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九章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医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性流行病学,它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经过整理归纳,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分布(三间分布)情况。•它既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一)发病率(incidencerate,ID)•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常用一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k=100%,1000/千,或10000/万,……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病新病例数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发病率一、描述性研究常用指标•2.注意事项•(1)分子:新发病例(次)数。•(2)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3)同期暴露人口。•(4)平均人口数。•(5)不同发病率资料比较(发病专率或标化发病率)。•3.应用•1)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2)可用于提出病因假说;•3)可用于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二)罹患率(attackrate)•1.定义通常多指在小范围人群、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k=100%,1000/千,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病新病例数观察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罹患率•2.注意事项:•(1)其性质?•(2)观察时间的长短?•3.应用•常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情况的病因探讨与调查分析。(三)患病率(prevalencerate)•1.定义亦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人群中某病现患(新、旧)病例占该人群总人口的比例。•期间患病率(periodprevalence)•时点患病率(pointprevalence)。k该时点总人口数某时点现患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某期间现患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2.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IDP病程,即发病率患病率•3.应用•1)可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2)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发病率与罹患率的分子中只包括新病例•B、发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C、罹患率的性质是患病率•D、发病率的分母是暴露人口数,而患病率的•分母为平均人口数。•E、发病率高,患病率就高(四)感染率(infectionrate)•1.定义是指受检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k调查时受检总人数调查时某病感染人数感染率2.应用:多用于隐性感染率高的疾病的调查。根据感染率可推论其流行势态及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五)续发率(secondaryattackrate,SAR)•1.定义指在家庭或某些较小人群单位中发生第1例某病患者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原发病例•续发病例(二代病例)%100易感接触者总人数者中发病人数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续发率•2.注意事项:原发病例是否在续发率的分母中?•A、YesB、No•原发病例是否在续发率的分子中?•A、YesB、No•在续发率计算中,不能计入续发病例的是:()•A、长于最长潜伏期者•B、短于最短潜伏期者•C、同一家庭中来自家庭外感染者•D、在潜伏期内者•3.应用•(1)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人口学特征);•(2)比较不同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3)衡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在某种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作用;•(4)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等。(六)死亡率(mortalityrate,deathrate)•1.定义表示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因某病)的死亡频率。•k=100%,1000/千,或10000/万,……k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死亡人数某人群某年(因某病)死亡率•粗死亡率(crudedeathrate):或全死因死亡率、总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死亡专率(specificdeathrate):按病种和死因,按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特征分类计算的死亡率。•2.应用•(1)可用于测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性的大小;•(2)可用作病因探讨和分析的指标;•(3)可进行国际间或不同年代的死亡率的比较;•(4)可为当地经济建设及卫生保健的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七)病死率(fatalityrate)•1.定义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k同期患该病的病人数数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病死率•2.注意事项•(1)应注意分子、分母的同质性。•(2)不同医院比较时,要注意可比性。•3.应用•1)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2)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3)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八)存活率(survivalrate)•1.定义又叫生存率,是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100年的病例数随访满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年存活率nnn•2.注意事项•(1)诊断标准•(2)确定随访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3.应用•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小练习•1.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结果会:•A.该病发病率增加•B.该病发病率减少•C.该病患病率增加•D.该病患病率减少•E.该病的病死率下降•2.某地区40万人,经麻风病普查,查出麻风病人80例,可得出:•A.麻风发病率为20/10万•B.患病率为20/10万•C.罹患率为20/10万•D.续发率为20/10万•E.携带率为20/10万•二、疾病爆发应激调查(一)普查1.普查是根据研究目的,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所有对象进行的调查或检查。优点: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利于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公众接受程度较高;方法相对简单易行,所获资料可以较全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的相关情况及分布特征,可为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流行因素研究提供线索。2.普查的优缺点局限性:调查对象众多,组织工作复杂,难免遗漏造成偏倚;工作量大不易细致,诊断亦不够准确;调查内容有限;如果仪器等设备及人力不足,会影响检查的速度与精确度;另外普查的费用往往很大,不适用于研究患病率很低且无简单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二)抽样调查1.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研究方法。2.基本原则:•随机化抽样•样本量适宜•调查对象变异小(二)抽样调查3.优缺点:优点:节省人、财、物力和时间的优势,同时由于其调查范围比较小,使之能够充分保证调查质量。缺点:(1)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过程均比普查要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被发现;(2)不适用于变异大的资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若某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低也不适宜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一)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抽取n个研究对象;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不适合大样本的调查工作。(二)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将总体各个个体单位按某种标志排列、连续编号。根据总体数N和确定的样本数n,计算抽样距离(N/n)。用单纯随机方法确定一个起始号。从此起始点开始,每隔K(K=N/n)个单位抽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二)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抽样比=n/N,抽样间隔为抽样比的倒数。如抽样比为5%(1/20),则抽样间隔为20。例如:总体中有250000个单位,决定抽取1000个作为样本。其抽样比应为1000/250000=1/250,即每250个中抽1个。具体做法是:先从1~250号中随机抽取1个作为起点,之后每隔250个抽取1个。(二)系统抽样(机械抽样)•优点:所抽取样本在整个研究人群中分布比较均匀,此时如果研究对象差异较小,样本代表性就好,不需要事先知道总体数量,可以根据预估数确定抽样间隔。•缺点:当研究对象的差异较大或者呈现某种周期性变化时,抽样的代表性就差。(二)系统抽样(机械抽样)(三)分层抽样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层),然后从每一层内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主要优点是分层后,缩小了层内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抽样误差小,样本的代表性好。主要缺点是在抽样前不仅需要一个完整的研究人群名单,而且还应了解该人群的主要特征。(四)整群抽样(Clustersampling)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此方法要求群组内研究对象的差异应与研究总体的变异相近,群组间的变异越小越好。主要优点是易于组织和实施、节省经费,常用于大规模调查。例:要调查20所小学约10000名小学生某疾病的现患率,现要求抽查2000人,如用单纯随机抽样抽到的对象分散在各所小学,对调查的实施不方便,但若随机抽取4所小学,抽到的学校全部学生均进行调查,则实施很方便,可节省人力、物力,也易于为调查对象接受。但由于整群抽样的误差较大,一般样本数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即再增加4×20%=0.8(所),则实际样本量为5所学校。•以上四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由小到大依次为:•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五)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方法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一级抽样)从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单元(二级抽样)依此类推…第三节分析性研究一、概述•分析性研究又称分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探讨病因过程中经常应用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用于检验在描述性研究提供信息基础上提出的病因假设。•包括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将研究对象按是否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然后通过既往史的回顾调查,了解病例组和对照组既往对某个(某些)假设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通过比较两组暴露比例的差异,来研究该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图1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比较人数暴露疾病病例对照+-+-acbd)(caa)(dbb(一)特点①属于观察性研究,未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干预措施;②设立对照,研究对象按是否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③从研究的性质来看,疾病发生在前,研究在后,是一种由果推因的方法;④可研究一种疾病和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二)研究种类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1)频数匹配(成组匹配)(2)个体匹配:1:1(配对);1:2;1:M。(三)研究设计与实施1.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假设;(2)制定研究计划;(3)培训调查员并制定质量控制方案;(4)实施调查;(5)资料的整理与分析;(6)提出研究报告。2.病例与对照的选择(1)基本原则是代表性、可比性。病例的选择:•(1)选择标准: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2)病例来源:①医院(最常用);②社区(三)研究设计与实施对照的选择:选择原则: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对照应代表这个病例的源人群或靶人群,总之,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对照的来源:从某地的全人口中选择;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从病例的配偶、同胞、亲属、同事或邻居中选择。(三)研究设计与实施(四)资料整理与分析1.不匹配和频数匹配资料的分析病例组对照组合计有暴露aba+b=n1无暴露cdc+d=n0合计a+c=m1b+d=m0a+b+c+d=N(1)检验:(未校正)(校正)(2)联系强度OR值(比值比)的计算:OR值95%可信区间2010122)(mmnnNbcad010122)2/(mmnnNNbcadbcadOR2/96.11OR(四)资料整理与分析(四)资料整理与分析OR的意义:•OR=1?•OR1?•OR=1?2.1:1配对资料的分析对照病例合计有暴露无暴露有暴露aba+b无暴露cdc+d合计a+cb+da+b+c+d(1)检验:(未校正)(校正)(2)

1 / 1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