪慧好学……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个性迥异的人们,大观园才得以流光溢彩,《红楼梦》才能够更加丰富生动吗?•品味诗词,便能体会到诗人的不同心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李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深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婉……正是因为他们心境各不相同,诗文才各具特色;若他们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又有何新意可言?•评价社会历史也好,鉴赏小说诗词也罢,有时候并非是你是我非的绝对对立,而是你我都是抑或都非的平和共处,何必象哲学教授似的是己非人,而令自己落入尴尬之境呢?••我曾留意过这样一段话:•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滴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而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敢于质疑,创造奇迹•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使是一只井底之蛙,面对打井的问题也敢于向权威发问:“打井也要从基层做起吗?”那么我们人呢,更应该勤于思考,敢于质疑,这样才能发现真理。•王小帅,就是一个敢于质疑的榜样。说起当代中国的电影,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真正关注作品本身或创作的却很少。王小帅面对充满商业气息的影片冲击,提出了质疑:难道只有艺术性、观赏性的电影是好电影?于是他找到了自我的准则,以人物的精神作为影片的支点,透过电影来关注人物的精神状况。终于,《青红》、《左右》一部部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电影佳作应运而生,弥补了中国电影在这方面的缺憾。•试问,是什么让王小帅的电影特立独行,成为中国电影界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他肯思考、敢质疑的精神,让他对千篇一律的影片发问,从而探索出自己的风格,创作出一部部高质量的作品。•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环顾历史,放眼中外多少新思想是从敢于质疑开始的。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伽利略敢于质疑,“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绵延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理论;爱因斯坦敢于质疑牛顿的经典力学,“相对论”的横空出世为力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向顽固强大的“地心说”发出最猛烈的炮火;还有陈景润,勇于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质疑,将数学奥秘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高度……这些人都是响当当的质疑者,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敢于质疑,才能发现真理,创造奇迹。•那么,盲从、不敢质疑的后果会怎样呢?《集结号》中,上级发出的一个“没听到集结号便不准撤退”的命令让谷子地的兄弟们白白地死在战场上。或许有人会为谷子地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