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 第6讲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复习方案课件 鲁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考纲要求第三单元│考纲要求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部分。“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研究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无机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形成了一个整体。本单元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大气受热过程。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热点展望1.以重大工程建设(找水、找矿、交通、水利建设)、重大地质事件(如地震、火山活动等)或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为载体,考查有关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方面的知识。2.以一些景观图为载体,聚焦世界和我国的一些热点地区,考查内、外力作用的特点。3.利用气候资料或气象、气候灾害作为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特点和分布规律。考查天气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4.以热点地区、重要事件为背景材料展示区域图、气候气象图,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考查不同地域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其影响。5.运用各种图像和文字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分析其成因、特点和分布规律,综合考查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6.以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十二五”的水资源规划,考查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7.利用海洋科考、海上航运、海洋污染等热点问题,考查洋流分布的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单元│热点展望复习策略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容易与人们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分析高考命题趋势,从考核内容上,将侧重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大气环流及其影响、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关系等;从考核能力上,更强调对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从考核形式上,以发展过程图、区域图或数据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来作为背景。本单元理论性强,复习时首先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规律,把握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递进关系;加强读图析图训练,如运用各类图解图示来掌握有关知识点;注意与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第三单元│复习策略使用建议1.本单元共安排了6~11讲共6讲内容,考点整合可以作为课前预习的资料,让学生将考点整合的知识点进行认真记忆,讲授和掌握的重点应该是探究点,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将探究点的知识讲清讲透,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探究点的原理和方法。2.课时建议:第6讲1课时、第7讲1课时、第8讲2课时、第9讲2课时、第10讲2课时、第11讲2课时、单元综合1课时。第三单元│使用建议第6讲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考点整合第6讲│考点整合矿物矿物天然化合物第6讲│考点整合侵入喷出石灰遗迹遗体大理岩板岩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得结构第6讲│要点探究1.地球内部从地心向地表由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3.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第6讲│要点探究例1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2)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__波。图6-1第6讲│要点探究[解析]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地震波在探矿等方面的应用原理。(1)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有两个大的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圈层就以这两个大的不连续面为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2)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答案](1)见图。(2)横►探究点二三类岩石特征的比较第6讲│要点探究第6讲│要点探究例2读图(若图中C是变质岩),回答(1)~(2)题。第6讲│要点探究(1)图(a)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①B.②C.⑤D.⑥(2)图(b)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图(a)所示的()A.A类岩石B.B类岩石C.C类岩石D.难于判别第6讲│要点探究[解析](1)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A、B、C分别代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所以③代表变质作用,所以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⑥。(2)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沉积岩,所以应属于(a)图所示的B类岩石。[答案](1)D(2)B第6讲│要点探究►探究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过程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其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几种模式图:第6讲│要点探究例3图6-4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第6讲│要点探究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图6-4第6讲│要点探究[解析]由题意、题干可知: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答案]C第6讲│要点探究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第6讲│要点探究(1)图中有5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3)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__,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第6讲│要点探究[解析]第(1)题必须搞清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换关系。如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换而来,岩浆岩和沉积岩两者,前者可转变为后者,而后者绝不能转换为前者,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该题图的主体内容是箭头和序号,也就是说方向和过程。所以要首先确定箭头方向,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箭头内容,即地质作用过程。凡是指向外力产物的箭头均为外力作用过程,其余的肯定是内力作用过程。[答案](1)如右图所示(2)侵入、喷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风化变质重熔再生变质风化(3)②③⑥⑩①④⑤⑦⑧⑨第6讲│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成书课件中将选用部分2011年最新模拟试题供教师参考。1.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第6讲│教师备用习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本地形的认识与判读。山脊和山谷:如下图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答案]D(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第6讲│教师备用习题[解析]由题意,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答案]C2.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1)~(2)题。第6讲│教师备用习题(1)对图中不同岩层的形成早晚,判断错误的是()A.③形成早于①B.②形成早于①C.⑤形成晚于③D.④形成晚于③(2)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A.①—天然气B.②—有色金属C.③—石油D.④—大理石第6讲│教师备用习题(1)对图中不同岩层的形成早晚,判断错误的是()A.③形成早于①B.②形成早于①C.⑤形成晚于③D.④形成晚于③(2)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A.①—天然气B.②—有色金属C.③—石油D.④—大理石[解析]第(1)题,①③均为沉积岩,形成越早,位置越靠下;②为岩浆岩,其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⑤为岩浆岩,因在①中也有分布,所以其形成不可能早于③;③为石灰岩,其与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大理岩④。第(2)题,从①处岩层的弯曲形状可以看出该地是一个向斜,不会存在天然气矿床[答案](1)B(2)A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