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第一展厅帝国斜阳(背景篇)第二展厅建国大业(过程篇)第三展厅丰碑永铸(功绩篇):展厅一:帝国斜阳:(背景篇)帝国主义晚清政府革命风暴民族资本晚年的慈禧太后皇族内阁《辛丑条约》的签订第一展厅:帝国斜阳(背景篇)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日益腐败,成为工具。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1872-18941895—1911厂矿74家447家资本总数有6年百万以上有14年百万以上棉纺织资本数额9862千两26232千两(1913)——(严中平等编的《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第一展厅:帝国斜阳(背景篇)时间起义1906年萍浏澧起义1907-1908年潮惠钦廉起义1907年浙皖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民主革命有完备的革命纲领,并由一个统一政党领导。图一图二图三图一: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图二: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革命组织的建立图三:一系列革命起义的发生第一展厅:帝国斜阳(背景篇)保路运动营造时机,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第一展厅:帝国斜阳(背景篇)第一展厅帝国斜阳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晚清政府:清政府日益腐败,成为工具革命风暴民族资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革命组织的建立一系列革命起义的发生保路运动,营造时机。(背景篇)第二展厅建国大业(过程篇)夺取政权:武昌起义建立政权:中华民国巩固政权:《临时约法》1.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第二展厅建国大业(过程篇)夺取政权: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第二展厅建国大业(过程篇)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武昌起义第二展厅建国大业(过程篇)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第二展厅建国大业(过程篇)2.中华民国成立第二展厅建国大业(过程篇)火眼金睛一位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生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创作了下面一段小品,请你帮他修改:1911年10月10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天武昌那边出事了,接着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了。定都北京,采用青天白日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是一个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第二展厅建国大业(过程篇)3.成果巩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展厅建国大业(过程篇)•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材料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材料四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探究思考:(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2)材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平等、自由实行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第三展厅丰碑永铸(功绩篇)终结帝制经济发展思想进步民生风俗根据以下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材料1: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黄龙旗:朕即国家五色旗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展厅丰碑永铸(功绩篇)材料2: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日是时矣。”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诛之”。——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整理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三展厅丰碑永铸(功绩篇)材料4:观察下列组图、阅读下列材料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文明的鞠躬、握手礼。——摘自《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历史)》移风易俗,社会风气的转变第三展厅丰碑永铸(功绩篇)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认识,为什么?教学流程5——课外探究第三展厅丰碑永铸(功绩篇)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数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根本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直接目标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知识结构辛亥革命背景与条件爆发—武昌起义影响与评价过程结局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性质意义局限性及教训(2012安徽高考).图5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A.袁世凯B.段祺瑞C.张勋D.溥仪√(2010全国1)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2012北京高考)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意义是A.极大的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史观”俱进材料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革命史观阅读下面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史观与“史观”俱进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相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整体史观与“史观”俱进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现代化史观与“史观”俱进材料四: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明史观与“史观”俱进材料五:以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社会史观(2012江苏高考)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面对“豆剖瓜分”的中国,如果你是一位百年前的中国热血青年,你最想做些什么?第一讲帝国斜阳:山雨欲来风满楼历史感悟:秋瑾(1875-1907)终年32岁邹容(1885-1905)终年20岁陈天华(1875-1905)终年30岁喻培伦(1886-1911)终年25岁林觉民1887-1911)终年24岁徐锡麟(1873-1907)终年34岁陆皓东(1867-1895)终年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